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一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一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2 06:3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的兴起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一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1)表现
①自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相继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_________、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甲午战争后,列强各国竞相在中国索取________,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列强通过向清政府强加政治借款,
中法战争
租借地
投资在中国设立______、开采矿藏、修筑铁路等形式,不断增加资本输出,进行经济掠夺。
(2)影响: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不能不有的放矢地寻求救亡之策。这是刺激__________兴起的重要时势条件。
工厂
维新运动
2.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1)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①经过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略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__________,
自然经济
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
②甲午战争以后,爱国的民族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的屈辱,发出了
“__________”的呼声,自办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的发展。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康梁的维新思想
(1)条件:康有为到过香港,亲身接触和体察到西方资本主义事物,又研读了一些西方书籍,思想发生趋新变化;有感于中国落后和危难的现实,开始有的放矢地进行维新变法的筹划。
(2)著书:在广州讲学,进行维新宣传和人才培养,并写成_____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公车上书”
(1)导火线:清政府与日本议定
____________。
《新学伪经考》
《马关条约》
(2)概况:1895年,康有为联络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签约,并设计出“富国”、“养民”、“教民”和“___________”等变法方案。史称“公车上书”。
(3)作用:形成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维新运动开始的标志。
更新国政
3.维新变法运动
(1)康、梁的活动:北京出现维新刊物
《_________》(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维新团体强学会;上海成立强学会
和《强学报》创刊;梁启超在上海的
《________》上发表倡导维新变法的文章。
万国公报
时务报
(2)湖南的维新运动:最活跃和激进的维新派代表人物_________,发表名著《仁学》,创立维新组织南学会和它的机关刊物《湘报》。
谭嗣同
(3)天津的维新运动:严复发表文章,倡导变法救亡图存;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介绍西方进化论观点,借“物竞天择,
_________”的自然法则警示国人。
适者生存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内容
(1)该不该进行维新变法。顽固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维新派从_______
的观点出发,主张变法维新。
进化论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
__________。顽固势力认为兴民权必导致天下大乱,坚决反对;维新派主张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
(3)要不要改革_________和提倡西
学。顽固势力坚决维护科举制度,
维护旧学;维新派认为要救亡图存,
必须废科举,兴办新式学校,提倡
西学。
科举制度
2.意义:是代表新兴___________的政治力量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势力在思想上的交锋,维新变法思想也为更多的人所认识,推动着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资产阶级
要点轻巧突破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侵华方式的变化
1.以对华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往发动侵略战争、开辟通商口岸、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
这吻合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向全世界输出过剩资本的阶段特征,而且资本输出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掠夺更加有利。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到外国市场倾销工业品,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取高额利润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是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之一。甲午战争以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占第一位。
2.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这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斗争的结果之一。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既想独占,又反对别国独占,最后只能选择共同瓜分的道路。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概况及影响
1.原因:(1)《马关条约》的签订和民族危机的加重,给中国带来了巨大震动,刺激了一些有识之士把发展民族工业、
采行西法开办工厂以“抵制洋商洋
厂”作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
同时,清政府也因财政困难,无力继续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加上它已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也不便对民间设厂限制过严,于是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2)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其结果是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从而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2.概况:(1)甲午战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小浪潮。
在民族工业的各部门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比较突出;碾米、面粉业中出现较大的工厂;造酒、印刷等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2)但由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仍然薄弱,只能在重重的困难中蹒跚前进。
3.影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壮大起来,并逐步登上了政治舞台。
1.从国际上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就整个世界发展趋势看,发展资本主义,改革旧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
2.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1)甲午战
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出现了深刻的民族危机。挽救民
族危亡成为时代的要求,这是戊戌变
法的社会基础。(2)19世纪末,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为戊戌
变法奠定了经济基础。
(3)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的推行提供了阶级基础。(4)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已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发出了变法维新的呼声,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典例题探究

(2011·高考浙江自选模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
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
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2: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它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
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材料1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2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分析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
【解析】 第(1)问从戊戌变法的方式理解,维新派依靠光绪帝,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由于顽固派的阻挠,地方官员大多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因此导致
“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
第(2)问要理解光绪帝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不甘做亡国之君,力图变法自强,摆脱民族危机,因此说方向是正确的。而维新派不顾形势,仓促推动变法,并且急于求成,实行激进式改革,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使得变法昙花一现。
【答案】 (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