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2 10: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3学段教学检测
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化进程曲线图。据此完成1~3题。
1、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间为
A.① B. ② C. ⑤ D.④
2、下列各国中,人口增长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 德国 D.新加坡
3、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4、下面四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 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6、对应图③国家所出现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采取移民政策
C.计划生育
D.鼓励人员出国
2011年10月31日,是“70亿人口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这个孩子的生日,是个叫人高兴不起来的日子,这一天,距60亿人口日不过l2年零19天……目前(世界)食物充足,却有10亿人每天饿着肚皮睡觉……”。结合右图,回答7~8题。
7、甲、乙、丙、丁四类国家中,粮食安全、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最严峻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分离出去,只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图中“空巢家庭”现象最为明显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l0题。
年龄段(岁) 0~l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人) 3.84 37.10 11.63 4.01 1.78
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入口多于女性人口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C、人口迁移主要受政治因素影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的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经济发展③给该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根据下列资料信息判断,影响刘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经济因素和气候条件 B、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C、社会因素和矿产开发 D、交通条件和水源条件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l2~13题。
12、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3、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地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据此回答14~15题。
14、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发展的
A、缓慢发展阶段 B、加速阶段 C、成熟阶段 D、转型阶段
15、符合该阶段发展特点的是
A、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B、开始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C、普遍出现城市中心空洞化现象 D、城乡差距消失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l99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
A、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形成城市带
17、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B、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C、为了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D、郊区劳动力素质高
18、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B、地表水下渗增多
C、出现城市“热岛”现象 D、城市环境质量提高
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l9~20题。
19、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20、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右图中R1、R2、R3三个圆分别表示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且R121、与三个城市服务半径相对应的可能是
A、Rl一曲阜,R2—济宁,R3一邹城
B、Rl一曲阜,R2一济宁,R3一济南
C、R1一地级市,R2一县城,R3一集镇
D、R1一北京,R2一上海,R3一重庆
22、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R1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 B、R2比R1提供的职能种类少
C、R3的城市级别最高    D、R3的服务范围小于R2
右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从城镇规划看,该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是
A、平原 B、山区 C、高原 D、丘陵
24、图中信息显示,城市的服务功能
A、沿铁路线较强 B、沿干道较强
C、沿环照较强 D、区域内…样强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25~26题。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26、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下图为“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图中最适合商业区布局的地段是
A、中心城区
B、中心城区外围
C、近郊区
D、远郊区
28、下列因素中,对图中地价峰值的出现影响最小的是
A、靠近环路和干道的交汇处 B、靠近著名文化景观
C、靠近地铁站、公交站 D、靠近蔬菜批发市场
29、右图反映出青岛市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海洋运输事业的飞速发展
B、对外开放不断引资
C、科技、旅游逐渐成为新的区位因素
D、引黄济青工程的胜利竣工
30、为加强城市交通道路管理,可采用的最佳信息技术手段是
A、RS B、GPS C、GIS D、Internet
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3学段教学检测
地理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据报道,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俄罗斯总人口约为l.5亿,但人口死亡率远高于出生率,人口危机成为俄罗斯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俄罗斯自2009年初起恢复苏联时期向生育子女多的妇女授予“英雄母亲”称号的做法,不过改为向父母双方颁发“光荣父母勋章”。
材料二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1)材料一反映俄罗斯现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2分)
(2)俄罗斯现阶段人口增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应该如何解决 (6分)
(3)材料二反映我国人口增长存在着隐患。近些年,我国许多城市和农村出现“未富先老”现象,“未富先老’’说明什么 (2分)
32、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美国人口已超过3亿。国际社会不仅关注美国人口的增长,还关注着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曾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 所致, 形成该方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4分)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6分)
33、读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原理,选择图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金融贸易区应分布在 ;大规模工业企业应分布在 。(4分)
(2)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上海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发展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和生产: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4分)
34、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是 。(2分)
(2)M、P、Q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2分)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 处,理由是 。(6分)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