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边城(节选)
基础过关练
(2021山东济宁任兴高中联盟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几千年的中国,风尘仆仆地走来,在杭嘉湖平原一处小桥流水人家美美地歇了一宿,留下一段美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乌镇——一个牵动全世界鼠标的互联网小镇。
乌镇备东南之形胜,具吴越之风韵,依水建街,傍水设市;西栅大街随水而形,汲水而生,家家是临河阁楼,户户有汲水晓窗。鸟瞰乌镇,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满眼是紧凑与生动,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
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① 。乌镇的桥始建于南宋,今有70多座。或庄严持重,结结实实,披一身斑驳的绿苔;或纵身跃然,寥寥几笔,如国画里一勾灵巧的飞白;或朴素平坦,简简单单,像老农民的汗巾,随意搁在河腰上。
倚桥顾盼,凭栏张望,一秒钟的邂逅,一百年的守候。② ,断桥、鹊桥、廊桥……乌镇该是有故事的地方。桃红李白青石条,斜风细雨青石桥,乌镇是青色的雨巷里行走的江南女子,着一袭蓝印花布旗袍,撑一柄青伞,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把个袅袅娜娜留在空空蒙蒙的画里。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B.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天气温会降到零下十多度,同学们要多穿些衣服,多喝开水——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本。
C.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D.尼山圣境儒家思想传千古,梁山水泊英雄豪气干云天,大运河上帆影点点通南北,微山湖畔琵琶声声映夕阳——济宁人杰地灵。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鸟瞰乌镇,房屋多样稠密,老街起伏曲折,让人感到紧凑而生动,像茂密的藤萝自然地舒卷。”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请从下面文段中提取出五个关键词。
“边城”意象具有地理、文化等多层意蕴。它是一个神性诗意的世界,作家用诗化的语言描绘湘西独特的风土民情,在神话与梦幻、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完成对边城的诗意构建。这一诗意构建的来源是沈从文浪漫抒情的叙事传统。
5.阅读《边城》中的一段文字,以“戍军政府”的名义向茶峒军民发布一则简明的通知。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6.微写作。
鲁迅和沈从文,一个举着劈向黑暗的启蒙之剑,一个唱着至善至美的人性之歌。同处动荡时代的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观照社会和人生。今天,我们身处的时代祥和美丽,但依然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召唤,都一次次告诫着当代人应有的责任。
面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社会现象,你更希望谁(鲁迅/沈从文)成为与我们身处同一时代的人 为什么 结合对二人的了解,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三年模拟练
(2021重庆八中高三高考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渡 河
沈从文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河下游约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傍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河下船埠边,有从土地上得来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种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更远处有皮鼓铜锣声音,说明某一处村中人对于这一年来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果,因为得到满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举行谢土的仪式,向神表示感激,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愿心。
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坐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鸭子飘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这一天,他听到三个过路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来了,年岁虽然好,世界可不好,人都在劫数,逃脱不得。老水手可不说话,好像看得很远。平时向远处看,便看到对河橘子园那一片橘树,和吕家坪村头那一簇簇古树,树丛中那些桅尖。这时节向远处看,便见到了“新生活”。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 ”过路人走后,老水手却依然坐在阳光下想心事。
老水手虽说是个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他预备过河去看看。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和他关系相当深。他得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这个一村中的带头人知道,好事先准备一番,免得临时措手不及,弄得个手忙脚乱。
上了渡船,掌渡的认识他,正互相招呼。河边又来了两个女子。一个年纪较小的,脸黑黑的,下巴子尖尖的,穿了件葱绿布衣,月蓝布围腰,围腰上还扣朵小花,用手指粗银链子约束在背后,链子尽头还系了一个小小银鱼做坠子,一条辫子盘在头上,背个小小细篾竹笼,放了些干粉条同印花布。一个年纪较大的,眼睛大,圆枣子形脸,穿蓝布衣印花布裤。年轻人眼睛光口甜,远远的一见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满满①,满满,你过河吗 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
老水手一看是夭夭姊妹,就说:“夭夭,你姊妹赶场买东西回来 我正要到你家里去。你买了多少好东西!”他又向那个长脸的女孩子说:“二妹,你怎么,好像办嫁妆,场场都是一背笼!……”老水手对两个女孩子只是笑,因为见较大的也有个竹笼,内里有好些布匹杂货,所以开玩笑。那个枣子形脸的女子,为人忠厚老实,被老的一说,不好意思,腮帮子颈脖子通红了,掉过头去看水。
掌渡船的说:“二姑娘嫁妆有八铺八盖,早就办好了。我听你们村子里人说的。头面首饰就用银子十二斤,压箱子十二个元宝还在外,是王银匠说的。夭姑娘呢,不要银的,要金的。谁说的 我说的。”
末后的话自然近于信口打哇哇,图个嘴响,不必真有其事。夭夭虽听得分明,却装不曾听到,回过头去抿着嘴笑,指点远处水上野鸭子给姐姐瞧。
老水手说:“夭夭,你一个夏天绩了多少麻 我看你一定有二十四匹细白麻布了。”
夭夭注意水中漂浮的菜叶,头也不回。“我一个夏天都玩掉了,大嫂子麻布多!”
掌渡船的又插嘴说:“大嫂子多,可不比夭夭的好。夭夭什么都爱好。”
夭夭分辩说:“划船的伯伯,你乱说。你怎么知道我爱好 ”
掌渡船的装作十分认真的神气,“我怎么不知道 我老虽老,眼睛还上好的,什么事看不出 你们只看看她那个细篾背笼,多精巧,怕不是贵州思南府带来的 值三两银子吧。你顶小时我就说过,夭夭长大了,一定是个观音,哪会错 ”
“你怎么知道观音爱好 ”
“观音不爱好,怎么不怕路远,成天从紫竹林到南海去洗脚 多远一条路!”弄渡船的一面悠悠闲闲地巴船,一面向别的过渡人说:“我说知道就知道。我还知道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存心不良要登极,我们湖南人蔡锷不服气,一掌把他推下金銮宝殿。把个袁大头活活气死。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
几句话把满船人都逗笑了。
渡船到河中时,三姑娘向老水手说:“满满,你坳上大枫木树,这几天真好看。叶子同火烧一样,红上了天,一天烧到夜,越烧越旺,总烧不完。我们在对河稻草堆上看到它,老以为真是着了火。”
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说:“夭夭,你才说不爱好看的东西,别的事不管,你倒看中我坳上那枫木树。还有小伙子坐在枫木树下唱歌,你在对河可惜听不着。你家橘子园才真叫好看,今年结多少!树枝也压断许多吧。结了万千橘子,可不请客!因为好看,舍不得!”
夭夭装作生气样子说:“满满,你真是拗手扳罾②,我不同你说了。”
两姊妹是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滕家大橘子园滕长顺的女儿。守祠堂的老水手也姓滕,是远房同宗。老水手原来就正是要到她家里去,找她们父亲说话的。
夭夭不作声时,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他抱了一点杞忧,以为“新生活”一来,这地方原来的一切,都必然会要有些变化,夭夭姊妹生活也一定要变化。
过完渡,几个人一起下了船,沿河坎小路向着萝卜溪走去。
河边下午景色特别明丽,朱叶黄华,满地如锦如绣。回头看吕家坪市镇,但见嘉树成荫,千家村舍屋瓦上,炊烟四浮,白如乳酪,悬浮在林薄间。看来一切都象征当地的兴旺,尽管在无章次的人事管理上,还依然十分兴旺。
(有删改)
[注] ①满满:小叔叔通称。②拗手扳罾:言故意扭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叙写丰收后的谢土仪式、夭夭姊妹的穿着打扮、掌渡船的所说的姑娘嫁妆,展现湘西的风土人情。
B.“好像在水上做鸭子飘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向我们暗示了老水手对前半生漂泊生活的厌恶。
C.老水手从过路人的交谈中得到了“新生活”这一概念,他并不特别明白这词的意义,但还是打算告知长顺。
D.小说以日常生活小事为素材,以普通民众为写作对象,反映的是对湘西在时代变迁中的“常”与“变”的思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动静结合,将湘西地区的乡土田园风貌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B.小说中掌渡船的语言浅显直白,却于生动跌宕中透露出一种农民的机智和诙谐来。
C.小说既有化用文言词语的典雅描写,也有明白如话的生动陈述,读起来韵味十足。
D.小说采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简笔勾勒夭夭姊妹,并以此来折射她们的性格。
3.()有人评价沈从文的作品是在乡土故事中“寻找一种人性的美丽”,请结合文本分析老水手身上呈现了哪些“人性的美丽”。(4分)
4.()作者在讲述渡河故事时,着重叙述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6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二单元
*边城(节选)
基础过关练
1.C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A.标示话语的中断或间隔。B.标示话题的转换。C.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D.标示总结上文。故选C。
2.答案 ①原文连用四个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房屋样式和数量的繁多以及老街的曲折起伏;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韵美。②原文中的比喻句增一“做”字,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乌镇房屋、老街“紧凑与生动”的特点。③原文中“满眼”与前面的“鸟瞰”相照应,意思更连贯,而且传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④原文描写细致,富有文学色彩,与上下文的文风更一致。
解析 原文连用四个叠词,“林林总总、挤挤密密”“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房屋样式和数量的繁多以及老街的曲折起伏; 四个叠词的使用又使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原文中的比喻句“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增一“做”字 ,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乌镇房屋、老街“紧凑与生动”的特点。原文中前有“鸟瞰”,后有“满眼”,这样“满眼”便与前面的“鸟瞰”相照应,意思更连贯,而且传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原文描写细致,“房屋林林总总、挤挤密密,老街高高低低、曲曲折折”“ 满眼是紧凑与生动”,还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句,“像茂密的藤萝做自然的舒卷”,富有文学色彩 ,与上下文的文风更一致。
3.答案 ①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 ②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
解析 ①处,根据前文“桥是乌镇的书签,乌镇是桥的故乡”“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 可知,所填内容的主题是“桥”,而桥与桥是不一样的,即“乌镇没有两座一样的桥”。②处,根据前文“一秒钟的邂逅, 一百年的守候”和后文“断桥、鹊桥、廊桥”可知,这些桥都和爱情有关,故可填写“中国的爱情多与桥有关”。
4.答案 “边城”意象、 多层意蕴、神性诗意(诗意构建)、风土民情、叙事传统。
解析 第一句的陈述对象是“‘边城’意象”,“多层意蕴”是其特点。第二句,“它是一个神性诗意的世界”中,“神性诗意”是边城的特点,是关键词;“作家用诗化的语言描绘湘西独特的风土民情”的主干为“作家描绘风土民情”,“风土民情”是作家描述的内容,是关键词;“在神话与梦幻、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中完成对边城的诗意构建”的主干为“完成诗意构建”,从而提取出关键词“诗意构建”。第三句的主干为“诗意构建的来源是叙事传统”,从而提取出关键词“叙事传统”。
5.答案 (示例)
通知
茶峒军民人等:
为增加端午节的愉快起见,本政府决定,今年端午节龙船赛之后,设水中捉鸭游戏。河中颈脖上缚红布条子的雄鸭,尽军民人等自由泅水捕捉,捉到后归为己有。特此告知。
戍军政府
××年五月初一
解析 “通知”是一种常用的实用文体,撰写通知时应注意,格式要正确,内容要明确,语言要符合这种文体的用语习惯。解答本题要从语段中筛选有效信息,要把握的关键信息有“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把这些信息整理清楚,然后准确表达即可。
6.【写作指导】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列举鲁迅和沈从文两位名人的事例,他们身处动荡的时代,选择不同的方式观照社会和人生,前者是战斗的姿态,后者是讴歌的姿态。无论哪种姿态,展现出的都是他们对这个时代的责任意识。第二部分联系当今社会,要求学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题干要求面对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交织的社会现象,选择鲁迅或沈从文“成为与我们身处同一时代的人”。考生可以任意选择,突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其次,说明理由。如果选择鲁迅,可以从生活需要敢于直言的方向进行解读;如果选择沈从文,可以从生活需要讴歌美丽的方向进行解读。三年模拟练
1.B “暗示了老水手对前半生漂泊生活的厌恶”错,“好像在水上做鸭子飘厌了, 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意在表现他半生漂泊如今暂得安定的生活状态,没有暗示他对过去生活的厌恶。
2.D “简笔勾勒”错,小说对夭夭姊妹采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手法,多角度细致地加以描绘,如“穿了件葱绿布衣……背个小小细蔑竹笼,放了些干粉条同印花布”“不好意思,腮帮子颈脖子通红了,掉过头去看水”等属于工笔细描。
3.答案 ①对生活虽有忧患,但不恐惧。他尽管不清楚“新生活”究竟是什么,但表现出坦然、淡定的样子,不惧也不怕。②善良、热情,关心乡里的事情。老水手去萝卜溪向村中带头人报告“新生活”的消息,可见他对乡里的事情十分上心。对于“新生活”对这地方原来的一切、对夭夭姊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老水手有所顾虑。③与他人的人情关系融洽、和谐。老水手调侃夭夭姊妹买东西好像办嫁妆,打趣夭夭说枫木树下有小伙子唱歌,言语中透露着幽默与风趣;以及船上气氛的和乐自然,都体现了老水手与当地人融洽、和谐的人情关系。
解析 由“他听到三个过路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来了,年岁虽然好,世界可不好,人都在劫数,逃脱不得”“‘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可知,老水手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尽管不清楚它是什么,但依然表现出坦然、淡定的样子,不惧也不怕。
由“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弄得个手忙脚乱”“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夭夭姊妹生活也一定要变化”可知,老水手关心乡里的事情,急于去报告消息,关心“新生活”给这地方原来的一切、夭夭姊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可见他为人善良、热情。
由“他又向那个长脸的女孩子说:‘二妹,你怎么,好像办嫁妆,场场都是一背笼!……’”“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说:‘夭夭……因为好看,舍不得!’”等可知,老水手在船上与夭夭姊妹打趣、调侃,与掌渡船的船工对话,这和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老水手与当地人的人情关系非常融洽、和谐。
4.答案 ①通过对话,展现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②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夭夭、老水手、掌渡船的等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于对话中被塑造了出来并逐渐丰满。③使文章情节淡化,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娓娓而叙,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
解析 解答本题,可从对话内容、人物形象及文体风格三个角度来分析。从对话内容的角度看,“赶场”的风俗、婚嫁购置的物品,都涉及湘西的风土人情。从人物形象的角度看,对话语言都独具人物个性,如夭夭叫喊老水手“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可以看出夭夭的热情、直率;掌渡船的说自己“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体现了他的幽默风趣;等等。从文体风格的角度看,对话中不展示曲折的故事情节,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入色调平淡的描写中,使小说具有了散文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