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莫高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2 13:37:58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
地理环境:
艺术魅力:
人们对它的评价:
坐落在我国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
四周布满沙丘,断崖绝壁
有精妙绝伦的 ,有宏伟瑰丽的 ,
还有文物众多的 。
彩塑
壁画
藏经洞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洞窟数量:
492个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菩萨
卧佛
天王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
有威风凛凛的天王
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 ,他 ,
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侧身卧着
16米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从哪里看出壁画宏伟瑰丽?
宏伟瑰丽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的壁画。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记录佛教故事的,
有描绘神佛形象的,
有反映民间生活的,
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其中 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 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
鲜花
彩带
最引人注目
银弦
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文物众多的藏经洞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 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 。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六万多件
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一个沉睡了几百年的宝库——藏经洞轰然洞开后,闻讯赶来的外国冒险家们便上演了一幕幕窃贼的表演。最早掠走敦煌文物的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1905年10月,他以6包劣质石蜡为饵,就从莫高窟道士王圆录手中强行换得藏经洞珍贵写本两大包。接着,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英国人斯坦因来到敦煌。他以14锭马蹄银(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动用了一个浩大的马车队。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敦煌,又以500两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5大箱,共570多个经文手卷 “满载而归”。斯坦因之后是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他翻阅了整整三个星期,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共计6000余卷写本和大量的画卷。1911年日本的吉川小一郎和橘瑞用超低价骗取了400多卷文书和2尊佛像。1912年俄国人鄂登堡率团至莫高窟,盗走经卷一批 .1924年美国华尔纳用化学胶布粘走壁画26幅,劫走彩塑数尊 。还有一些外国文物贩子勾结国内古董商、军阀,里应外合、偷盗或骗或低价买走文物,导致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所遭损失之巨大至今仍难以估计。
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
“莫高窟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画廊。”
“莫高窟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
外国的旅游者的评价对莫高窟的评价是:
作业:
1、课后,不妨当回小导游向家人、小伙伴介绍介绍莫高窟。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看一看关于莫高窟的视频。课件说明
设计意图: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设计方法: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 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 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 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 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 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 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
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 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 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 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 品读“彩塑”一段。
(1) 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 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 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 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6) 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运行环境:
可以在windows98和windowsXP中运行,PPT文件可以在word2003中打开。
教学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理解课文的内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上,我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与直观欣赏课件有机的结合中体会作者描绘“彩塑”、“壁画”两段文字的语言之美。进而体会敦煌莫高窟在世界历史文化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多次的阅读语段,从中体会排比句式的韵律美,并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仿照此句式口头说话,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发言,效果很好。
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主要内容是敦煌莫高窟艺术作品及各时期艺术特征。在学习中同学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于课前布置的资料,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对待,所查资料详细。还有一些同学对此不够重视,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影响教学效果。在课上同学们研讨评述的活动中,大多数同学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利用资料谈自己的感受显得很呆板,照本宣科,还不熟练,更不用提对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在今后教学中,一定侧重研究如何改进此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