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一网友无意中发现,自己在某网站经常预订的酒店房间价格在380~400元,而用朋友的账号查看时,同一房间的价格只有300元左右。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居然高于新客户!该网友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差别定价”时,商家的标准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主动“对号入座”,本质上增加了信息供给,促进了市场交易。而“大数据杀熟”却是有意放大信息不对称,利用企业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攫取更多的利润。
“大数据杀熟”的基础是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主要来自消费者在相关平台的行为记录。当我们使用 App时,我们的大部分行为都在被实时获取,变成一个个小标签,这些标签中,除了性别、地区、是否使用苹果手机等基本信息之外,还有你浏览了什么商品、看了多久、价位如何等。平台根据这些给用户“画像”,对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于是,那些不起眼的小标签,有可能最终成了商家算计我们的利器。
要知道,消费者贡献数据,默认数字平台使用相关数据,其初衷是为了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即期望由此获得更安全、更有效、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服务。而平台企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显然是一种对数据的滥用以及对社会信任的破坏,实质上可视为一种欺诈行为。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国家监管层面已经开始在互联网领域推出反垄断法,进一步厘清用户数据使用范围权限,明确数据使用权利与义务,建立更完备的法律保护体系。同时完善群众举报渠道,使用数据追溯技术,对违背诚信原则者,加大处罚力度。
(摘编自顾彦《又被“大数据杀熟”了 》)
材料二:
打开叫车软件,目的地里赫然有家庭住址;使用搜索引擎,能自动补全脑中想打的字;浏览网页时,弹窗也总是推荐在别处看过的商品……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作为工具的电脑、手机,反过来像是盯着我们的眼睛,让不少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自在。全面数字化的今天,个人隐私的形态和观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如果说传统意义上,保险柜、房屋构成的物理空间就能守护我们的秘密,那么现代意义上的隐私,却可以转化为数据,借助一根网钱、一个路由器传遍各个角落。隐私是从个人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缓冲地带、安全阀门,一旦失去保护,不仅会扰乱日常生活,甚至可能让社会治理顾此失彼。经常会接到各类推销电话,对方甚至连你的喜好和近况都了如指掌,让人不堪其扰更不寒而栗。一些电信诈骗案,甚至酿成社会悲剧。
然而,为了生活便利让渡出一部分个人信息,可能是信息社会必然出现的发展形态。无论是分享经济,还是云计算,方便你我生活的经济形态和先进技术,恰恰建立在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之上。换句话讲,也只有将我们的生活细节数字化、虚拟化,更多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比如,出行信息能够为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提供依据,对手机应用的评价能够帮助开发者提升用户体验,甚至我们发布的周边信息、分享的位置,还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可以想象,当物联网时代到来,我们将不得不让渡出更多的周边信息,以享受更高效便捷的生活。
就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我们需要以更合理的策略来保护个人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首要的就是,不能以“授权”使用的方式让隐私保护变成一句空话。尽管心知每一次搜索、每一次用户注册、每一次账号关联,都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他人窥探之下,但大多数人除了随着人流一起登上信息化列车,没有更好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也不能停留在事后惩罚、追责的粗放思维中,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一方面,这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最新通过的民法总则首次写入了个人信息保护条款,在实践中还要通过“负面清单”等制度,一步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也应该用好新的技术手段,减少个人信息的不必要曝光,同时建立可追溯的信息保护责任链条,防止信息泄露无从查起。
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就生活便捷而言是最好的时代,从隐私保护角度看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无论如何,虚拟化、数字化、信息化已经在重塑日常生活的形态,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捍卫自己的生活。只要保持清醒,坚持扬长避短,相信我们能在信息玻璃屋上建立起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安全感。
(摘编自彭飞《大数据时代,隐私不能粗放管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台会根据我们留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消费行为记录,准确分析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然后再给我们“画像”。
B.如果平台违背消费者贡献数据的初衷,利用自身在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优势进行“杀熟”式差异定价,可视为欺诈。
C.在大数据算法的背景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可以捕捉我们的行踪,甚至喜好与近况,让我们的生活没有秘密可言。
D.从保护隐私来看,大数据时代可能是最坏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升级手机和电脑的杀毒软件,来捍卫自己的生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信息的发展趋势可能需要让渡部分个人信息,因为生活方便、技术先进的基础是信息和数据的广泛共享。
B.我们发布信息、分享位置既可能成为公安部门追查犯罪活动的线索,也可能因个人信息泄露而被不法分子利用。
C.信息化时代,更多的个人信息将成为玻璃房间中的摆件,生活的舒适度与个人的隐私尊严如何兼顾,需要合理应对。
D.保护隐私,需要全社会对个人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而授权使用的方式,只会让隐私保护成一句空话。
3.根据材料,下列各项中属于“大数据杀熟”的一项是(3分)( )
A.某公司职员出差办事,经常打车去火车站,发现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段用同样的打车软件,价格不同。
B.某女士经常在微信朋友圈找熟人代购进口化妆品,觉得省钱靠谱,偶然逛街才发现朋友代购比实体店还要贵。
C.某讲师刚在手机上订购机票,不小心退票后,又马上用未登录账号的公共电脑查询同航班舱位,价格居然少四百多。
D.某电商平台推出团购打折活动,价格确实便宜,点开链接后才发现该优惠只针对那些新会员,老会员依然原价。
4.材料一在提到“差异化定价”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5.隐私泄露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请根据材料二分条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埃菲尔铁塔沉思
张抗抗
在印象的底版中,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略高些的大铁架;而在视线所及的图像中,它又淹没在巴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间,只露给你一个纤瘦的顶部。即使是在它对面的人类博物馆广场的喷泉边上眺望它,它也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甚至,有那么一点被压抑的冷峻。
我总没有想到它竟会如此之高——当你来到它的面前,站在它的脚下的时候,当你尚未抬头,仅仅只感觉到它笼罩的阴影的时候,当你完全抬起头,却望不到它的全部,而要向后仰着身子,扶住你的帽子或眼镜儿,眯着眼寻找天空的时候,你才会确实地明白它的高度,明白它的气势,明白它的骄傲。
这是一个广场,一块空地。它从一个平凡的基点拔地而起,不需要铺垫和过渡,那么轻易而又无情地甩下了世俗的浮尘,傲慢地兀立云端,俯视全城……
我是要登塔的。上去寻觅它的眼睛、窥视它的灵魂。它太高了,世人的眼,难以与它平行。我是要上去的,默默企望一次没有国界的超越,一次没有阶梯的升华。
我凝视它,仰望它,唯独没有膜拜它。我相信它不是不可企及的。
我听到耳边的风呼呼响,紧张地抽搐着的风,拍打你,推动你,如巨鸟扑翼,直贯长空。我睁开眼,密封的电梯舱内,四周是人,风虽被隔绝在远远的脚下与上天,风在这里变成了速度,变成了眩晕——我只觉得地面迅疾地脱离我的脚跟,向一个无底的深渊坠落。笔直地、赤裸裸地坠落下去,如悬崖上跌落的石块,无遮无挡,无法无天地要去撞击地层深处。地壳在下陷,在沉没。而四处空荡荡,一片汪洋,一个无可攀挂、无可扶靠、无可呼救的绝境。我有些惧怕,又有些怜悯自己。我为瞻仰它的伟大与雄奇,才执意汇入登塔的人群,奇怪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
巴黎依然在飞速下沉。我无可逃遁。蓝天在黑色的云缝里闪烁——那黑色的原始森林一般的钢架,从我的头顶两边炸裂开去。是用那透明的铁盒子撞开的吗 就像汽车的窗玻璃掠开路旁的树枝。蓝天忽然近了,又忽然远了,远得更加冷酷。永远被那一双双黑色的手臂阻拦着。时而又是无数根钢缆铁索,缠绕你,勒紧你,使你永远无法到达那个超然于一切之上的境界。
无意间,我抬头仰视,怦然心跳——我忽然发现了自己是在上升,那钢缆挣断了,那黑手垂落了,那云朵变得浓亮了,可是,透明的铁匣子还在疯狂地往上升,一个劲地向上升,像是要冲破什么,又像是要挣脱什么,咯咯地向上,像是咬着牙根的声音,像是绷紧骨骼的声音,固执而又痴迷地向上升。它像是永远也升不到头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它无论升得多高,仍然无法接近它——那个蓝色的梦想。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高了,——我有多高铁塔就有多高。那是一座有弹性的铁塔呀。
于是我知道铁塔究竟有多大了,——“那是巴黎圣母院!”“那是蓬皮杜艺术中心!”“那是蒙马特教堂!”“那是小纽约!”
巴黎多大铁塔就有多大。
从神经中解放出来的风,无忌地挑逗着铁塔,摇撼它、敲打它。
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会晃悠颤栗……据说它的最大摆度是十八厘米,此时它却纹丝不动,不必担心它会断裂倒塌。这在工业革命的辉煌中屹立的巨人,似乎雄心勃勃地要同那天边席卷而来的新浪潮作一番耐力的较量。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虽然它已是上一个时代的标记,一百年前它却曾经是一个标新立异的怪物,在一片嘘声里,诞生于巴黎城的古迹之中。
塔顶平台上游人如云,这威严古板的铁塔。我原以为你是拒人之外,高傲无情的——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将那各种肤色各种头发的孩子都拥在你的怀里,一任他们纵情玩乐、观赏,又走散去,天涯海角,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在你的视野里……
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假如我不到铁塔来,我将永远对它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戒心……
我不知我应该怎样下去,或者说,我希望永远也不要再下去。人到达过那样的高处,对地面便有了淡漠;人有过那样的恐惧,对安全便有了蔑视;人走近过那蓝色的梦想,又不得不回到原处,便尝到探险的悲哀。因为那不是山的高度,不是悬崖的恐惧,而是人在一个世纪之前的真实创造,是一个永远矗立的丰碑。你没有接近过它,你便没有权利轻视;有一日它终会化成一堆废铁,但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
当它存在的时候,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没有对话者。只有风,只有云,只有飞鸟,是它寂寞的伴侣。无数双温热的手抚摸它冰凉的铁杆,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尽管埃菲尔铁塔“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因为有了作为主体的作者的深度参与,文章产生了独特而厚重的艺术魅力。
B.作者充分调动感官,从多角度叙写登临铁塔的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作者登塔前后情感和心理的变化值得关注。
C.文章没有把重点放在对游览对象的描写上,而是着重表达作者登临埃菲尔铁塔触发的心理感受和主体思考。
D.百年前在一片嘘声中诞生的埃菲尔铁塔,曾被视为标新立异的怪物,所以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它的内心依然孤独。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用“透明的铁匣子”“蓝色的梦想”等用语,以代替电梯和蓝天等司空见惯的说法,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感和形象性。
B.以“老父”喻“铁塔”,既表现了铁塔的雄伟、严肃、古板,也表现了作者对铁塔的无限赞美和由衷敬仰之情。
C.本文大量使用了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组成的排比句式,以此表现作者的独特感受,使文章语言很有气势。
D.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形象细腻地表现作者的心理过程,记述了作者从最初的“偏见”,转变为“感动”和“骄傲”。
8.文中说“我”想上去窥视埃菲尔铁塔的灵魂,作者认为它的灵魂是什么 (4分)
9.“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公讳晔,字日华。于检校工部尚书讳托为曾孙,武昌县令讳郴为孙,赠太仆少卿讳偃为第三子,于修为叔父。修不幸幼孤,依于叔父而长焉。欧阳氏世家江南,伪唐李氏时为庐陵大族。 公咸平三年举进士甲科,历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九,最后终于家。
(公)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虽惮而止,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有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公娶范氏,封福昌县君。子男四人:长曰宗颜,次曰宗闵,其二早亡。女一人,适张氏,亦早亡。
铭曰:
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
(选自欧阳修《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B.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C.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D.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用以表达尊重和敬仰。古代人经常“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君,中国古代给予女性的封号。晋朝时已经使用这种封号,唐朝封五品官的母亲、妻子为县君,宋元沿置。
C.适,原指“到……去”,女子到夫家意即女子出嫁,如《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适”与“嫁”有等级区别。
D.铭,在器物上铸刻称述功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志”用韵文概括全篇,“铭”多用散文撰写。
1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欧阳晔出身不凡,仁爱亲人。他祖上是当地大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也历任多种官职;抚养欧阳修长大,叔侄情深。
B.欧阳晔廉洁自持,重视道义。在他还是平民时,对于不符合道义的馈赠就不会接受;做官之后,更是对贿赂果断拒绝。
C.欧阳晔为官正直,不畏豪贵。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是因为只有欧阳晔不同意他用私钱购买黄金。
D.欧阳晔决事智慧,受民爱戴。他颇有政能,长于决断,能据日常习惯找出疑难案件真凶,深受百姓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2)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
14.作为推官,面对寺僧行贿,欧阳晔为何是“笑曰" 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坐池上用简斋韵
朱 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沈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未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 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张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座席的位置已经换了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颔联中“鱼方乐”“雁未来”借用典故,表面是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诗人对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诗句中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沈”“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16.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描绘了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景象,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 , ”描绘的钱塘景象极其相似。
(3)杜甫《蜀相》中借对武侯祠周围景色的描写,衬托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快过年了,北方的年节比南方要隆重得多,每一辆大车上都捎带着年货。这中间,最撩人的还是那大红大绿的年画。当然,是杨柳青的年画。
其实,和天津的杨柳青一样,苏州的桃花坞,也是年画的产地。
桃花坞是苏州的一条街,而杨柳青则是大运河畔的一座小镇。苏州是江南名城,其文化积淀有如一幅色调古朴且花形 的软缎,几乎可以让人陷溺。桃花坞的年画只是这幅软缎上的一个 。但杨柳青就不同了,一座弹丸小镇,“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杨柳青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年画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这就是说,没有年画,苏州还是苏州,但杨柳青就不是杨柳青了。
桃花坞年画那民间情调中便更多地融入了文人画的风格。中国的文人画——特别是吴门画派——崇尚的是一种笔意娟静的艺术趣味,这种趣味体现在年画中,就像有人说的,桃花坞年画好比江南少女用樱桃小口品咂的梅子,越品越有味。而杨柳青地当天子脚下,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不能不对民间有所 。宫廷的时尚是艳俗,北方人的口味亦偏好 。于是又有人说: 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越嚼越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繁复 衬托 渗透 淡妆浓抹
B.繁复 点缀 渗透 浓墨重彩
C.繁多 点缀 借鉴 淡妆浓抹
D.繁多 衬托 借鉴 浓墨重彩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杨柳青的主要产业就是年画,年画是它的全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事实上,这一任务看似迷人,实则繁难,如同 ① 。试想一下,你手里有一袋子的不规则碎片,拼在一起,将会呈现出古罗马的城市地图,但是碎片上的线条黯淡而无法卒读。你知道拼图还没有完成,但是许多碎片的边缘已经被老鼠啮去,某些碎片又被发现属于其他地图,你无法确知有多少不相干的碎片掺入袋中。当你考证并比较这些碎片,在桌上把它们移来挪去,你感到万分烦恼,它们就是没法严丝合缝; ② ,因为有不少碎片能够完全拼合。这真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游戏。
第一个试图摆弄七巧板同,给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的是吕大防(1027—1097)。显然,他把大部分考验他耐性太久的碎片都放回了袋子;如此而来,最后得到的年谱就过于简单,而且许多碎片还放错了位置。 ③ ,还有不少人也试过这个游戏。鲁訔(1100—1176)编撰的年谱分量充实,大量杜甫生平行实被恰如其分地置于年谱中,后世学者可以欣然享用这些成果。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5分)
22.文中加点的“碎片”和“游戏”分别指什么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曾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最近有许多年轻人加入“饭圈”(由粉丝组成的团体),在社交平台上自发为偶像宣传、助威。在这个饭圈中,有人负责转发资料和整理数据,有人负责回应他人的评论。粉丝们投入许多时间、金钱和精力,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让自己的偶像更好更红。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全解全析
第四单元
单元达标检测
1.B A.“准确分析出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然后再给我们‘画像’”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的表述为“平台根据这些给用户‘画像’,对用户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C.“手机、电脑……让我们的生活没有秘密可言”偷换概念,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在大数据的算法面前,人的生活轨迹变得没有秘密可言”。D.“我们必须不断升级手机和电脑的杀毒软件,来捍卫自己的生活”错误,材料二的表述为“我们只能不断升级‘杀毒软件’,捍卫自己的生活”,即我们必须做的是加强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
2.D “而授权使用的方式,只会让隐私保护成一句空话”错误,根据原文“从这个角度讲,保护个人隐私既不能靠简单授权来约束……而要在全社会范围实现对个人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可知,“授权使用”也是保护隐私的一种方式。
3.C “大数据杀熟”行为,经济学上称为“价格歧视”,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在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差异化定价。“大数据杀熟”是有意放大信息不对称,利用企业数据、定价规则上的信息优势,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攫取更多的利润。A.打车价格不同,是因为采取了分时段定价,不是“大数据杀熟”。B.这是熟人利用彼此信任关系杀熟,不是“大数据杀熟”。D.这只是给新会员优惠,不是“大数据杀熟”。
4.答案 将“差异化定价”与“差别定价”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在信息透明度和收益结果两方面的本质差别。
解析 分析对比手法,首先要指出将哪两者进行对比,接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对比的效果。“差异化定价”的论述在材料一第二段。由第二段“‘大数据杀熟’行为……这与生活中常见的套票、学生票等‘差别定价’不同”可以看出,文章将“差异化定价”与“差别定价”进行对比。由“‘差别定价’时……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攫取更多的利润”可知,将二者进行对比,目的在突出二者在信息透明度和收益结果方面的不同。
5.答案 ①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构建信息保护基本框架;②掌握数据的相关机构应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保护责任链;③个人应强化信息保护意识,更新信息保护手段。
解析 由“就发展趋势看……我们需要以更合理的策略来保护个人的隐私尊严和生活场景的舒适度”“ 一方面,这需要法律为个人信息的使用设定底线、细化规则……一步步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框架”可知,从国家角度,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设定底线,细化规则,构建信息保护基本框架。
由“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政府机构、企业和社会团体……防止信息泄露无从查起”可知,从社会角度,掌握数据的相关机构应利用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保护责任链。
由“我们身处的大数据时代……捍卫自己的生活”可知,从个人角度,个人应强化信息保护意识,更新信息保护手段。
6.D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埃菲尔铁塔内心依然孤独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它曾被视为标新立异的怪物,还因为铁塔没有对话者,至今还有许多人对铁塔有偏见。
7.B 把铁塔比喻为“老父”,主要是为了表现铁塔的平易近人和胸襟博大。
8.答案 ①坚毅、顽强、执着屹立(纹丝不动、有耐力、不会退出);②慈祥、宽容、博爱(仁慈、温暖);③独特(独一无二)、高大、雄奇;④孤独。
解析 首先,回到原文找到作者在文中描写埃菲尔铁塔的句子,用形容词去概括其内涵,如“我曾以为那历经一百多年风雨的朽铁会呻吟……它不会退出,不会退出的”可看出埃菲尔铁塔的坚毅、顽强、执着屹立。其次,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中有作者对铁塔的评价,可直接引用,如“我却发现你是一个不露声色的老父……铁塔是仁慈的,温暖的……”中可看出埃菲尔铁塔是宽容、博爱、仁慈、温暖的。由“它曾独一无二地存在过”“……在巴黎城挤挤撞撞的建筑物中,它雄奇,却也孤独……它的内心却依然孤独”可看出埃菲尔铁塔雄奇、独一无二,但其内心是孤独的。
9.答案 ①写埃菲尔铁塔和作者的登埃菲尔铁塔是“实”,写作者感情和心理的变化是“虚”;②写埃菲尔铁塔的特点是“实”,喻生活中像埃菲尔铁塔一样的人是“虚”;③写埃菲尔铁塔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写其超尘脱俗、孤独寂寞、坚韧宽厚的内涵是“虚”。
解析 散文中的虚和实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角度一:从散文这种文体去看,“实”指散文中描写或叙述的具体可感的人、景、物、事等,“虚”指作者通过“实”抒发的情感、引发的思考和说明的道理。从这一角度看,本文中的“实”指作者登埃菲尔铁塔这件事及登埃菲尔铁塔所见;“虚”指作者登埃菲尔铁塔中的所思、所感,在文中主要指登埃菲尔铁塔后作者的心理变化,对铁塔的情感变化。角度二:从散文的艺术手法去看,客观的、眼前之景为实,主观的想象、联想为虚。埃菲尔铁塔是真实存在的,为“实”,它高大雄奇的外形是“实”;而作者以此联想到埃菲尔铁塔一样的人是“虚”,以其外形赋予它的精神内涵是“虚”。
10.D “今岁大凶”,意为“今年灾荒严重”,主谓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有”的宾语为“积谷六七万石”,其中“六七万石”为“积谷”的后置定语,故应在“石”后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
11.D “‘志’用韵文概括全篇,‘铭’多用散文撰写”错误,应是“‘志’多用散文撰写,‘铭’用韵文概括全篇”。且根据原文“铭曰:公之明足以决于事,爱足以思于人,仁足以施其族,清足以洁其身”,也可判断出。
12.C “陈尧咨直接让转运使赶走欧阳晔”错误。原文为“尧咨虽惮而止,然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讽转运使”,以委婉的言辞暗示转运使。
13.答案 (1)鄂州的崇阳县,一向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宗因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
(2)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惊慌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
解析 (1)素:一向,平素。滞狱:因积压或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滞狱百余: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百余滞狱”。
(2)色动:脸色改变。惶:恐惧,惊慌。所以:……的原因。杀人者汝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14.答案 ①拒绝对方的贿赂;②安抚对方,缓解紧张气氛;③轻松、从容,对解决此事有周密安排。
解析 此类题需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表现去推断人物的内在心理。解答这类题,一定要回到原文,结合前后文语境去推断。原文第二段,欧阳晔“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如今受转运使之命去查办案件,僧人不了解他而行贿,这个“笑”是拒绝;但同时不是义正词严地拒绝,那么这个“笑”便有安抚僧人情绪的作用。再结合后文他让僧人用粮食去赈灾,可见他对解决此事已有了安排
[参考译文]
欧阳公,名晔,字日华。是检校工部尚书欧阳托的曾孙,是武昌县令欧阳郴的孙子,是赠封太仆少卿欧阳偃的第三个儿子,是欧阳修的叔叔。我(欧阳修)不幸幼年丧父,依附于叔叔长大。欧阳家族世代居住在长江以南,伪唐李氏时是庐陵的世家大族。欧阳晔在咸平三年中进士甲科,历任南雄州判官、随阆二州推官、江陵府掌书记,拜官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尚书屯田、都官二员外郎,最后享年七十九岁终老家中。
在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他就不会接受别人的馈赠。起初他任随州推官,处置好三十六件难以决断的案件。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在非法牟利,就派欧阳晔前去籍没庙里的财物。僧人们把一千两白金送给欧阳晔,欧阳晔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 今年灾荒严重,你们有六七万石储存着的谷物,如果能全部交纳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籍没你们的财物。”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陈尧咨凭着显赫的地位和权势,非常骄横,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在江陵时,他用私钱欺诈说为官府购买黄金,府吏持着帖文,强迫下属官员在帖文上签名。欧阳公呵斥府吏:“官府购买黄金,应当有帖文符命。”只有他不肯在帖文上签名。陈尧咨虽然因为害怕而停止这样做了,但是以委婉的言辞暗示转运使把欧阳公赶出官府,不让他再担任随州推官。 鄂州的崇阳县,一向号称难以治理,于是就调任欧阳公去治理崇阳。到了那里就判决了一百多宗因拖延未予审决的案件。桂阳有争夺船只的百姓,互相殴打,致人死亡,案件久久无法判决。欧阳公亲自来到关押他们的监狱,放这些犯人出牢房坐在厅堂里,打开他们身上的枷锁,给他们吃的和喝的,吃完后,安慰他们,把他们全部送回牢房,只留一个人在厅堂里。留下来的那个人变了脸色,惊慌地四下看,欧阳公说:“杀人的就是你。”这名囚犯不知欧阳公为什么这样断定。欧阳公说:“我观察吃饭的人都用右手持汤匙,只有你用左手,如今死者伤在右肋,此人是你杀的是很明白的。”这名囚犯就流着泪说:“是我杀的,我不敢连累别人了。”欧阳公处理事情分辨清楚,大多像这样,具有古代良吏决断案件的方法,他在所任职之处,人们都爱戴他、想念他。
欧阳晔娶妻范氏,范氏被封为福昌县君。儿子四人:长子叫宗颜,次子叫宗闵,另外两个儿子早夭。女儿一人,嫁到张家,也早早去世了。
铭文:
欧阳晔明智足以决断事务,博爱足以让人们思念,仁义足以惠及全族,清正足以廉洁自身。
15.C “写出了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错。“疏翠庭前供答话”中,“疏翠”说明枝条稀疏,并不繁密;且“疏翠”“浅红”,表明景致并无“热闹”的氛围。
16.答案 诗人在描绘闲居生活时突然提到“睢阳万死台”,看似突兀,实则体现了他“闲而不静”的心理状态。“莫上”为反语,写自己并非不想“上”,只是因统治者偏安一隅,自己虽有心效力却报国无门,表达了诗人年华老去无所事事的寂寥。此意在颔联也有暗示,“雁未来”表明期盼的音信并未传来,暗示诗人虽超脱尘世却仍期盼收复国土的复杂心境,为尾联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故而合乎情理。
解析 尾联用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张巡每誓师嚼齿穿龈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苟安现状的愤慨。颈联表面上是写诗人在庭院的闲居生活,实际上是反衬当朝统治者的昏聩无能,真正的有志之士和力主抗金的官员得不到重用,表达了他们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所以用此典故并不突兀,反而别有深意。同时,“莫上”二字其实是反语,诗人内心还是渴望杀敌立功的,怎奈“雁未来”,即喻指并未传来朝廷出兵收复国土的音讯,所以诗人借此典故委婉、巧妙地抒发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17.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3)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8.B ①繁复:多而复杂。繁多:(种类)多;丰富。此处不仅指花形多,而且花形复杂,这样才能强调文化积淀的深厚,应选“繁复”。②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把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语境强调的是,苏州本来就好,桃花坞使其更好,应选“点缀”。③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语境是说宫廷画风作为一种强势文化,逐渐进入民间文化,让民间文化“杨柳青年画”受到宫廷文化的影响,应选“渗透”。④浓墨重彩: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淡妆浓抹:原指妇女素雅和浓艳的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后来用以形容人的打扮。根据上文“宫廷的时尚是艳俗”、下文“杨柳青年画是北方炕桌上大红大绿的果脯”可知,北方人喜欢的是色彩浓重的画风,应选“浓墨重彩”。故选B。
19.答案 ①句中把杨柳青年画比作大红大绿的果脯,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年画的色彩以红绿为主,非常艳丽,和果脯的颜色相似。③年画具有民间情调,很受百姓欢迎,和果脯常出现在北方炕桌上,越嚼越甜有相似性。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指出比喻手法在句中是如何运用的,然后结合语段内容,分析本体“杨柳青年画”和喻体“大红大绿的果脯”之间的相似性。“大红大绿”说明二者在色彩上相似;“北方炕桌上”,炕、炕桌曾是北方家家户户都有的,果脯放在炕桌上,用来招待客人或方便自己拿来吃,说明其深入人心、深受喜欢;“越嚼越甜”说明杨柳青年画和果脯一样,越品越有情调。
20.答案 ①原文“从头到脚”一词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②原文中“行头”“生命”两个词带有拟人色彩,语言生动形象。③原文句式整齐,富有韵味。
解析 比较改句与原句表达效果的不同,首先需要找出改句与原句的不同(用词、句式、修辞、语体色彩、句子之间的关系上的不同等),分析由此产生的不同的表达效果,以此确定优劣;其次需要放“木”于“林”,将改句、原句放到语段甚至全文中去看,比较二者在与上下文的照应、二者所处的语段的位置以及语意表达的重点方面何优何劣。
二者的不同在于:①原句通过“从头到脚”“全部行头”“全部生命”的语意的反复,更加突出了年画对于杨柳青的重要意义;②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头到脚都是属于年画的”“全部行头”“全部生命”富有拟人色彩,而改句没有运用这种表达技巧,所以原句语言更生动形象;③从句式上看,原句“既是它的全部行头,又是它的全部生命”句式整齐,富有韵味。
21.答案 ①七巧板拼图一般 ②偶尔你会激动不已 ③在吕大防之后
解析 整个语段论述的是“给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第一段的中心句是首句“事实上,这一任务看似迷人,实则繁难……”,“如同……”是一个比喻。从“不规则碎片,拼在一起,将会呈现出古罗马的城市地图”可知,喻体为“拼图”;且结合第二段第一句“第一个试图摆弄七巧板,给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的是吕大防”可知,第①空为 “七巧板拼图一般”。
第②空所在句子主要以拼七巧板拼图来比喻为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一事。根据前文“当你考证并比较这些碎片,在桌上把它们移来挪去,你感到万分烦恼,它们就是没法严丝合缝”以及横线前的分号和后文“因为有不少碎片能够完全拼合”可知,分号前后为并列呈现甚至对比的两方面,故应填“因为有不少碎片能够完全拼合”时的心情:你会激动不已。再根据“这一任务看似迷人,实则繁难”可知,此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较低,故需添加限制词“偶尔”。
第③空根据前文“第一个……是吕大防”,后文“还有不少人也试过这个游戏”可知,此处为过渡句,可填“在吕大防之后”。
22.答案 碎片:杜甫生平行实。游戏:给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
解析 结合“大量杜甫生平行实被恰如其分地置于年谱中”可知,“碎片”指“杜甫生平行实”。 结合第一段可知,文中将“给杜甫建立年谱或年表”比喻为“摆弄七巧板拼图游戏”。
23.【写作指导】
审题
首先从材料入手,理解孔子的话的大意:大家整天聚在一起,谈话丝毫不涉及正理,却喜欢耍小聪明,这就难以造就了!孔子的话强调群居时谈论的内容要符合正理,由此引出关于“饭圈”的话题。当下许多年轻人加入“饭圈”,在社交平台上为偶像宣传、助威的行为弊大于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结合材料,找出关键词“义”和“饭圈”,挖掘其意义,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
参考立意
(1)慎入“饭圈”,在“圈”中要言行及义;
(2)理性对待“饭圈”,追星要符合正理;
(3)“追星”要追“正能量”。
层次结构参考
文章题目即观点,明确应该理性对待“饭圈”这一观点。首先从材料入手,指出沉迷“饭圈”现在几乎成了“怪圈”;然后列举种种不良现象,结合现实,指出沉迷“饭圈”的严重后果;最后呼吁青少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明星身上获得成长的正能量,从而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