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群文阅读练习2021-2022学年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20:3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诗意的探寻
文本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春 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 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借景抒情,委婉含蓄,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内心有一种郁结隐秘之情难以倾诉。
B.颔联写诗人在春景中的所见所感,雨中衔泥筑巢的燕子引起诗人无限的感慨,黯然伤情。
C.颈联是前两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诗人轻轻荡开幽情,借用典故,以草木来娱己。
D.尾联写诗人矛盾痛苦,以赋诗遣兴酬答春天造化之工,超脱现实来排解幽情。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幽情”。(6分)
                                 
                                 
                                 
                                 
文本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山 馆
余 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
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畬田①得雨肥。
渊明谁送酒② 残菊绕墙飞。
  [注] ①畬(shē)田:用刀耕火种的方法种田。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畬田。②萧统《陶渊明传》记:“(渊明)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出了“山馆”的萧条及田园的冷落,流露出诗人孤寂的情怀。
B.颔联写凭轩眺望所见之近景,树因秋色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回巢。
C.颈联写凭轩眺望所见之远景,“穿”字化静为动,“得”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活泼。
D.尾联写陶渊明隐居田园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4.这首诗后两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6分)
                                 
                                 
                                 
                                 
文本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15分)
在河之洲
陈忠实
车过渭河,田堰层叠的渭北高原,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曼,我顿然生发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期盼,即将踏访两千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 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远远便瞅见了黄河。它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秀美的河洲。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人在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那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韵,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使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两千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嬉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赏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 芦苇丛生的湿地河滩,被尊为地球的肺。无须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B.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在河之洲”美丽的芦苇荡、在温泉中进行洗浴的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关雎》的社会生活。
C.第4段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奔腾汹涌的黄河冲出峡谷到了洽川一带后变得温柔舒缓,突出了“在河之洲”的开阔壮丽。
D.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一草一故乡,一土一深情,作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渭河流域(关中)充满了深情。
6.请赏析文章第5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和表达效果。(6分)
                                 
                                 
                                 
                                 
7.请探究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的深刻意蕴。(6分)
                                 
                                 
                                 
                                 
文本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5分)
瑞雨为安
刘醒龙
凌晨4点多钟起床,赶杭州到瑞安的早班高铁,一路上所遇见的,恰好如此行所要探究的南戏《琵琶记》①中写的那样:“我早晨间见疏剌剌寒风,吹散了一帘柳絮;晌午间只见淅零零小雨,打坏了满树梨花。一霎时啭几对黄鹂,猛可地叫数声杜宇。”虽然季节略有差距,却与“绿成阴,红似雨,春事已无有”的意境相差无几。
一路上,天地间尽是雨。到达阁巷镇柏树村已是午后。踏上高郎桥,桥下清幽的水面,突然起了声波一样的花纹,还伴着锵锵的弹拨音韵。那小河里的水纹虽然与琵琶声断无关,在与桥头相连、与小河为邻的高郎祠里,一只琵琶分明响得正幽。高郎祠的正式名称为高则诚纪念堂,高则诚,《琵琶记》的作者。实际上,高则诚只是作为改编者,将这曲民间戏曲推上了中国戏曲史的巅峰。看过了铭刻在立柱上的那几副后来者撰写的楹联,空荡荡的屋子里就没有什么值得流连的了。别人还会去那尊铜像近处前后左右端详,我是断断不会正眼看一下的。这习惯在家乡黄州就养成了,那时是不愿去看东坡赤壁里面的苏东坡像。之后到秭归的屈原祠不愿看屈原像,到成都的杜甫草堂不愿看杜甫像,到和县的霸王祠不愿看项羽像。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是在青海玉树的勒巴沟口。我曾奋力扒开许多荆棘,才站到传说中的文成公主雕像面前,却还是无法从岁月留在崖壁上的风霜中看出真切来。这样的不真切往往是最好的!天下文人,文章是命,一部《琵琶记》不是哪一间屋子所能装下的。尽可能腾出空间,才能听见当年翻动简牍纸帛的声音。就像高则诚自己说的,“重门半掩黄昏雨,奈寸肠此际千结。守寒窗,一点孤灯,照人明灭”,能照人明灭,就能照天下荣辱。有一间屋子在,给尘世间留下一种托寄就可以了。最高等级的存留是在人心。人心之外,无论怎么说,怎么做,包括那坚实的铜像,也是不真实的虚拟。
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小院里,那女子怀抱琵琶唱着南戏,外来者听着似懂非懂的,反而让诞生于数百年前的南戏有了一丝一缕四处回旋的生机。歌者自歌,闻者自闻,不歌也不闻的是夹在我们之间纷飞不已的雨,还有院子中间被雨打湿的花草。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有人说,辞了官、回了家的高则诚用清丽之词,一洗《琵琶记》原著之陋。于是,村坊小伎将其看作不可企及的高作,竞相仿效,像纲领那样,不得有丁点的随便和苟且,从头至尾,字字句句,都要唱透彻了才行。一时之间,广为传演,几半天下。
院子里的雨,有时大,有时小。
当年的高则诚,如若不改旧时戏中的生角丑态,除非电闪雷鸣助兴,仅凭旦角一己之悲,很难穿透这绵绵雨幕。高则诚妙就妙在将早前村坊小伎中的狂遣怒骂给修正了。一个来自小地方的毫无背景之人,凭一手好文章得以接近帝王将相,又从官场全身而退——高则诚自然比那些待在鸡鸣草屋中想象黄金宫阙的人懂得得多很多。南戏在这南方的雨中,用家长里短的爱表现出艰难时世,才是人生本意。让百分之百的善掉进百分之九十九的误解,再用那难得的百分之一作为契机,升华彼此性命。恨与恨的冲突不是根本的冲突,恶与恶的矛盾不是根本的矛盾,而爱与爱的水火不容、善与善的针锋相对,最让人生这场大戏撕心裂肺,荡气回肠。
在这小院里,有天上雨水、屋檐雨漏和树叶雨滴的区别。玄想之下,这带着“南”字符号的音乐艺术,是不是与雨密不可分,是不是适合在雨中相听 初粗想,再细思,我才发现高则诚的《琵琶记》里,果然到处是“雨”和“水”。
用那菽水②之欢,表达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之意。渴望夫妻长相厮守,不用卿卿我我,而以“田畴绿水浟”来说两口子是要勤劳耕作的。真出了家门,离开老父老母和新娘去往北方的京城,所见到的村是水村,殿是水殿,不是“流水蘸柴门”的普通人家,就是“画桥烟柳”“秋千影里,墙头半出红粉”的谁家水滨。写才子青云路通,则以“三千水击飞冲”来抒发壮志。目标真的实现时,想着生死存亡、音书难寄,万水千山相阻隔。留守女子也愁苦,哪怕“奴家心素”,也只能用“凉浆水饭”来祭拜公婆。两下萧条,一样愁难诉。只怕除了用雨水作主旋律的《琵琶记》,任哪出戏也难以如此动人。
好雨知时节,好雨识人心。
趁着年丰人寿的日子,高则诚以风调雨顺之心,写出风调雨顺的意境。人生苦短,免不了要面对烦恼,那么就尽可能将烦恼留给自己,将美好的东西献予他人。雨是世间最常见的一种吉祥之物。瑞安本地雨水多,瑞安博物馆里却还陈列着当地人用来祈雨的祭祀器具,可见天降甘霖、地生玉露从来就是最得人心的。包括《琵琶记》在内,一切的南戏,莫不是用雨水来做主心骨,相比冰刀霜剑、电光火石,还是情意绵绵的艺术来得久远。不大不小的雨,时断时续的雨,孤舟夜雨,乱萤疏雨,太阳雨,云缝雨,梧桐雨,杨梅雨,大雨洗心革面,小雨不在有无。
雨在瑞安落多久,落多少,与谁有没有关系,其实没必要探究。只愿世间少一些乱弹琵琶的悲欢离合,大家瑞安,天下瑞安。正如高则诚在诗里吟咏的,“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情雨露高”。
(有删改)
[注] ①《琵琶记》: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他们刚结婚不久,蔡伯喈就被父亲要求去赶考。蔡伯喈中状元后,被要求与牛丞相的女儿结婚。蔡伯喈想辞官回家,但朝廷不允。赵五娘独自在家奉养公婆,饥荒年间,公婆双亡。赵五娘为公婆修筑坟墓后,沿路弹唱乞食,进京寻夫,历尽艰辛,终与蔡伯喈团圆。高则诚改旧戏中蔡伯喈贪图荣华、忘亲弃妻的丑态,改旧戏之悲为欢喜团圆。②菽水:豆与水,形容清贫的生活。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引用《琵琶记》戏文,既代以描写所见之景,也巧妙地和作者出行目的相关联。
B.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以在荆棘丛中探寻文成公主雕像,突出《琵琶记》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C.本文笔法富有诗意,语言含蓄凝练,行文具有跳跃性,而情感表达流畅。
D.文章以高则诚的诗句结尾,既紧承前文,深化文章的中心,又委婉含蓄,令人回味。
9. 请结合本文,简要概括高则诚在《琵琶记》里所叙述的“水”的类型。(6分)
                                 
                                 
                                 
                                 
10.本文题目“瑞雨为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群文探究
1.《春日》《山馆》都讲求炼字,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春日》中的“逆”和“私”,《山馆》中的“老”字。
                                 
                                 
                                 
                                 
2.《在河之洲》《瑞雨为安》两篇散文都提到了“雨”,作者在“雨”中赏景,由“雨”生发联想 ,收获了浓浓的诗情和丰富的感悟。诗意的生活不是要每个人都去写诗,也不一定要到黄尘古道中去探求诗意。诗意的大门时刻都在对那些热爱生活的人敞开着,拥有一颗满怀诗意的心,我们就会发现身边的诗意。或是红日初升的清晨,或是晚风吹拂的黄昏,或是一个温情的微笑,或是一次蓦然的回首……
请以“诗意的生活”为话题,写一段文字,可以表达你对这种生活的看法,也可以记叙你感受到的生活中的诗意。150字左右。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单元群文阅读
1.A “借景抒情,委婉含蓄”错,应是“直抒胸臆”。
2.答案 “幽情”在本诗中有两层意思:一是伤春之情,一是忧国之情。盛春已经过去了,诗人面对“韶光”匆匆逝去,“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而生;诗人身处南宋,国运衰微,盛景不再,大势已去,诗人“无赋招魂”,借用《招魂》典故,表达忧国伤时之痛。
解析 这是一首感春伤时的诗歌。这首诗的开头,诗人就点明“几许幽情递不通”,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秘之情难以倾诉。这“幽情”从表面看似是伤春,从全诗来看亦是忧国。盛春已经过去了,这大宋朝的国运也如美好春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在颈联以“濂溪老”“涑水翁”喻己,且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用屈原《招魂》典,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心中之“幽情”。
3.D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错,尾联抒写了诗人的孤独之情。陶渊明隐居田园,贫无酒钱,尚有亲朋好友送酒上门,如今诗人在如此寂寞、凄清的山馆,又有谁来嘘寒问暖呢 只有绕墙的残菊陪伴着他。
4.答案  ①反衬。颈联“穿云翠”“得雨肥“以乐景写哀情,用美好景物反衬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②用典、对比。尾联借用典故,诗人将自己与陶渊明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在山馆孤独寓居,却无人来慰自己的心,只有绕墙的残菊随风飞扬,寄寓了伤感之情。
解析 回答此类问题,要先辨明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再结合诗句以及全诗情感进行分析,说明其表达效果。本诗颈联写景,且景中含情。远山有云雾缭绕而更加苍翠,田野得雨水滋润而肥沃,此联以乐景写哀情,寓情于景,含蓄隽永。尾联借用陶渊明的典故,昔日陶渊明隐居,尚有亲友前来送酒,可是自己只有萧瑟秋风、摇曳残菊相伴,对比之下,悲从中来。
5.B “真实地再现了《关雎》的社会生活”不准确,文中描写的在温泉中进行洗浴的人们是现实场景,不是《关雎》中的场景。
6.答案 ①运用排比、拟人、叠词等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芦苇荡的纯净和生机(健壮)。②运用虚实结合(或:想象)等手法,既描写了眼前所见的美景,又生动地再现了《关雎》中的画面。③整散句相结合,音节和谐,气势贯通,形式灵活自然,语言富有韵味,表达了“我”对在河之洲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析 “在麦田里除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运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在芦苇丛中的美好感受。“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运用拟人的手法,“齐刷刷,绿莹莹,宽宽”“茸茸”运用叠词,这些都写出了芦苇的青春和健壮。对芦苇是实写,想象窈窕淑女则是虚写,虚实结合,将诗歌画面与眼前情景融合起来,从而达到时空交错的效果,充满诗情画意。
7.答案 ①“在河之洲”是“窈窕淑女”曾经生活、恋爱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往、缅怀。②“在河之洲”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真挚爱情的歌颂、赞美。③“在河之洲”引发了作者对芦苇荡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态遭到破坏的忧虑以及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在河之洲”是文章的描写对象,指自然和谐的黄河与芦苇荡,作者对其进行了描绘和赞美。“在河之洲”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这里演绎过周文王与民间淑女的爱情故事,作者以此为题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歌颂和赞美。此外,还要考虑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即希望以此唤起读者对自然环境的思考和关注。
8.B “对比手法”解读错误,写探寻文成公主雕像和探求《琵琶记》是运用了类比手法,得出其相同点,二者都“在天地间,在人心中”。
9.答案 ①菽水之欢,表达学子虽有青云万里之志,又不舍离别白发之双亲之意。②“田畴绿水浟”,说明夫妻要勤劳耕作。③“水村”“水殿”“流水蘸柴门”等是离家外出者所见。④“三千水击飞冲”抒发的是才子的壮志。⑤“万水千山相阻隔”写才子目标实现后,生死存亡、音书难寄的情形。⑥“凉浆水饭”流露出留守女子的愁苦。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散文中重要意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水”是本文中重要的意象,鉴赏意象要结合意象自身的形象特征以及作者在文本中赋予的内涵。文本设置了不同情境,在这些情景中,水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答题的时候要结合情境,对不同情境中的“水”的含义进行概括,并分析其意义。
10.答案 “瑞雨”吉祥,一切安好。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的主心骨,好雨包容、化解人世间之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细读文本,从中提取关键词句加以整合归纳。首先,使用解词的方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解读其意蕴:“瑞雨”吉祥,一切安好。其次,通过联想、想象或者意象特征,抓住“雨”本身来分析:好雨包容、化解人世间之事,予人美好,感化人心。然后,抓住文章特色来拓展答题角度,丰富意蕴:《琵琶记》中到处是“雨”和“水”,雨水是南戏的主心骨。接着,从主旨、情感上加以理解,题目有时会明确或提示中心观点:作者巧化“瑞安”“好雨”,凝为“瑞雨为安”,表达祈福天下瑞安的美好心意。最后,从行文过程中寻找“雨”痕:作者雨中赴瑞安探究《琵琶记》,雨中听琵琶相和的南戏,静心深思,感悟《琵琶记》的魅力,雨是助作者探究《琵琶记》的“瑞雨”。
【群文探究】
1.答案 (1)“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颈联使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这两字写活了田园,深化了诗人性格。
(2)“老”字首先写出了秋天傍晚时分树色的晦暗、树木的苍老;其次暗示了诗人的年老体衰。一个“老”字,情景交融,既写景又传情,景凄凉,人孤寂、哀伤。
解析 题干要求从炼字角度,对《春日》《山馆》两首诗中的字进行赏析。炼字的答题思路如下:第一步,指出字面义;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步,说明该字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诗人的情感、所运用的手法以及带给读者的感受等方面来说明。
2.答案 (示例)最喜欢太阳将升未升的时候,东边的天空被印染成粉色,那种轻柔略带透明的粉,恰似婴儿粉嫩的肌肤,把短墙和树林都映照成淡黑的剪影,衬得天空越发透亮。烟囱顶端的一节却格外明亮,红白相间的色彩越发分明,忽地就想起川端康成的《花未眠》,里面提到一种名茶碗可以再现京都晚霞的神韵,心里便对艺术家油然生敬——他们让美再现,让更多人在更久的时间里欣赏美、被美震撼。
解析 写作时,要抓住“诗意”这个关键词,可以是议论性文字,也可以是记叙描写性文字,并且要和“生活”密切相关。此外,艺术手法的恰当使用,也可以使文字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