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
基础过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 ① 。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鉴湖上的钟宴庙戏台,台基均在水中,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着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
绍兴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余的,但他们需要戏台。所有的河道,都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它们真正的停泊之地。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 ② ,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这些历史中的人物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排比 比喻 对偶 B.对偶 双关 比拟
C.排比 比喻 比拟 D.借代 夸张 双关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在绍兴,所有的陌生人和他们的情感,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交叉,因此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座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刻着“金桥柔石”四字,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也暗合这两字。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
作为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作为文学家的鲁迅, ;作为革命家的鲁迅, 。
6.微写作。
请根据课文和课下注释,写一篇《白莽小传》或《柔石小传》,要求紧扣课文与课下注释,可适当联想或想象,200字左右。
三年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文本一:
小学校长
金克木
本县第一小学请我的哥哥去当教员,教英文、算术、音乐、体育,于是他不在家中教我念古书,带了我去上小学。
学校门口除了校名牌子以外,还有个横匾,上写三个大字,从右到左,“八蜡庙”,据说是一位书法家写的。进门又是一道匾,上写两个大字,右“勤”左“俭”。这是校训,大概是校长写的。入学,猫进校长室。我一抬头,看见一对好威风的大眼睛闪闪发光,连忙低下头。听到哥哥略略介绍我几句,随即是校长说话:“论国文程度可以上四年级,算术只能上一年级。好吧,上二年级。晚上补习一年级算术,一两星期跟上班。”当晚哥哥便教我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及等号。
开学第一天校长对全体教员学生讲话,讲“校训”。他说:“勤就是不懒惰。应该做的事情马上就做。俭就是不浪费,不毁坏有用的东西。要从小养成习惯,长大再学就来不及了。中国大人有贪图省事和糟蹋东西的坏习惯,所以受外国人欺负,被外国人看不起。一定要从小学生改起,革除坏习惯。教员也要这样。我是校长,是第一名,我如有不勤不俭的事,新上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也可以对我当面讲出来。只要讲得对,我一定改。”我清楚看见他的威严的眼睛向全体人员一扫。
不久,县教育局将第一小学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又召集全体人员讲话。这可不是庆祝会,县教育局来人宣布后,校长一个人讲话,说:“不是我们要给人家当模范,是人家要我们做模范。我们全校的人,从我校长起,挑上了一副重担子。从此讲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想到‘模范’二字,要当作馍馍稀饭一样天天离不开。讲错话,做错事,知道了就要改。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
那时“修身”课改为“公民”课,各年级都有,都是校长教,一星期上一次。没有课本,各年级讲的也不一样。他有一段话我至今还记得。
“我们都学唱《国耻纪念歌》。什么是国耻 就是日本逼我们承认‘二十一条’,要我们亡国。为什么日本敢逼迫我们,侮辱我们 因为日本比中国强。日本地比中国小,人比中国少,为什么能比中国强 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我在日本看见到处都是小学。小孩子个个上学,不上学就罚家长。小学生的一切费用都是政府管。谁伤损了小学老师和学生就是犯法,要抓进监狱关起来。那时中国还没有小学。日本办小学不到二十年,小学生长大了,成了好公民。政府用他们打中国。中国就打不过了,这时才办小学,已经迟了。还不快办,多办,好好办,照这样拖下去,十年二十年以后还是没有好公民,还得挨日本打,还会亡国。我从日本回来,什么事都不干,就把这所八蜡庙改办成小学,自己当校长。我要办一辈子小学。你们从一年级就要不忘国耻,立志当好学生,将来当好公民,要中国人在世界上不受人欺负耻笑,不被人心里瞧不起。中国要比上日本就一定要把小学办得比上日本小学。一国有没有希望就是看小学生好不好,要看小学生会变成好公民还是坏公民。不论什么国,小学生是一国的将来。小学生是一国的性命,命根子。我们大人不能让你们长大了当亡国奴。”这是七十年前的话了。说话的人早已化为尘土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真实。福楼拜特别致力于字句的推敲,他认定只有一个名词能够代表他心中的一件事物,只有一个形容词能够描写他心中的一种特色,只有一个动词能表示他心中的一个动作。至于字的声音,句的长短,实在都是艺术上所不可忽略的问题。譬如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在修辞学的范围以内,有许多的地方都是散文的艺术家所应当注意的。
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一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毛病,大概全是与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散文的毛病最常犯的无过于下面几种:太多枝节,太烦冗,太生硬,太粗陋。枝节多了,文章的线索便不清楚,读者要很用力地追寻文章的旨趣,结果是得不到一个单纯的印象。太烦冗,则读者易于生厌,并且在琐碎处致力太过,主要的意思反倒不能直诉于读者。太生硬,则无趣味,不能引人入胜。太粗陋则令人易生反感,令人不愿卒读。并且也失掉纯洁的精神。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一句有趣的俏皮话,若与题旨无关,只得割爱;一段题外的枝节,与全文不生密切关系,也只得割爱;一个美丽的典故,一个漂亮的字眼,凡是与原意不甚洽合者,都要割爱。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多少典丽的辞句,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应该是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要免除堆砌的毛病,相当的自然是必须保持的。用字用典要求其美,但是要忌其僻。散文若能保持相当的自然,同时也必能显示作者个人的心情,散文要写得亲切,即要写得自然。
(摘编自梁实秋《论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学第一天校长对全体教员和学生的讲话,显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认知,塑造了他忧国忧民、率先垂范的形象。
B.自己办的学校被命名为模范小学,校长不但没有丝毫的得意忘形,反而增强了忧患意识,认为师生们身上从此多了一副重担子。
C.文本一主要通过四处语言描写来塑造校长的形象,文中没有议论、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就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描写之中。
D.文本一紧紧围绕标题“小学校长”组织材料,主要讲了小学校长努力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以及他为什么要办小学。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八蜡庙是封建社会祭祀八个农业神祇的场所,将八蜡庙改办成小学,反映了当时反封建、反迷信的社会背景。
B.从校长关于《国耻纪念歌》的一段话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不断侵略激发了有识之士兴办教育以图强国的责任感。
C.文本一中的校长与《藤野先生》中的“我”一样,都痛感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都将自己的人生事业与振兴国家联系在一起。
D.福楼拜致力于字句的推敲,这与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非常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文本二说散文“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如何理解这里的“简单”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
4.()如果以文本二的观点评价,你认为文本一是不是一篇好的散文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鉴湖上的钟宴庙戏台……如一只蝴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它们合作”,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2.答案 ①原文将“戏台”对“陌生人”和“情感”的作用分开表述,使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和韵味。②原文先交代“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这一结果,再进一步解释原因,更加突出了绍兴人与戏台的紧密联系(或:戏台在绍兴人心中的地位/戏台在绍兴人生活中的作用)。
解析 原句“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与改句“所有的陌生人和他们的情感,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交叉”相比,前者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和韵味;而改句只是普通的陈述句,没有这种效果。此外,原句采用因果倒装句,先交代“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这一结果,再进一步解释原因,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戏台在绍兴人心中的地位和戏台在绍兴人生活中的作用。改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强调的是“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这一结果,不符合文意。
3.答案 ①定然是一座戏台 ②历史中的人物就复活了
解析 第①处,整个语段主要讲绍兴的戏台,后文也说“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由此可推知此处应填“定然是一座戏台”之类的句子。第②处,结合后句“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这些历史中的人物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可推知,此处说的应是“历史中的人物就复活了”。
4.D ③中“此”指“‘金桥柔石’四字”,所以排在最前面;④中“这两字”指③中的“柔石”,所以排在③后,据此排除A、B、C三项。故选D。
5.答案 (示例)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解析 仿写时先把握所仿句子的特点。“作为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鲁迅”比作“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表现了其作为思想家的贡献。因此,仿写时,也要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其作为文学家、革命家的贡献。
6.写作指导 写作前,先确定所写传主是白莽还是柔石;然后仔细阅读课文和课下注释,将相关内容整理出来;再按照人物小传的一般写法进行写作,尤其注意要突出一两个重点事件。
三年模拟练
1.B “增强了忧患意识”错,由文本一中的“我们全校的人,从我校长起……不改就配不上‘模范’二字”可知,应该是增强了责任意识、榜样意识、自觉意识。
2.C “文本一中的校长……都痛感中国人的麻木愚昧”错,文本一中的校长只是说“中国大人有贪图省事和糟蹋东西的坏习惯”,认为日本比中国强是因为日本的小学生比中国的小学生强,并没有认为中国人麻木愚昧。
3.答案 ①“简单”是文章线索清晰,没有太多枝节,主旨突出,有趣味,具有纯洁精神;②“简单”是文调活泼,不堆砌辞藻,避免生僻,文字自然。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根据题干中的要求,筛选整合关键信息。通读题干和文本二可知,此题的答题区间在文本二第二段。“散文的毛病最常犯的无过于下面几种……并且也失掉纯洁的精神”这一部分列举了与散文“这个简单的理想相反的现象”,从反面解读了“简单”的含义;“散文的艺术中之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割爱’……而在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从正面解读了“简单”的散文的材料选择和主旨表达的要求。由以上对“简单”的反面和正面的解读可知,“简单”是文章线索清晰,没有太多枝节,主旨突出,有趣味,具有纯洁精神。“散文的文调应该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散文要写得亲切,即要写得自然”这一部分,阐述了“简单”的散文的文调和用字用典的要求,由此可知,“简单”是文调活泼,不堆砌辞藻,避免生僻,文字自然。
4.答案 我认为文本一是一篇好的散文。①文本一注重遣词造句。如写“我”走进校长室时用了一个动词“猫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我”进校长室时忐忑不安的心情。②文本一符合散文“简单”的特点。语言表述简洁干脆,没有过多的描绘;结构上,重点写校长的几次讲话,行文没有横生枝节。③文本一语言亲切自然。如运用“人家”“馍馍稀饭”等口语,以平常的语言表达校长训导的内容,亲切自然,又不失谆谆教导之意。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文本二关于好的散文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一进行具体分析。文本二第一段主要强调散文应当讲究艺术性,注重推敲字句;第二段侧重强调散文最高的理想是“简单”,并阐述了“简单”的具体含义。评价文本一时,应先明确观点,如“我认为文本一是一篇好的散文”或“我认为文本一不是一篇好的散文”,然后结合文本二中关于好的散文的观点和文本一的具体内容阐明理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