第二单元
4 《论语》十二章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君子食无求饱
2.知者不惑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焉
2.其
3.而
4.之
5.如
6.兴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
今义:一天;有一天。
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3.《诗》可以兴,可以观
古义: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助动词,表示许可;助动词,表示值得。
4.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就有道而正焉
2.见贤思齐焉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君子食无求饱
5.譬如平地
6.请事斯语矣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句式:
译文:
2.敏于事而慎于言。
句式:
译文: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句式:
译文:
4.如礼何
句式:
译文:
5.克己复礼为仁。
句式:
译文:
6.止,吾止也。
句式:
译文:
7.仁以为己任。
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我们平时要注意食无求饱,不能暴饮暴食。 ( )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以史为鉴,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己。 ( )
3.如果每个人都能发扬温润敦厚的君子之风,那么社会风气也会文质彬彬、和谐包容。 ( )
4.刘笑任重道远,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得到满意的答复。 ( )
5.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疫苗研发问题,虽然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初步得到控制,但是疫苗研发计划也不宜死而后已。 ( )
6.电视剧《鹤唳华亭》以“礼”制营造出了克己复礼的整体氛围,展现了以含蓄、克制、隐而不发为特点的多重情感关系。 ( )
7.老师经常用功亏一篑的典故告诫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 (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南宋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
2.“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 )
3.“乐”是一种技能,是“六艺”之一,也就是《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里的一种技能。 ( )
4.在春秋时期,“士”的地位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也泛指读书人。 ( )
5.《诗》即《诗三百》,后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 )
6.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 , ”这两句话来概括。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 , 。”
4.《<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 , ,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则是因为“ ”。
7.《<论语>十二章》中,“ , ”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8.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 ”和“ ”。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 , ”。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 ”。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13.《<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九、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任选一组,完成问题。
A组:
①子曰:“ ,鲜矣仁!”
(《论语·学而》)
②子曰:“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B组: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子曰:“君子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③子曰:“君子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1.横线处均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请根据原文将句子填写完整。
2.并说明该组句子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十、微写作。
《论语》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请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180字左右。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片段阅读练
一、(2021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八佾》)
②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
③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先进》)
1.()根据记载,温厚的孔子也有发怒的时候。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分别分析孔子发怒的具体原因以及“孔子之怒”中所体现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如:
①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
②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③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公冶长》)
④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
2.()请你从中任选两则,说说它们各自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羞耻观”。
三、(2021北京牛栏山一中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为政》)
②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注]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公冶长》)
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④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先进》)
[注] 愈:胜。
3.()因为对“与”的理解不同,有人将文中画线句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有人将文中画线句断句为“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请你分别说明这两种断句中“与”的意思,并解释全句的意思。
4.()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说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问题。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论语·颜渊》)
③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夫水性虚而沦猗结,木体实而华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5.()上述《论语》选段和《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质”各指什么
6.()比较《论语》和《文心雕龙》在“文”“质”关系上观点的异同。
三年模拟练
(2021山东临沂高二上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 ”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注],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 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 ”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途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 五羖:特指春秋时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羖,公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B.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C.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D.年三十五/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夫是古代官职名或者爵位名,地位在卿之下、士之上,后来成为行医者的称呼。
B.丰,古地名,周文王旧都,位于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镐,即镐京,武王灭商后迁都于此,谓之宗周,又名西都。
C.大司寇是春秋时期宋、鲁等国设置的官职,鲁国的大司寇掌狱讼、刑罚,兼理国政。
D.摄,意思是“代理、兼职”。长官兼理部属职责,低级官员代行较高职权,均可称为“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博学好礼,年轻时就很有影响。鲁国的大夫孟釐子认为孔子通晓事理,临死时就嘱咐他的儿子一定要去跟从孔子学习。
B.孔子志向远大,很想恢复周朝礼制。公山不狃反叛季氏时派人来请他,孔子很想应召前去像周文王、武王一样,在东方建立一个礼制完备的周。
C.孔子胆识过人,参政短期政绩卓异。他杀了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参政三月,百姓就遵守礼法,出现了道不拾遗、宾至如归的大治景象。
D.孔子幽默风趣,不怕别人嘲笑自己。他听了郑人对他的样貌的描述后笑着说,虽然样貌描述不像,但说我像只无家可归的狗,那可真对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
(2)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5.()孔子欲接受公山不狃的征召时,子路为什么阻止 阻止成功了吗 请简要说明。(3分)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2020新高考Ⅰ,10—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B.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C.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D.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光斗为人刚直,大力整肃吏治。他的字为遗直,正与他的性格相符;他担任御史时,捕治吏部恶吏,起获假印,揭露假官,引起极大震惊。
B.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坚决拒绝。
C.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司,害死光斗。
D.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忠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
(2)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
5.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 救助成功没有 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一、
1.同“毋”,不要
2.同“智”,聪明,智慧
二、
1.①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②语气词,无实义
③疑问代词,哪里
2.①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②代词,它的
③副词,表示祈使
④指示代词,那
⑤代词,其中的
3.①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②连词,表示并列
③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才”
④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⑤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4.①助词,相当于“的”
②代词,指代秦军
③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④动词,往,到……去
5.①和后面的“何”组成固定搭配“如……何”,整体理解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
②往,到……去
③及,比得上
④连词,假如
⑤连词,或者
6.①激发人的感情
②兴起,产生
③发动
三、
1.一旦。
2.两个词,然,这样;后,之后、以后。
3.两个词,可,可以;以,用来。
4.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四、
1.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2.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3.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4.名词作动词,吃
5.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6.名词作动词,实践,从事
五、
1.句式:定语后置句,以“而……者”为标志。
译文: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2.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译文: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3.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
译文:君子对于义是知晓的,小人对于利是知晓的。
4.句式:“如……何”为固定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等,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怎样对待礼呢
5.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
6.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7.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仁为己任”。
译文: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六、
1.√ 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指生活要有节制。
2.√ 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3.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气质,不能用来形容“社会风气”。
4.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此处指刘笑能干,办事效率高,“任重道远”不含此义。
5.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做某事。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一般用于人,不能用于“疫苗研发计划”。
6.√ 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
7.√ 功亏一篑:伪古文《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堆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
七、
1.√
2.√
3. 《师说》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4.√
5.√
6.√
八、
1.朝闻道 夕死可矣
2.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知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6.吾止也 吾往也
7.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8.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9.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10.人而不仁 如礼何
11.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2.克己复礼为仁
13.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九、
1.答案 A组:①巧言令色 ②志士仁人
B组:①文质彬彬 ②和而不同 ③成人之美
解析 注意易错字词:令、仁人、彬彬。
2.答案 (示例1)A组:“仁”学思想。“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表现为为人正直、表里如一;“仁”是坚守正义的品格,为了实现正义,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示例2)B组:“君子”思想。君子应该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君子应该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所给的两组句子的含意;然后筛选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把握孔子的思想。
A组所给的两个句子都反映了“仁”学思想。第①句中“巧言令色,鲜矣仁”是说“仁”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为人不要花言巧语、谄媚事人,而要正直、表里如一;第②句中“无求生以害仁”是说要坚守正义的品格,“有杀身以成仁”则是说为了实现正义,甚至可以牺牲生命。
B组所给的三个句子都反映了“君子”思想。第①句通过“文质彬彬”说明君子应该具有平和、中庸的品行,文与质统一、表与里统一;第②句则是说君子应该坚守行事原则,不谋私利,不结私党;第③句通过“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说明君子能律己达人,成就美好事业。
[参考译文]
A组:
①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②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身来成全仁的。”
B组:
①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与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能成为君子。”
②孔子说:“君子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不和谐。”
③孔子说:“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十、
【写作指导】
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微作文和普通作文的写法差不多,但贵在“精练”,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一般分为说明类、描写类、赏析评价类。本题属于第三类,答题时,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注意字数。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文言句子的含意。“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意思是:先去实践,然后再说并且贯彻到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就是智慧。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相关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从某一个角度阐述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即可,注意观点要明确,层次要清晰。
片段阅读练
一、
1.答案 ①原因:季氏僭越使用天子规格的八佾舞蹈。思想:孔子认为礼法非常重要,应该严格遵守。②原因:宰予在白天睡觉。思想:孔子认为做人应该言行一致,而不应该说得好听,行动却跟不上或与语言完全相反。③原因:冉求帮助季氏从百姓身上敛财。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
解析 ①中,“八佾舞于庭”,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指八列六十四人。按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只能用四佾,而他却用八佾。孔子对这种破坏礼制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孔子生气的原因是季氏在厅堂里用八佾奏乐舞蹈,使用了他不该使用的礼法,体现了孔子重视礼法的思想。②③根据句意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①孔子在议论季氏,(说:)“他在厅堂里用八八行列的舞队舞蹈,如果这样的事情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容忍呢 ”
②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琢,污秽的土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
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他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他人,听了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的。”
③季氏比周朝的王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人民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了。你们这些后生公开声讨他都没有关系。”
二、
2.答案 (示例)①以注重物质享受(重视吃穿)为耻。②以轻然诺(不谨言慎行)为耻。③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为耻,以言行不合礼仪为耻。④以注重个人为耻,认为个人荣辱与国家兴亡相联系。(任写两条即可)
解析 注意题干要求,答题时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两句来概括孔子的“羞耻观”。①一个人如果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尽管他有学习大道的志向,但现实中的利益小事极易改变他的初始方向,因此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谈论道。过分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物质享受,哪里还有什么志向可言呢 那样的话,所追求的道将带有极大的功利性,也就等而下之了。由此可见,孔子以注重物质享受(重视吃穿)为耻。
②在孔子看来,做人应当谨言慎行,不要轻易地对他人做出许诺。若是做不到的话,很有可能会失信于人,影响自己的威信,难以服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体现的就是要遵守诺言和说话要算数的道理。由此可见,孔子以轻然诺(不谨言慎行)为耻。
③在这段话里,孔子表达了他鲜明的是非好恶态度。左丘明为鲁国史官,相传是《左传》的作者,以秉笔直书、褒贬善恶著称。孔子把他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对巧言令色、过分恭顺的行为以及内心对别人有怨恨,表面却显得要好的行为深感憎恶,认为这些行为是可耻的。由此可见,孔子以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为耻,以言行不合礼仪为耻。
④这段话很好地反映了我国儒士的进退取舍之道。孔子认为,只有坚守住大道,才能成就自我。有信仰,有学问,然后依据社会环境发挥自己的作用。时代环境允许,就出来兼济天下;社会动荡,则保全性命,等待机会,此所谓君子不处危邦。由此可见,孔子以注重个人为耻,认为应将个人荣辱与国家兴亡联系起来。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士人有志于道,但又以粗衣糙食为耻辱,不值得与他谈论道。”
②孔子说:“古人从不轻易地发表言论,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耻辱。”
③孔子说:“花言巧语、神态伪善、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行为可耻,我也认为这种行为可耻;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交好,左丘明认为这种行为可耻,我也认为这种行为可耻。”
④孔子说:“信仰坚定而好学,守节至死完善大道。不进入有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发生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从政,天下无道就隐居不仕。国家有道,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富有显贵是耻辱。”
三、
3.答案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赞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与”是连词,是“和,同”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句子的语法结构的角度入手分析,“吾与女/弗如也”中,“女”是宾语,“与”是谓语,可翻译为“赞同”,即“我赞同你的看法,不如他啊”。“吾与女弗如也”中,“吾”“女”都做“弗如也”的主语,“与”是连词,“和”的意思,即“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4.答案 ①学习勤奋,善于反思,引申发挥,闻一知十;②甘贫乐道,不因贫困而忧虑;③对孔子心悦诚服,而不质疑问难。
解析 结合“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分析可知,颜回学习勤奋,能够闻一知十,对孔子的话加以引申发挥。结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分析可知,颜回安贫乐道。结合“于吾言无所不说”分析可知,颜回对孔子心悦诚服,不质疑孔子或给他提出意见,孔子认为他对自己没有助益。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我整日与颜回谈论,他无所问难如同愚人。等他退下,我观察他私下里的作为,也都能发扬我所讲的道理,颜回并不愚笨啊。”
②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哪个强一些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 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孔子说:“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③孔子说:“颜回是多么贤能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颜回是多么贤能啊!”
④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助益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喜悦的。”
四、
5.答案 《论语》中“文”是文采,“质”为质朴;《文心雕龙·情采》中的“文”与“质”指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解析 孔子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讲的是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是文采。《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其中《情采》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文中的“文”即“采”,是指文学作品的文辞、写作技巧等;“质”即“情”,是指文学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6.答案 异:《论语》侧重于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层面,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应该既讲究文采等外在修饰,又应该有内在的仁德,内外兼修,缺一不可。刘勰将“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用来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认为形式与内容互为依存,密不可分。
同:都认为“文”与“质”应该是辩证统一的。《论语》中,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质兼备,方为君子;《文心雕龙·文采》中,刘勰认为文依附于质,质也依赖于文。
解析 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子贡认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孔子和子贡都认为文与质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刘勰说“文附质也”“质待文也”,也认为“文”与“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论语》中的“文”与“质”讲的是君子的气质和修养,孔子与子贡认为君子就应当质好文美。所谓“质好”就是具备孝、悌、忠、信、仁、义等内在的美好品质,即内在的仁德;所谓“文美”就是具有诗、书、礼、乐等文化修养的外在文饰,即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刘勰继承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将“质”与“文”的观念援引至文学,以水、木、虎豹、犀兕为喻,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与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能成为君子。”
②棘子成说:“君子只要质朴就可以了,要文采做什么 ”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采如同质朴,质朴也如同文采,这正如去了毛的虎豹皮与去了毛的犬羊皮没什么差别一样。”
③圣贤们的著作,都称为“文章”,不就是因为这些文章有文采吗 水的性质是虚柔的,因而波纹集聚;木的体质是实的,因而花就繁盛:文采总是依附在事物的质体上。虎和豹的身上如果没有花纹,那么它们的皮就和狗皮、羊皮一样;犀和兕的皮,还要涂上红色的漆来显示它们的色泽:事物的质体总是需要文采的。
三年模拟练
1.B “高昭子家臣”意为“高昭子的家臣”,“家臣”是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乐”作“语”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A “后来成为行医者的称呼”表述错误,“大夫”指医生时,念作“dài fu”。
3.D “虽然样貌描述不像”表述错误。原文“形状,末也”意为“形容我的样子,这是细枝末节”,而非“样貌描述不像”。
4.答案 (1)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当权,也必然会出现通晓事理的人。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这不就是通晓事理的人吗
(2)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爵位,从监狱中起用他,跟他谈了三天,随后把政权交给了他。
解析 (1)当世:当权,为君。达:通晓事理。
(2)身:亲自,亲身。举:提拔,推举。爵:授予爵位。累绁:监狱。授之以政: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政授之”。
5.答案 第一问:因为公山不狃背叛鲁国当权者季氏,子路不想让老师孔子陷入争斗之中。第二问:阻止成功了,孔子最终没有成行。
解析 根据文本“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可知,公山不狃背叛鲁国当权者季氏,子路不想让老师孔子陷入争斗之中。根据文本“然亦卒不行”可知,阻止成功了,孔子最终没有成行。
[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出生。孔子生下来头顶凹陷,所以取名叫丘。字为仲尼,姓为孔氏。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将死,告诫他的儿子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被灭。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即使不当权,也必然会出现通晓事理的人。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崇尚礼,这不就是通晓事理的人吗 我死之后,你一定要以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与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的国土狭小,地方偏僻,他是怎么称霸的呢 ”孔子回答说:“秦国,国家虽然小,但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事端正。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公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爵位,从监狱中起用他,跟他谈了三天,随后把政权交给了他。按照这样做,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算成就小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三十五岁时,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昭子见到景公。孔子和齐太师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学习它,三个月内吃肉都不觉得有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公山不狃以费邑为据点反叛季氏,派人来请孔子。孔子探索治国之道已经很久了,但抑郁不得志,无处试行,没有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武王当年是在丰、镐建起王业的,现在费邑虽然小了点,或许可以实行治国之道吧!”打算前去。子路不高兴,阻止孔子。孔子说:“人家请我,难道白白地让我跑一趟吗 如果他真能用我,我将在东方建立一个礼乐制度完备的周啊!”然而最后也没有成行。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凭借大司寇的身份代理国相事务,面有喜色。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祸事临头不慌张恐惧,好事到来也不喜形于色。”孔子说:“是有这种话。我不是还说过‘乐地位高了能礼贤下士’吗 ”这时他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卖羊羔和小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各守礼法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四面八方的客人来到鲁国的城邑不用向官员们求情送礼,官员们都会给他们宾至如归般的照顾。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失散了,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有个郑国人对子贡说:“东门口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不到大禹的三寸,憔悴颓废得像无家可归的狗。”子贡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欣慰地笑了,说:“形容我的样子,这是细枝末节。然而说我像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啊! 确实是这样啊!”
五年高考练
1.B “忠贤”和“魏广微”同为“奏劾”的宾语,“魏广微”前的“及”是连词,表并列,连接“忠贤”和“魏广微”,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C两项;“拟十一月二日上之”为语意完整的句子,意思是“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2.C “殿下”不是对“丞相”的敬称。
3.D “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说法错误,由原文“系其群从十四人”“母以哭子死”可知,文中并未提及左光斗的同宗群从被迫害致死,他的母亲也并非被迫害致死。
4.答案 (1)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
(2)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
解析 (1)承:接受。冀:希望。少:稍稍。
(2)承追:受命追查。趣:催促。尽:全,都。
5.答案 第一问: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
第二问:没有成功,在救助过程中左光斗被害。
解析 本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答。解答第一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筛选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并进行概括。“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意思是“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意思是“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
解答第二问,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这一内容,理解其意思,并进行概括。“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意思是“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考生可以根据这一内容进行概括。
方法技巧
文言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题方法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寻找突破口。
(3)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翻译过来,而是需抓住重点,即要仔细阅读容易对文意理解产生分歧的地方。还要注意从全文角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4)表述正确,文字简练。答题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精练,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来。
[参考译文]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任中书舍人。后被授为御史,巡视中城。捕捉惩治吏部为非作歹的官吏,缴获假印七十多枚,假官一百多人,使京城震惊。派出管理屯田,分条呈上三种凭借十四条建议,诏令全部允许施行。水利大兴,北方人才知道种植水稻。邹元标曾说:“三十年前,都城的人不知道稻草是什么东西,现在到处是水稻,是兴修水田的益处啊。”宦官刘朝声称太子有令,索要外戚废弃的庄田。左光斗没有启封还给了他,说:“尺土都是殿下所有,今天怎敢私自授予。”宦官愤怒离去。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参与他的谋划,又与高攀龙共同揭发崔呈秀贪赃徇私,魏忠贤以及他的党羽都恼怒。等到魏忠贤驱逐赵南星、高攀龙、魏大中,依次将轮到杨涟、左光斗。左光斗非常愤怒,起草奏疏弹劾魏忠贤以及魏广微所犯三十二条应当处斩的罪行,打算在十一月二日呈上,先遣送妻子儿女返回南方。魏忠贤刺探得知,提前两日利用推事将他与杨涟一同削去官籍。小人们还不解恨,又陷害汪文言入狱,把左光斗的名字加进去,派使臣前往捉拿。父老子弟围住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也为之流泪。到京后就被投入诏狱酷刑审讯。许显纯诬陷他们接受杨镐、熊廷弼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下至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众人都自己诬枉服罪,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仍令许显纯五日内查清此事,不交付法司,众人才后悔失计。容城孙奇逢,是个有气节的侠士,与定兴鹿正因左光斗对京都附近地区有恩德,倡议集资,诸生争相响应。得数千金,打算替他交纳,以缓解他的官司,而左光斗与杨涟已同日被狱卒害死,当时是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六日,左光斗当时五十一岁。左光斗死后,赃款还没有还完。魏忠贤令抚按严加追缴,捆缚他的族中兄弟子侄辈十四人。长兄左光霁因连累而死,母亲因哭儿子而死。都御史周应秋还认为主管官员受命追查不力,上疏催促此事,因而使各人家族全都家破人亡。魏忠贤被杀后,赠左光斗右都御史,录用他的一个儿子。之后,再追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