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上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助学练习卷(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七上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助学练习卷(原卷+解析卷+答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15:07: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上第6单元《变化的地形》助学练习卷(解析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 )
A.太平洋周围 B.印度洋周围 C.大西洋周围 D.北冰洋周围
3、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4、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5、“沧海桑田”说明(  )
A.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田 B.人类可以在大海种桑树
C.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D.海洋面积广
6、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大陆漂移的结果 D.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7、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如汶川大地震。其原因是我国(   )
A.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B.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界处
C.处于海洋与陆地交界处 D.我国人口众多,造成环境恶化
8、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9、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10、“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说明了(   )
A.地球上的地表形态是固定不变的 B.地球上只有茫茫的大海和农田
C.地表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D.大海就是农田
1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水井等遗迹证明(  )
A.水下人确实存在 B.这里曾经抬升为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
C.海底也有河流、水井等自然现象 D.古人在这里进行了填海造陆活动
12、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13、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相等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有时会处于运动之中,有时会处于静止之中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14、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15、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
A.海平面的升降 B.人类活动 C.地壳的变动 D.气候变化
16、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17、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A.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B.斯科特南极探险
C.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8、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与非洲轮廓的吻合性 B.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与非洲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19、在探究地震发生规律时,最需要的两幅地图是(   )
①世界地形图 ②世界气候图 ③六大板块划分及运动示意图 ④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0、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 。
22、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   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象,比例尺、   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2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_______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24、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___________力量使地形高低起伏,___________力量使地形趋于平坦。
25、我国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主要是由于 冲刷;风蚀蘑菇形成主要是由于 。
26、读图,回答:
(1)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接触地带。
(2)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点山体的部位名称是   ;
(2)从B和C哪侧到山顶更容易   。
28、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有 (多选)
A.保持冷静,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
B.迅速从高处跳楼逃生
C.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D.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
(2)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的是____。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扩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三、探究与解答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9、千姿百态的地貌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貌特点发展经济建设极为重要影响。
(1)水网交织湖泊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属于 ;
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 C.风成地貌 D.喀斯特地貌
(2)在上海地区建造高层建筑,从地貌条件上看最需要考虑的是 ;
A.地下溶洞数量和岩层渗水状况 B.地下冻土厚度和夏季消融状况
C.地下土层松紧和流沙移动状况 D.地面坡度大小和水土流失状况
(3)我国京沪高铁大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建造方式,最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区 ;
A.人口众多耕地紧缺 B.水乡泽国河网密集 C.山高谷深地形陡峭 D.沙丘密布生态脆弱
3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8月31日,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因锡纳朋火山爆发已经有将近30000人被紧急疏散。11月23日,当地政府又把婆罗摩火山的警戒级别提高到红色,预示该火山即将喷发……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D板块名称:   ;
(2)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死火山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最近有多座火山喷发,因为   。
 
(第30题图) (第31题图)
31、读图“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类型是   。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的大体走向是   。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
32、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请解释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的原因 ;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 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上第6单元《变化的地形》助学练习卷(解析卷)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地震发生时,应该迅速跑到空旷地,不可以乘汽车逃命,可以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底下,就地避震,更不要站着不动。这样可缺少伤亡。
[答案]D
2、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 )
A.太平洋周围 B.印度洋周围 C.大西洋周围 D.北冰洋周围
[解析] 世界最主要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答案]A
3、甲地处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乙地处于板块内部,对比甲乙两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B.乙地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C.甲地不易发生火山地震 D.乙地多火山地震分布
[解析] 火山地震多发于两板块交界处,此处地壳运动活跃。
[答案]A
4、下列说法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有六大板块 B.板块内部较稳定
C.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D.大西洋是板块碰撞形成的
[解析]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相互碰撞容易形成高山,而板块间的相互拉伸,是形成大洋的主要原因.故D符合题意。2-1-c-n
[答案]D
5、“沧海桑田”说明(  )
A.人类可以在大海里种田 B.人类可以在大海种桑树
C.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迁 D.海洋面积广
[解析]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地壳运动可以导致海陆变迁,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6、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  )
A.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B.地球面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C.大陆漂移的结果 D.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化
[解析] 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这是一种陆地变海洋的现象,属于沧海桑田变化。
[答案]D
7、近年来我国地震频发,如汶川大地震。其原因是我国(   )
A.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B.东部和西南处于板块交界处
C.处于海洋与陆地交界处 D.我国人口众多,造成环境恶化
[解析] 我国正处于环大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的包围之中,故多火山地震。
[答案]B
8、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 )
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 B.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解析]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
[答案]B
9、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解析] 这是一种科学猜想,但可找到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这个假说,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答案]C
10、“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说明了(   )
A.地球上的地表形态是固定不变的 B.地球上只有茫茫的大海和农田
C.地表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D.大海就是农田
[解析] “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说明了地表形态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答案]C
11、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水井等遗迹证明(  )
A.水下人确实存在 B.这里曾经抬升为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
C.海底也有河流、水井等自然现象 D.古人在这里进行了填海造陆活动
[解析] 析:我国东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域的海底有古河流、水井等遗迹证明这里曾经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并且有人类居住,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成为现在的海洋,这种现象属于海陆变迁现象。
[答案]B
12、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的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附近居住,主要原因是(  )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养生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解析] 世界上岛屿最多,有“千岛之国”美称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该国家的首都是雅加达,印尼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火山口附近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火山是百年不遇的,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居住。
[答案]D
13、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相等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有时会处于运动之中,有时会处于静止之中
C.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稳定
[解析] 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不等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故A错误;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故B错误;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不同板块的交界地带,故C正确;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D错误。
[答案]C
14、据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2月18日17时07分在山东济南市长清区(北纬36.47度,东经116.64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关于这次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主要因为济南位置离海比较近
C.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D.是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解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山东济南市长清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答案]B
15、下列哪个因素不会引起海陆的变迁(  )
A.海平面的升降 B.人类活动 C.地壳的变动 D.气候变化
[解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答案]D
16、下列关于全球构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提出来的
B.大陆漂移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D.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在不断缩小
[解析] 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该学说还认为大西洋在扩张,太平洋在收缩,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7、下列探索中体现了“观察发现——大胆假设——寻找证据”这一过程的是(  )
A.中国发射“神舟”飞船 B.斯科特南极探险
C.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解析] 魏格纳从大西洋两岸凸凹吻合猜测这里很久以前曾经连在一起,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实地考察,寻找证据,加以印证,故C答题意。
[答案]C
18、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南美洲与非洲轮廓的吻合性 B.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多火山、地震
C.南美洲与非洲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海牛、鸵鸟在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分布
[解析] 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与地壳运动有关,和大陆漂移无关,选项ACD与大陆漂移有关。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19、在探究地震发生规律时,最需要的两幅地图是(   )
①世界地形图 ②世界气候图 ③六大板块划分及运动示意图 ④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因此,在探究地震发生规律时,最需要的两幅地图是六大板块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
[答案]A
20、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解析]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马来群岛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它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这两板块正不断地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
[答案]B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板块与板块间交界处地壳比较 。
[解析与答案]六;活跃
22、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   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象,比例尺、   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解析]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象;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也称为地图的三要素。
[答案] 地理事物;方向。 
23、现代科学研究表明,_______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解析与答案] 地壳;人类活动
24、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来自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球___________力量使地形高低起伏,___________力量使地形趋于平坦。
[解析与答案]内部;外部
25、我国黄土高原沟壑纵横主要是由于 冲刷;风蚀蘑菇形成主要是由于 。
[解析与答案]流水;风力侵蚀。
26、读图,回答:
(1)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_________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接触地带。
(2)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解析] (1)太平洋周围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亚洲属于亚欧板块,大洋洲属于印度洋板块,南极洲属于南极洲板块,北美洲和南美洲属于美洲板块,所以换太平岩沿岸的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2)我国东部面临太平洋,西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台湾岛位于我国东部,故台湾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答案] (1)亚欧 (2)环太平洋
27、读“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点山体的部位名称是   ;
(2)从B和C哪侧到山顶更容易   。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1)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图中B点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由此可判定,从B和C到山顶,更容易的是B。
[答案] (1)山脊;(2)B
28、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经常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得当的有 (多选)
A.保持冷静,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的地方
B.迅速从高处跳楼逃生
C.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D.来不及外逃时,可选择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方
(2)地震和火山都是地壳变动的有力证据,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运动的是____。
A.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B.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C.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扩大 D.采石场发现弯曲的岩层
[解析与答案](1)AD (2)C
三、探究与解答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9、千姿百态的地貌是地球内外力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地貌特点发展经济建设极为重要影响。
(1)水网交织湖泊密布的长江三角洲,属于 ;
A.流水地貌 B.黄土地貌 C.风成地貌 D.喀斯特地貌
(2)在上海地区建造高层建筑,从地貌条件上看最需要考虑的是 ;
A.地下溶洞数量和岩层渗水状况 B.地下冻土厚度和夏季消融状况
C.地下土层松紧和流沙移动状况 D.地面坡度大小和水土流失状况
(3)我国京沪高铁大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建造方式,最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区 ;
A.人口众多耕地紧缺 B.水乡泽国河网密集
C.山高谷深地形陡峭 D.沙丘密布生态脆弱
[解析] (1)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主要为流水地貌。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为流水沉积地貌。溶洞主要位于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下冻土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面坡度大位于山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我国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耕地面积有限,随着人口增多,工业城市用地增减,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京沪高铁大部分路段采用以桥代路建造方式,最主要原因是沿线地区人口众多耕地紧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 (1)A (2)C (3)A
3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2010年8月31日,印度尼西亚锡纳朋火山持续喷发。因锡纳朋火山爆发已经有将近30000人被紧急疏散。11月23日,当地政府又把婆罗摩火山的警戒级别提高到红色,预示该火山即将喷发……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D板块名称:   ;
(2)下列关于板块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是由大小一致的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B.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等
C.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现有500多座著名死火山
D.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最近有多座火山喷发,因为   。
 
[解析] 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A是非洲板块,B是印度洋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2)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和无数个小板块组成;地球表层的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并且运动方向和速度都不相等;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现有三十一座著名死火山;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选项D符合题意;(3)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交活跃,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博物馆”之称。
[答案] (1)太平洋板块;(2)D;(3)印度尼西亚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交活跃,多火山、地震
31、读图“我国陕西省南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地形类型是   。
(2)据图中信息,推断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的大体走向是   。
(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请分析当地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
[解析] (1)图中A处海拔高,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其地形类型是高原。(2)渭河、汉江两河流域之间分水岭是秦岭,其大体走向是东西走向。(3)近些年来,渭河含沙量有所减少,其治理的措施有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4)河流分布在山谷部位,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C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
[答案](1)高原;(2)东西走向;(3)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
32、阅读“台湾海峡的变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答问题。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升时沉,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尤其是第四纪冰期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了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 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请解释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的原因 ;
(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 现象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以上资料进一步说明了海陆变迁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2)资料中提到的“台湾地区与大陆时分时连”,“时分”是因为台湾海峡下陷,“时连”是因为台湾海峡上升;(3)煤是由陆地上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其原因是台湾海峡在很久以前是陆地,地面长有森林,后来由于地壳下陷,森林被埋藏于地下,形成现在的煤。
[答案] (1)板块;亚欧;太平洋 (2)地壳上升露出海面,则“时连”;地壳下沉海水进入,则“时分”;(3)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茂密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上第6单元《变化的地形》助学练习卷(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 ; ;22、 ; ;
23、 ; ;24、 ; ;
25、 ; ;26、 ; ;
27、 ; ;28、 ; 。
三、探究与解答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29、(1) ;(2) ;(3) ;
30、(1) ;(2) ;(3) ;
31、(1) ;(2) ;(3) ;
32、(1) ; ;
(2) ;
(3) 。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