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上册
27 一个粗瓷大碗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认识生字、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课文大意
课文写了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与一个粗瓷大碗的故事,体现了赵一曼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处处以身作则,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的崇高品质。
会认字
chén
màn
lián
gāng
陈列 曼妙 联合 水缸
还钱 高粱 顿时 侦察
huán
liáng
dùn
zhēn
陈列 曼妙 联合 水缸
还钱 高粱 顿时 侦察
水缸
缸
gāng
盛东西的器物,圆筒状,底小口大。
结构:左右
部首:缶
我会认
我会认
高粱
粱
“米”旁,与谷类有关。
梁
“木”旁,与树类有关。
房梁
liáng
liáng
多音字
还
归还
还乡
还好还是
辨析:作副词,表示“仍旧,依然”“更”“再,又”“尚,
勉强过得去”“尚且”等意思时,读(hái),如,还是、还有、还好;作动词,表示“回归”“回报”“归还”时,读(huán),如,还家、还礼、还钱。
(hái)
(huán)
多音字
盛
盛饭
盛菜
盛开盛世
字歌:
陶瓷瓦罐可盛(chéng)汤,
盛(chéng)饭勺子闪亮光。
庄稼长得真茂盛(shèng),
节日人们着盛(shèng)装。
(shèng)
(chéng)
易读错
“陈、侦”都是翘舌音;
“陈、曼、联、还、顿、侦”都是前鼻音;
“缸、粱”是后鼻音。
近义词
结束-停止 艰苦-艰辛 一直-总是 连忙-赶紧 友爱-友好 关心-关怀
反义词
结束-开始 艰苦-优越 容易-困难 连忙-缓慢 友爱-仇视 关心-冷漠
[仅仅]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意思跟“只”相同而更强调。
[搪瓷]用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金属坯胎上,能烧制成不同颜色的图案,并可防锈、耐腐蚀。
[缸子]喝水或盛东西等用的器物,形状像罐儿。
[连忙]赶紧;急忙。
[艰苦]艰难困苦。
理解语
理解词语
搪瓷缸
[橡子面]栎树的果实即橡子磨成的面,含淀粉,可充饥。
[充饥]解饿。
[吭声]出声;说话(多用于否定式)。
[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
理解语
理解词语
橡子凉粉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1.这篇文章写的是谁的事?
2.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
返 回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圈画出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一个“粗瓷大碗”为什么能被放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因为这个粗瓷大碗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用过的,而且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赵一曼
有一回,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读读下面的内容,说说小通讯员的“心结”是什么?
他一直想给赵一曼政委找一个碗。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读第3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选择。
(1)赵一曼叫小通讯员把这个粗瓷大碗“哪里拿来的”“还到哪里去”,
是因为她以为这个碗是( )
A. 小通讯员偷来的。
B.小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的。
(2)这段描写反映了赵一曼( )的可贵品质。
A. 重视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B. 对待下属要求很严格,
B
A
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们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看到这碗高梁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
下面这段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画出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语势连贯,而且表达层层深入,细致入微,把抗联同志间的团结友爱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你这么‘丢’啊!”
下面这句话含有责备的语气吗?体现了什么?
没有责备的语气。因为这句话看似责备,实则是小通讯员对赵政委的关心与敬佩。这充分体现了赵一曼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的崇高品质。
1.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被责令送还。
2.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莱粥。
3.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赵一曼与粗瓷大碗之间有哪些故事?体现了什么?
这些事体现了赵一曼以身作则、关心爱护同志的高尚情操。
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是顺叙、倒叙和插叙中的哪一种?
倒叙
一个粗瓷大碗
起因
粗瓷大碗体现人格
官兵平等以身作则
结构图示
经过
返 回
交代粗瓷大碗的渊源
结果
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碗被责令送还
赵一曼把满满一碗高粱米饭换成半碗野菜粥
赵一曼的碗又“丢”了
交代粗瓷大碗的归宿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怎样进行阅读?
返 回
怎样进行阅读?
欢欢:我在读课文的时候先阅读了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的内容,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默读课文,阅读的目的更明确了。
乐乐:是啊,我也是带着“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的。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理解课文内容了。
美美:我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查阅了一些关于赵一曼事迹的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3)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4)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返 回
随堂检测
一、选出每组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A. 陈列(cén ) B. 联合(lián) C. 水缸(gānɡ) ( )
2.A. 高粱(liáng) B. 一顿(dùn) C. 侦察(zēn) ( )
A
C
·
·
·
·
·
·
随堂检测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 hái B. huán
你还( )是自己去玩吧,我还( )得去图书馆还( )书呢。
A
A
B
·
·
·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三、用横线画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中国人民革命军事搏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 )
2.一场袭击日寇的站斗刚刚结束。( )
3.他没坑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
博
战
吭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随堂检测
四、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这里“丢”的意思是( )。从中我们能感受到赵一曼( )的高尚品质。
A. 赵一曼太粗心,总把碗弄丢。 B. 赵一曼把碗送给别人了。
C. 体贴照顾同志胜过爱惜自己。 D. 宽宏大量,虚怀若谷。
B
C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赵一曼诗一首:滨江抒怀
2.赵一曼的故事
返 回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
滨江抒怀
课外拓展1
群儿戏于()一儿()瓮.足(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没水中。
)皆(
)去,光
赵一曼的故事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负责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她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课外拓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