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2.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氯元素
B.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C. 沼气是一种优良的气体化石燃料
D. 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
3.下列有关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pH<6.5的雨水称为酸雨
D. 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
4.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木炭燃烧
D. 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5.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
B.
C.
D.
6.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油的蕴藏量是无限的
B. 石油是“清洁燃料”
C. 石油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
D. 石油除了作燃料,不能再开发利用了
7.下列关于火灾、灭火和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 着火时,只能用水灭火
C. 高楼发生火灾可以跳楼逃生
D.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
8.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9.摩擦起电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某些场所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下列是张贴在加油站中的安全标识,其中与摩擦起电有关的是( )
A.
B.
C.
D.
10.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11.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酒精灯不慎被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B. 电视机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 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 图书档案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2.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 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 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13.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 ( )
①开发氢能源;②植树造林;③带呼吸面具;④使用电动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A. 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 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15.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的一个老年康复中心发生火灾,造成38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1)消防员在现场发现了下列残留物品: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③大理石桌面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物品①和②为燃烧提供了 (填燃烧的条件).
(2)电器着火时常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后生成碳酸盐和两种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化学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1)2013年12月广州建业大厦发生严重火灾。从燃烧条件分析,大厦内存放的大量鞋、纸箱等物品充当了__________。
(2)高层建筑物通常设计了灭火用的洒水系统。从灭火原理分析,洒水的作用主要是____。
(3)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①有人认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着火点越高”,该结论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利用上图装置,验证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代号)。
18.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都是新能源。
2.【答案】D
【解析】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是非金属元素,错误;C.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错误;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A.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时发热量高,生成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选项说法正确;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成小液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选项说法正确;C.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不是6.5,选项说法错误;D.发生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跑出火灾区,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4.【答案】A
【解析】吸收热量即变化时温度会降低,对各选项的反应认真分析结合实验实际解决。 A.NH4NO3固体溶于水会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降低;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放热,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也是放热的。
5.【答案】B
【解析】A为禁止烟火的标志;B选项为禁止吸烟的图标;C选项是氧化物的图标;D选项是禁止放易燃物标志,故选B。
6.【答案】C
【解析】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储存量已越来越少,所以A错误;
B、目前的大气污染基本都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所以石油不是清洁能源;
C、石油是一种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正确;
D、石油是化工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例如塑料等制品原材料都来源于石油,错误。
7.【答案】D
【解析】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A错;着火时,可以有多种方法灭火,要根据具体情况,用水灭火只是一种灭火的方法,所以B是错误的;高楼发生火灾跳楼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所以不合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避免浓烟吸入口鼻,D是合理的,正确。
8.【答案】B
【解析】A、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此项正确;B、工业废水中往往含有酸、碱、盐、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可使农作物被污染,不能用于浇灌农田。此项不正确;C、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此项正确;D、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可将铁制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隔离,从而达到防止铁制品生锈的目的。此项正确。所以应选B项。
9.【答案】B
【解析】塑料制品与毛皮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在加油站内设立相应图标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火灾的发生。
10.【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11.【答案】B
【解析】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正确方法是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
12.【答案】A
【解析】A.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物质的体积就变大,遇冷时缩小,物质的体积就变小。所以,水的沸腾现象是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在这一变化中,分子的体积、质量、分子本身都没有变化,故错误;
B.水蒸气从铜管中冒出时温度较高能够使火柴达到着火点,故正确;
C.在铜管口水蒸气多,而氧气少,所以移离蒸气是为了有充足的氧气,从而燃烧,故正确;
D.火柴中含有碳、氢元素,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13.【答案】C
【解析】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带呼吸面具只能减少污染空气对人的危害,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4.【答案】C
【解析】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B、节约能源的使用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项正确;
D、使用二甲醚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
C.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谨烟火,正确;
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然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故错误。
故选D。
16.【答案】(1)①;可燃物(2)2NaHCO3Na2CO3+H2O+CO2↑
【解析】(1)涤纶面料窗帘是有机合成材料,纯棉床单是天然材料,大理石桌面属于无机盐,从燃烧的条件来看:①涤纶面料窗帘、②纯棉床单属于可燃物;
(2)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17.【答案】(1)可燃物 (2)降低温度 (3) ①不合理 ②N M
【解析】(1)鞋、纸箱等物品是易燃物,(2)用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3) 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着火点与物质的熔沸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结论不合理。②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由表可知,能达到着火点的物质是M和N
18.【答案】(1)CH4+2O2CO2+2H2O
(2)2NO+2CO2CO2+N2
(3)MgH2+2H2O═Mg(OH)2+2H2↑
(4)物理;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应用了碳纤维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