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课件(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慈母情深》课件(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1 21: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册
18慈母情深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课文相关资料:《青年近卫军》。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讲述了什么事?
课文大意
  少年时,“我”渴望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于是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买书。“我”第一次目睹了母亲挣钱的辛苦,内心极度地震惊和不安。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给了“我”买书的钱。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背景资料
  生平简介:梁晓声,小说家,生于1949年,1968年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工作。2002年任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
  文学成就: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得1982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文学的里程碑。
  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雨》,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人生格言:友情是从人心通向人心的虹桥。
写作背景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从儿童时期到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他或她的大多数愿望,全都是父母帮着实现的。比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青年近卫军》这一部长篇小说的价格,等于母亲两天的工资。而且,当年的母亲,又是在那么糟糕的条件下辛劳工作着的。
  作为作家,我为自己的父亲写了一篇小说《父亲》,它获得1984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后我又为自己的母亲写了一篇小说《母亲》,它获得1986年《中篇小说选刊》的优秀中篇奖。
  ……我的小学时代,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人家的生活都很困难。我自己的母亲是怎样的含辛茹苦,我的同学们的母亲们,甚至我这一代人的母亲们,几乎也全都是那样的。我想要用文字,为自己的,也是我这一代大多数人的母亲画一幅像……
          ——选自《作家和你谈课文》之《关于<慈母情深>》
写作背景
  六十年代初期,大多老百姓家境艰难。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角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即使是这样,每次我要钱买书,母亲都很大方,从不让我难堪!至今我都珍藏着我的第一本课外书《青年近卫军》。
——《母亲》片段
相关资料
  《青年近卫军》是一部反映苏联人民在反法西斯卫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的杰出作品。这本书通过描写“青年近卫军”组织、克拉斯诺顿地下区委、伏罗希洛夫州游击队和红军正规部队的对敌斗争,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画卷,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凶残本性,表明了正义战争必胜的真理。
会认字
落魄 压抑 颓败 缝纫机 噪声
褐色 疲惫 耽误 衣兜  权利
bèi

dān
zào
dōu

rèn
tuí

quán
我会认

缝缀。
狠心,残酷。

易 错
“纫”翘舌音。
“噪”平舌音。
会写字















书写指导


左右结构,左半部都是“酉”,不是“西”。
易 错


右下部不是“水”。
右部是“卬”,不是“卯”。
词语听写
辞退 压抑 忙碌 酷暑 噪声 脊背忍心 机械 权利 连续 广播
铁路 挣钱 潮湿 阴暗 炎夏 瘦弱
口罩 数落 吊灯 竟然 走哇 心酸
近义词
压抑—压制
颓败—破败
疲惫—疲倦
耽误—耽搁
失魂落魄—神不守舍 震耳欲聋—震天动地
反义词
连续—间断
疲惫—轻松
立刻—迟缓
忙碌—清闲
失魂落魄—神色自若
理解词语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异常或心神不宁、精神恍惚,或因受强烈的刺激
     而行动失常。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颓败]衰落;破败。
[震耳欲聋]震:震动。把耳朵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极大。
[疲惫]非常疲乏。
[耽误]因拖延或错过时机而误事。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忙碌]事情多,不得闲。
理解词语
[蒸笼]用竹蔑、木片等制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
学习内容
1.为什么“我”要钱时会犹豫?
2.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3.怎样理解“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
第二阶:阅读理解
1.为什么“我”要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
 不忍心。
家穷吃饱饭都难
这是一笔巨款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1.为什么“我”要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要钱时会那么犹豫、
 不忍心。
母亲工作辛苦
非常想买书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环境恶劣 工作辛苦
场景描写
初到厂房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环境描写
寻找母亲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外貌描写
细节描写:母亲瘦弱、辛劳挣钱不易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倒装句
细节描写:从不敢相信母亲竟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
动作、神态描写
寻找母亲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语言描写
母亲:干脆利落。工作紧张忙碌。
向母亲要钱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吞吞吐吐。心疼、不忍、迟疑、懊恼。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工作艰辛
“我”很愧疚。
细节描写
母亲塞钱给“我”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点滴积攒的零钱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说说课文中最触动你的场景和细节。
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我”心酸、心痛。
细节描写、反复
母亲塞钱给“我”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家里的钱来之不易,“我”为母亲买水果罐头已经受到责备,不能再乱买其他东西了。同时“我”也不能再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和支持,“我”买书不单纯是对读书的渴望,更是对母亲的感恩和责任。
3.怎样理解“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
 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
慈母
情深
起因
结构图示
结果
渴望买书 失魂落魄
进工厂找母亲
母亲给钱买书
慈祥善良
经过
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
母爱无私亲情似海
学习内容
细节描写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这些对动作的细致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母亲投入到工作时的状态,使母亲的形象真实丰满。
细节描写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可以对描写对象的动作进行细致的刻画,这是细节描写中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运用修辞方法来提升细节描写的感染力。生活中的细节很多,不能都写进文章,要选择那些与文章主题紧密相关的细节来写。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指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的具体细腻的描写。进行细节描写时注意以下几点:
体会场景细节蕴含的母爱
场景描写
第7自然段(潮湿阴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的场景)
震惊、心疼
细节描写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第29自然段(母亲掏钱的动作)
第16自然段(弯曲着瘦弱的脊背)
愧疚
心疼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3)课文内容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1
  感触最深的是母亲给“我”钱的场景。“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这处细节描写,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但母亲还是把钱给了“我”,说明母亲疼爱“我”,支持“我”读书,这是一种慈母的情怀。
感触最深的是母亲劳动时的场景。“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四个“立刻”,说明母亲在争分夺秒地劳动。为了供“我们”生活,为了供“我们”读书,母亲无怨无悔地工作着,这是一种慈母的情怀。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课后习题2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
····
····
··
··
··
··
课后习题2
  这段话反复出现的三个“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这句话中的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形成对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
课后习题2
  ①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七八十”反复出现,写出了工厂环境的恶劣,而母亲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争分夺秒地挣着那么一点点微薄的工资的,突出了母亲的隐忍和坚强。)
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课后习题2
  ②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从反复出现的几个“供他们”中可以发现慈母情深,就深在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换取孩子的健康成长;慈母情深,就深在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来满足孩子读书的愿望;慈母情深,就深在瘦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巨大的爱的力量。)
  ③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那一天我第一次”反复出现,写出了“我”从那一天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体恤母亲,理解母亲,关心母亲,学会了感恩。)
小练笔
  文中的“我”因为觉得家里条件困难,母亲工作很不易,而自己因为看闲书还要跟母亲要钱买书,心里感到愧疚、难过而鼻子一酸;同时也因为心疼母亲辛苦操劳,想要学会心疼、体谅母亲而感到鼻子一酸;更是因为被母亲伟大的母爱而感动,所以鼻子才一酸。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小练笔
  一天晚上,我突然发起了高烧,一量体温,竟烧到了39.5℃。妈妈赶快拿来湿毛巾敷在我的额头上,又拿来退烧药给我吃,让我喝了好多水。我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朦胧中感觉到妈妈一直在忙碌着,一会儿给我量体温,一会儿用凉毛巾擦我的手和脚……总算睡到了天亮,我睁开眼睛一看,妈妈还坐在我旁边,两眼通红。看到我醒了,她又给我量了一下体温——38.5℃。“不行,得去医院看看。”妈妈紧张地说。到了医院,妈妈楼上楼下跑了几次,交钱、取药,找护士给我打针。等我输完液后,回到家里,妈妈又忙碌着做饭,还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饭。看着妈妈劳累的样子,我鼻子一酸,说道:“妈妈,您辛苦了!”
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随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皲裂(jūn guī) 怂恿(sóng sǒng)
挣钱(zhèng zhēng) 耽误(tān dān)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随堂检测
(  )的眼睛   (  )的毛票(    )的噪声 (  )的母亲
(  )的脊背  (  )地扫视
疲惫
皱皱
震耳欲聋
瘦小
瘦弱
呆呆
          
随堂检测
3.“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的原因是( )。
A.“我”的鼻子有些不舒服。
B.“我”觉得妈妈太不容易了,内心充满了辛酸与感激。
B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课外阅读推荐。
课外拓展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梁晓声的一部文集,里面包含了《母亲》《黑纽扣》《蜻蜓发卡》等部分获奖小说。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教人懂得善良和感恩,教人在贫困中依然保持一种乐观和向上的态度的书。书中像《慈母情深》这样打动人心的故事比比皆是,《罐头的故事》《月饼的故事》等朴实细腻,耐人寻味。
好书推荐:《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