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上册
27 故事二则
学习内容
1.读准词句,读通句子,初步读懂故事内容。
2.了解故事出处和人物。
3.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扁鹊治病》写的是扁鹊拜见蔡桓侯,几次指出蔡桓侯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侯坚信自己没有病,延误了病情,小病变成了大病,最后因无药可医而病死的故事。故事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课文大意
《纪昌学射》写的是纪昌跟飞卫学习射箭,飞卫先让他练眼力,再教他开弓、放箭,最后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故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
故事出处
《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为法家重要著作。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共五十五篇。今传本正合其数。重要的有《孤愤》《解老》《喻老》《难势》《问田》《定法》《五蠹》《显学》等篇。今存《韩非子》版本以宋乾道刊本为最早。
先秦后期散文,在议论中使用寓言故事以增强形象性和说服力,已成为一时风气。《韩非子》中的许多篇章,对寓言故事的运用已经进入自如的境地。
故事出处
《列子》,托名列御寇所著的论集。今本《列
子》八篇,已非《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原书,从
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
有人认为它就是《列子注》的作者张湛所作。
《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
背景资料
韩非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思想家,法家主
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于荀子。
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
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
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嬴政读后十分钦
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王派遣韩非入秦,
秦王却又不加信用,后又听了李斯、姚贾诬陷,将他拘囚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背景资料
扁鹊简介
扁鹊(公元前5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
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原名秦越人。年轻
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
于望诊和诊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称: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并盛赞扁鹊医
德高尚,认为他有“六不治”的信条,其中“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者不治的思想,堪为后世楷模。
文体知识
寓 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寓言的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
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
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本质上属于一种类比想的间接表达。
会认字
拜见 蔡桓侯 皮肤 几剂汤药 骨髓 纪昌 目标
bài
hóu
fū
jì
suǐ
jǐ
biāo
辨析:表示“刺”“驻扎”“钻”时,读zhā;在“扎挣”“挣扎”中读zhá;表示“捆,缠束”“量词,用于捆起来的东西”时,读zā。
纪
(jǐ)
纪昌
(jì)
纪律
多音字
扎
(zhā)
扎针
(zhá)
扎挣
(zā)
扎辫子
易读错
“拜”读bài ,不读pài ;
“侯”读hóu,不读hòu;
“髓”读suǐ,不读suí;
“纪”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ǐ 。
近义词
满意—满足 高明—高超
连忙—急忙 浑身—全身
一声不响—默不作声
反义词
容易—困难 高明—拙劣
聚精会神—三心二意
理解语
理解词语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无能为力]指对某事没有力量来完成。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聚精会神]会:集中。原指集中大家的智慧。现指高度集中注意力。
[百发百中]发:发射。形容射击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
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理解语
理解词语
[目标]
①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
②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学习内容
1.思考两个故事各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要复述。
2.想想两个故事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
第二阶:阅读理解
返 回
扁鹊拜见了几次蔡桓侯?每次拜见扁鹊是怎样说的?结果如何?
认真观察
扁鹊在蔡桓侯身边站了一会儿,说:“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病情趋势
第一次拜见蔡桓侯
不承认有病
病在皮肤 及早医治
毫不在意
自以为是
讽刺扁鹊
蔡桓侯不相信自己有病,并嘲讽扁鹊
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
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关心病情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侯,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扁鹊只好退了出去。
病情发展
不以为然
第二次拜见蔡桓侯
病在皮肉 不治加深
不高兴不理睬
时间顺序
认真负责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侯听了非常不高兴。扁鹊连忙退了出去。
病情加重
后果严重
第三次拜见蔡桓侯
病在肠胃 不治严重
非常不高兴
时间顺序
后果严重
唯恐避之不及
又过了十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侯,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五天以后,蔡桓侯浑身疼痛……不久,蔡桓侯病死了。
病情恶化
自食其果
第四次拜见蔡桓侯
深入骨髓 无能为力
病死了
时间顺序
扁鹊最后为什么不给蔡桓侯医治了?
病在皮肤
热敷能好
病在皮肉
扎针能好
病在肠胃
几剂汤药能好
深入骨髓
束手无策
你认为扁鹊和蔡桓侯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扁鹊:医术高明 尽职尽责
蔡桓侯:骄横自负 不听善言
简要复述扁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拜见蔡桓侯的情形。
有一天,扁鹊拜见蔡桓侯,指出他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蔡桓侯认为自己没病,还在扁鹊走后,嘲笑医生都喜欢显示自己的高明。
又过了十天,扁鹊望见蔡桓侯,掉头就跑。蔡桓侯派人问扁鹊为什么不说话就跑掉了。扁鹊说病在皮肤上、在皮肉之间、在肠胃里,都有办法治好,一旦深人骨髓,只能等死。现在蔡桓侯病入膏育。他也束手无策了。
①复述时,联系紧密的两段话可以合并成一段话。
②人物对话可以转述,讲清对话的目的或结果就行。
飞卫教纪昌射箭提出了哪些要求?纪昌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你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眼!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
专注、认真
第一个要求
盯住目标不眨眼
盯织布机踏板
下功夫练眼力
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练习成果
第一个结果
锥尖刺眼不眨
功夫不负有心人
时间顺序
你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把模
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候再来见我。
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
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勤奋、刻苦
第二个要求
极小看很大 模糊看清楚
有决心、有毅力
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个结果
小虱子变车轮
出神入化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练习成果
最终结果
百发百中
射箭能手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苦练习终成功
简要复述纪昌练眼力的过程。
飞卫让纪昌下功夫练眼力,要做到盯住一个目标,不眨眼睛。妻子织布时,纪昌躺在织布机下,盯着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他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飞卫肯定了纪昌取得的成绩,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练到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纪昌用牛尾毛拴住一只小虱子,然后每天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看。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他的眼里大得像车轮一样。
时间顺序应交代,练习结果要说清楚,人物对话要转述。
飞纪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纪昌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是他成
为射箭能手的关键;
(2)纪昌有飞卫这样的好老师的指点
与培养;
(3)纪昌有认真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扁鹊治病》和《纪昌学射》这两则寓言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扁鹊治病》警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纪昌学射》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扎实的基本功是不断取得进步的基础。
结构图示
扁鹊治病
扁鹊
蔡桓侯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防微杜渐
说
皮肤(能治)
毫不在意
说
皮肉(能治)
没有理睬
说
肠胃(能治)
非常不高兴
跑
骨髓(等死)
觉得奇怪
医术高明
自以为是
返 回
返 回
结构图示
纪昌学射
起因
向飞卫请教射箭
学习技术
练好基本功
经过
盯踏板—锥刺不眨眼
盯虱子—虱大像车轮
结果
百发百中
学习内容
通过表示时间的词语来理清事情发展的顺序。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
按照时间理清顺序
病情发展
时间词语
返 回
蔡桓侯的状态
治疗方案
有一天
不以为然
热敷
皮肤上有点儿小病
过了十天
发展到皮肉之间
扎针
很不高兴,没有理睬
十天后
发展到肠胃里
几剂汤药
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
深入骨髓
无能为力
觉得奇怪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字音检测。(2)词语检测。(3)句子检测。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随堂检测
1.读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
(1)他用一根牛尾毛拴(shuān suān)住一只虱子。
(2)你要练到把模(mú mó)糊难辨的东西看得很清楚,那时
候再来见我。
(3)皮肤上的病用热敷(fū fú)就能够治好。
(4)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zhōng zhòng)的射箭能手。
返 回
随堂检测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1)蔡桓侯( )不听扁鹊的劝告,( )还在背后说
扁鹊的坏话。
(2)( )纪昌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飞卫还
觉得他的眼力不行。
返 回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是
随堂检测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3)扁鹊告诉蔡桓侯,( )蔡桓侯的病不治,( )
会越来越重。
(4)( )纪昌勤学苦练,( )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
箭能手。
返 回
因为……所以……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随堂检测
3.根据“功夫”的不同意思,各写一句话。
(1)表示“本领;造诣”:
(2)表示“武术”:
(3)表示“(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返 回
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功夫。
中国功夫名扬海内外。
纪昌为了练眼力下了很大的功夫。
学习内容
1.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2.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拓展一: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课外拓展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相传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
课外拓展
华佗——东汉末年医学家,擅长外科。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他还创编了“五禽戏”,流传至今。
拓展一: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课外拓展
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人称“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拓展一: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课外拓展
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药方》。
拓展一: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课外拓展
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
拓展一: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医。
课外拓展
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以为我的医术高明,我的名气因此响遍各国。”
拓展二: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