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级期中考
地理·答案
题透析本题
查天体系统,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图中行星
构成太阳系,地球与月球构
反映出的天体系统共有两级
题以太阳系部分行星运转轨道示意图为情景,考查行
查考生获取和解读
理信息、调动和
思路点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公转方向具有同向性(均为自西向东)
轨道具有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具
颗行星的公转周期
轨道倾角均不同。
命题透析本题以太阳系部分行
轨道示意图为情景,考查
考查考生获取和
知识的能力
维的学科樓心素养
③有月球环绕其运动,因此③为地球则①为木星,②2为火星,④为金星。在太阳系的
颗行星中,木星和
被称为巨行星,故图中四颗行星
体积最大
星带位
轨道
的温度并不是最高的,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主要
4.答案
透析本题以华南地区年
为情景,考查太阳辐射的空
考查考生
思路点拨读图可知,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华南地区总体
现为南部高、北部低,广东
现为东北
低
题透析
为情景,考查太阳辐身
布的影响因素,旨在考查
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点拨读图可知,华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上表现为自南向北减
位置为主导因素,则应表现出自沿海向内陆递变的规律
况多变,不是主导因素
形起伏
射空间分布应表现为随海拔变化而变化
为
查
利用,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
养
降雨
化剂,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
滴,降落到地
辐射可以被捕获并储存,转换成热能、电能等,利用太阳能转换
能替代或部分替代常规能源驱动空调
达到制冷、供暖的
题透析本题
食天象为情景,考
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
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日环食发生时,大部分光球层被遮住,但边缘部分没有被遮住,因此人类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
是光球层部分,色球层和日冕层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仪器才能用肉眼看
8.答案C
象为
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
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是太阳辐射不稳定的表现,具有较
周期性,太阝
活动会对地球产生
案
题透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
查地球
历程,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思雏的学科核心素养
点拨三叠纪的b岩层形成于中生代,新近纪的a岩层形成于新
们的形成都
成于古生代的
囯某区城地层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地球的演化历程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的学科核心素养
岩层形成于古生代,岩层中可能含有鹦鹉螺的
银杏、鸟类和哺乳动物形
代
案
透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地层示意图为
考查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力,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路点拨恐龙在侏罗
大繁盛,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在中生代
物快速发
在新生代,三叠纪晚
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
案
命题透析本题以南极点地面至30千米高空多年平均气湿垂
图为情景,考查南极点
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路点拨读图可知
均气温夏季
年四季均出现了气温随高度
象,说明常年有逆温层存在,冬季海拔10千米以下气温变化较大,夏季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升高后
升
答案
命题透析本
多年平均气温垂
图为情景,考查平流层相关知识
考
查考生调动和运
雏的学科核心素养图2
图4
图3
图10
图9
4.华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为
A.总体上自南向北增大
B.广西西部高、东部低
C.广东西北部高于东南部
D.海南西部高、东部低
5.形成华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整体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天气状况
D.地形起伏
6.人类开发利用的太阳能可用于
①人工降雨②发电③供暖④空调制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3④
2021年6月10日发生的日环食天象,形成“火环”般的景象(见图3)。本次日环食可见地点主
要在北极地区附近,环食带从加拿大南部开始,经过加拿大北部、格陵兰岛西部、北冰洋,在俄罗斯东
北部结束。据此完成7~8题。
7本次日环食发生时,加拿大南部地区居民在户外用肉眼能直接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三层均可见
8.太阳大气层
A.由外向里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B.存在的太阳活动只有黑子和耀斑
C.太阳活动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
D.距离地球远,对地球不产生影响
图4为我国某区域地层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B. b
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
10.图中c岩层中可能含有的化石是
A.银杏化石
B.鸟类化石
C.哺乳动物化石
D.鹦鹉螺化石
1.b岩层形成时期
A.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B.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D.恐龙达到了大繁盛
图5为1987—2017年南极点地面至30千米高空多年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12~14题
20
冬
熜
春秋
地面)2835
温度℃
图
12.图示信息表明南极点
A.地表平均气温四季均低于-40℃
B.近地面常年有逆温层存在
C.冬季海拔10千米以下气温变化较小
D.夏季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13.在距离地面22~27千米处,南极点气温常年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面辐射
B.风速大小
C.臭氧含量
D.人类活动
14.南极点9千米以下的大气层
A.下热上冷,大气层极为稳定
B.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C.水汽和杂质较多,有降雪现象
D.能见度较好,适合航空飞行
图6示意我国某地不同天气形势下的气温日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5~17题。
图例
晴天
阴天
02468101214161820224
北京时间h
图6
15.该地
A.晴天时的最高气温低于阴天
B.晴天时气温日较差较大
C.各天气状况最低气温均出现于6时
D.阴天时气温上升速率较快
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