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14分)
1.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核辐射的标志是( )
A. B. C. D.
2.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时伴随着发光、放热 B.物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伴随能量的变化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能通过失得电子形成原子
4.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扑灭火焰
5.下列说法或做法,违反科学原理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添加少量催化剂可将水变成燃料油
C.锅里的少量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D.实验室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6.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 B.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体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从火灾现场逃生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
7.如图所示对比实验主要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A.氧气 B.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以上都是
8.两同学围绕蜂窝煤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其中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当煤燃烧正旺时将炉门关上,煤层上方发现蓝色火焰。解释:此时氧气不足而产生的CO在燃烧
B.煤燃烧完后煤灰质量比煤的质量轻。解释:煤燃烧后产生的CO2等气体逸出
C.在煤炉上方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解释:CO难溶于水
D.将煤做成蜂窝状就更易燃烧。解释:蜂窝状的煤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
9.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C.氢气极易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10.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汽水中含有大量的F和G。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省略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仅①、②为分解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D为白色固体,则E可能为绿色固体。B.若B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则C可能可以与盐酸反应。
C.在未开启的汽水中F和G就能生成A。 D.通常情况下,A可能是固体或气体,但不可能是液体
11.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可能只有甲烷 D.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12.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不经过热能而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例如甲醇燃料电池,它是由甲醇(CH3OH)、氧气和强碱溶液组成的新型燃料电池,可用作手机电池.该电池在充、放电时的反应方程式为:
2CH3 OH+3O2+4NaOH2Na2CO3+6H2O;
2Na2CO3 +6H2O2CH3 OH+3O2+4NaOH
则下列有关甲醇燃料电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等量的甲醇通过燃料电池释放的电能比其通过火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多
B.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既有氧化反应,又有燃烧的现象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NaOH溶液既可增强导电性,又有利于碳元素转化为碳酸盐
D.该电池充电过程中,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溶液的碱性增强
13.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则转化③、④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B.若X、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液体,则气体Y具有可燃性
C.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转化③、④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D.若Y、Z元素组成相同且常温下均为气体,则Y不一定具有还原性
14.化学是以实险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挤压右滴管并微加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B.该实验只能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
C.该实验中没有产生有毒的CO,所以可以不用进行尾气处理
D.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磷
二、填空题(16分)
15.回答下列有关对比实验的相关问题:
(1)实验甲,K在关闭时白磷不燃烧;打开K,并使A中液体进入B中,白磷燃烧,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得出的燃烧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乙是利用体积相同并充满CO2的软塑料瓶、等体积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进行实验对比的,证明CO2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 。
16.“炭火烧烤“是许多同学喜爱的食物,其原理是利用木炭燃烧的高温来烤熟食物,木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冬天,在门窗紧闭的房问里吃“烧烤'容易发生的危险是___.如果在红热的木炭上撒一些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列入我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由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
(2)合成气可用作气体燃料,写出合成气中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考虑,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①乙醇(C2H5OH) ②甲醇(CH3OH) ③尿素[CO(NH2)2]
18.氢气是很好的能源物质,但不便于储存和运输.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其储存和释放氢气的过程如右下图所示
(1)CaH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2)保存CaH2应注意______.(填一项即可)
19.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CH4),它是目前扬州市居民家庭厨房中的最主要的能源,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在生产、生活及实验中用途广泛。现有46g乙醇不完全燃烧,经测定生成CO270.4g,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表示物质的组成有多种方式,如CaCO3氧化物的形式可写成CaO CO2;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 5H2O。景德镇的高岭土主要成分是Al2(Si2O5)(OH)4,它是制造陶瓷器的优良原料,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该物质的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气才能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0分)
21.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对实验现象或结果都有影响。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在常温下生成碳酸,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请解释原因。
(2)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有哪些?(写一条即可)。
22.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铜片两侧分别放有同样大小的木屑和煤粉,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由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
(2)图2实验不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
(3)图3实验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从而得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2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图1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图2中的实验再次证明燃烧需要_______。
(2)乙实验:可燃气体若为甲烷,则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3)丙实验:此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时用红磷作耗氧剂,若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低于1刻度线,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答一种即可)。
24.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长久保存而不变色,请分析原因:_________;
(2)学生实验时不小心碰翻了酒精灯,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学生立即用细沙盖灭。请分析灭火原理: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10分)
25.氢经济(英文名称Hydrogen economic)是能源以氢为媒介(储存、运输和转化)的一种未来的经济结构设想。南京市计划在 2021 年批量投放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规划建设 5 座加氢站。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它是从化石燃料——_____中分离得到的产品。与其相比,氢燃料电池的使用具有下列优势_____(选填字母)。
A 氢气来源广泛,可由空气直接分离获得
B 氢气本身无毒,反应产物也不污染环境
(2)下图是分解水制氢的一种原理。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请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反应Ⅱ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氢燃料汽车投入使用的关键是解决氢气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Ⅰ、目前加氢站的储氢原理主要是利用压缩设备将氢气装入较大容积的无缝锻造压力容器中或小容积的气瓶中。6000L 氢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 40L 的气瓶中,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过程:_____。
Ⅱ、最有前途的储氢方式是“固态储氢”,即利用固体对氢气的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作用, 将氢储存于固体材料中,这种方式既安全又高效。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氢化钙通常用氢气和钙加热制得,制备氢化钙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请阅读下列资料后回答问题:
资料:a、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b、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c、氢化钙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①装置 A 中生成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装置 B 的作用是_____。
③装置 D 中导管E 的作用是_____。
④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中常混有未完全反应的钙(其余可能的杂质忽略不计)。将 10g 含氢化钙 84%的该样品与足量的水混合,至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最多是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B 6.B 7.C 8.B 9.D 10.D 11.B 12.B 13.B 14.D
15.(1) 与氧气接触 (2) 瓶②比瓶①变瘪程度大
16.C+O2CO2 CO中毒 3C+Fe2O32Fe+3CO2↑
17.(1)不可再生 (2)2H2+O2 2H2O (3) ③
18.(1)氢化钙 (2) 防止受潮
19.(1)(2)(3)Al2O3 2SiO2 2H2O(前后顺序颠倒正确)
20.(1)高于100℃ (2)加热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21.(1)反应条件不同,产物可能不同
(2)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或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反应在敞口的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3) 烧杯中位于低处的蜡烛先熄灭,位于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不可燃
23.(1)提高热量,隔绝氧气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3)红磷不足等合理即可
24.(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2)隔绝氧气
25.(1)石油 B (2)SO2+I2+2H2O=2HI+H2SO4 分解反应 (3)气体分子的间隔较大,在加压的条件下,氢气分子的间隔减小,引起体积减小,从而被压入气瓶中 2Al+6HCl=2AlCl3+3H2↑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和HCl 平衡装置内外气压 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