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物理 第四章《原子核》课件(7份,粤教版选修3-5)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高中物理 第四章《原子核》课件(7份,粤教版选修3-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广东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0-12 14:38:08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七节
小粒子与大宇宙
知识点 1 粒子分类
1.强子:强子是参与___________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
的强子,中子、介子和超子也是强子.
2.轻子:轻子是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最早发现的轻
子是电子.后来发现了电子中微子、μ子和μ子中微子、τ子和τ
子中微子.
强相互作用
不参与强相互作用
而微观粒子中寿命最短的只有 10
(2)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约从 10
3.媒介子:媒介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粒子,如光子、
中间玻色子、胶子.光子是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粒子,中间玻
色子是传递弱相互作用的粒子,胶子是传递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核子之间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
知识点 2 从粒子寿命到宇宙年龄——时间跨度
1.时间跨度
(1)物质世界中年龄最长的是宇宙的年龄,其数量级约1018 s,
-25
s.
-25
s 到 1018 s,跨越了将
近 43 个数量级.
传递各种相互作用
2.统一场论(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的统一)
物理学向微观和宏观两个领域的研究今天得到了初步统
一,物理学完整、对称的和谐美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物理
学中研究最大对象和最小对象的两个分支——宇宙学和粒子物
理学就奇妙地衔接在一起,犹如一条巨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知识点 3 宇宙演化
1.对于宇宙的时空结构、运动状态和物体演化的理论描述,
称为宇宙模型.在各种宇宙模型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一种被
普遍接受的模型,也得到了不少观测事实的支持.
2.大爆炸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起源于大约 150 亿年前的一
次大爆炸.在宇宙大爆炸的开始,有的只是极高温的热辐射和
其中隐现的高能粒子.其后逐渐诞生出星球、星系、脉冲星、
超新星、黑洞以及被称为类星体的遥远发光体等,宇宙还在不
停地向外扩张.
答案:1.8×1047J
1.在天体演变的过程中,超红巨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
会有气体尘埃以云雾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喷出,而爆炸之后剩余
的星体核心部分,可以形成中子星,中子星是通过中子之间的
万有引力作用结合而成的球状星体,结构极其复杂,具有极高
的密度.
(1)中子星中存在着一定量的质子和电子,这是因为自由状
态的中子很不稳定,容易发生衰变生成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请写出该核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在该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为多
少焦耳?
题型 1
对基本粒子的认识
【例题】(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已经发现媒介子、轻子和夸克三类粒子的内部结构
B.自然界存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电荷守恒
定律,对基本粒子不适用
C.反粒子与其对应的粒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现象
D.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
解析:目前还未发现媒介子、轻子和夸克三类粒子的内部
结构,故 A 错;自然界存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
电荷守恒定律,对基本粒子也适用,故 B 错;反粒子带等量异
种电荷,反粒子与其对应的粒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现象,故
C 对;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
故 D 正确.
答案:CD
规律总结:现在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达几百种,按照粒子与
各相互关系,可以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媒介子、轻子和强子,
轻子无内部结构,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媒介子是传递各种
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
1.(双选)下列关于基本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BD
A.现在已发现的基本粒子达几百种,它们都有各自的复
杂的内部结构
B.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它有一定的内部结构
C.电子、电子中微子、μ子、光子都是轻子
D.每种粒子都有相应的反粒子,表明物质世界存在一种
正、反对称性
解析:轻子无内部结构,光子不是轻子.
题型 2
宇宙大爆炸模型
【例题】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宇宙形成之初是“粒子
家族”尽显风采的时期,那么在大爆炸之后最早产生的粒子是
(
)
A
A.夸克、轻子、胶子等粒子
B.质子和中子等强子
C.光子、中微子和电子等轻子
D.氦核、氘核等轻核
解析:最早产生的粒子应该是最小微粒,不可再分的.
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
)
AC
A.黑洞是一个封闭的视界,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
殊天体
B.可以通过望远镜来看黑洞
C.黑洞是含有巨大能量和质量的宇宙实体
D.黑洞是不存在的,是人们想象的
解析:黑洞是一个封闭的视界,是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
特殊天体.它本身不发光,任何强大的望远镜都看不见黑洞.
黑洞是含有巨大能量和质量的宇宙实体.(共10张PPT)
第四章
原子核
第一节
走进原子核
知识点 1 放射性的发现
1.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
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1852—1908),以表彰他发现了
自发放射性;另一半授予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 和玛丽· 斯可罗多夫斯卡· 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1867—1934),以表彰他们对贝克勒尔发现的辐射现象所
作的卓越贡献.
2.物体________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
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
放射现象.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数小于 83
的元素有些也有放射性.
3.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1)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实际上,人们研究原子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
放出射线
知识点 2 原子核的组成
1.卢瑟福发现质子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由于原子核的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不等于原子核的电荷量的比,
卢瑟福预言在原子核内部一定还存在一个质量与质子质量相等但不
带电的粒子,叫做中子.查德威克用实验发现中子,并且精确测定了
它的质量,与质子质量非常接近.
3.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__________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所带
电荷都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用 Z 表示,叫做原子核的质子数,或叫
核电荷数.原子核的质量是核内质子和中子质量总和,由于质子和中
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近似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
倍,用这个整数代表原子核的质量,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用 A 表
示.
质子和中子
【例题】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 88,原子核质量数是 226,
试问:
(1)镭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解析:(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 88,
中子数 N 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 A 与质子数 Z 之差,即 N=A-
Z=138.
(2)镭核所带电量 Q=Ze=88×1.6×10-19 C=1.41×10-17 C.
答案:见解析
A.92 143 235 143
B
B.92 143 235 92
C.92 92 235 143
D.92 143 143 92
解析:原子序数即为电荷数,中子数加电荷数等于质量数.
题型 1
天然放射现象
【例题】(双选)天然放射现象表示(
)
A.原子核都是不稳定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B.原子结构是复杂的
D.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更复杂的结构.
答案:BC
规律总结:天然放射现象是从原子核内部产生射线,说明
了原子核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任何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B.同一元素,单质具有放射性,化合物可能不具有发射性
C.原子序数大于 83 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放射性
D.元素的放射性将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放射性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原子序
数大于 83 的所有元素都具有放射性,而原子序数小于或等于
83 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共16张PPT)
第四节
核力与结合能
知识点 1 核力及其性质
1.核力的定义:组成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使核子能够克服库仑斥力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力称
为核力.
2.核力有着完全不同于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一些性质.
(1)核力是一种_____,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
得多.
核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强力
核力与电荷无关
短程力
饱和性
知识点 2 重核与轻核
1.重核:排在元素周期表比较靠后的元素对应的原子核叫
重核.
2.轻核:排在元素周期表比较靠前的元素对应的原子核叫
轻核.
3.轻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般相等,比较稳定.但大多数
重核中子数多于质子数,并且不稳定.排在 83 号以后的原子核
都不稳定,它们能自动分解或衰变成更轻的原子核.
知识点 3 结合能
1.结合能:由于核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要把原子核
拆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功,也就是说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
反过来,根据能量守恒,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也会放出一定
能量,我们把这个能量叫做结合能.结合能越大,将原子核拆
散需要的能量越多,说明原子核越稳定.
2.平均结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平
均结合能.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其核子数之比
知识点 4 平均结合能 质量亏损
1.平均结合能与原子核的稳定性
结合能并不是由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具有的能量,而是把
核子分开所需要的能量.
(1)平均结合能的大小能够反映核的稳定程度,平均结合能
越大,原子核越难拆开,表示该核越稳定.
(2)核子数较小的轻核与核子数较大的重核,平均结合能比
较小,中等核子数的原子核,平均结合能较大.
(3)当平均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平均结合能比较大
的原子核时,就释放核能.
2.质量亏损
(1)组成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
亏损.
(2)质能方程:_________.
(3)原子核发生核反应过程出现质量亏损时会释放出能量:
____________.
ΔE=Δmc2
核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之差
E=mc2
(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
(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能
量?(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见解析
题型 1
核力的理解
)
【例题】(双选)以下关于核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力存在于任何核子之间
B.核力只存在于相邻的核子之间
C.核力与万有引力性质相同
D.核力是一种短程的强作用力
答案:BD
规律总结:核力是不同于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另一种相互
作用,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这个力.
1.关于核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核力同万有引力没有区别,都是物体间相互作用
B.核力是电磁力
C.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 0.5×10-15m~2.0×10-15 m
之内
D.核力与电荷有关
题型 2
质能方程的理解
)
【例题】(双选)关于质能方程下列看法中正确的是(
A.E=mc2 中的 E 是物体以光速 c 运动的动能
BD
B.E=mc2 是物体各种形式能的总和
C.ΔE=Δmc2在核反应中,亏损的质量 m 转化成能量 E
放出
D.由ΔE=Δmc2 表明在核反应中亏损的静质量转为动质
量,被放出的能量带走
解析:质能方程 E=mc2,是指物体各种形式能的总和.故
BD 正确.
2.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是 m1、m2 和 m3,真空中
)
C
光速为 c,当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的能量是(
A.m3c2
B.(m1+m2)c2
C.(m1+m2-m3)c2
D.(m3-m1-m2)c2(共20张PPT)
专题一 天然放射现象及三种放射线的比较
1.天然放射现象
(1)物体放出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
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
放射现象.
(2)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①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②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实际上,人们研究原子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
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有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1)α粒子是氦原子核,α射线是高速α粒子流,相比之下α粒
子的速度较小,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因而贯穿本领很小,一
薄纸就可以把它挡住,电离能力很强;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从原子核内放射出来的,而
不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离能力较弱,穿透能力较强;
(3)γ射线是电磁波,一般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其速度等
于光速,因而穿透能力很强,电离能力很弱.
【例题】 如图 4-1 所示,x 为一未知放射源,P 为薄铝箔,
当 x 放射源稳定时,计数器的计数率(单位时间内接受射线的次
数)稳定.现在将磁场移开,发现计数器的计数率没有什么变化,
)
然后抽走 P,则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上升,说明 x 为(
图 4-1
A.纯β粒子放射源
B.纯γ粒子放射源
C.α粒子和β粒子的混合放射源
D.α粒子和γ粒子的混合放射源
解析:薄铝箔完全可以阻挡α粒子,所以能进入计数器的一
定没有α粒子;β粒子和γ粒子都可以穿透薄铝箔,但由于β粒子
是电子,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将磁场移开,发现计数
器的计数率没有什么变化,说明一定没有β粒子;抽走 P,则计
数器的计数率大幅上升,说明一定有其他的粒子进入了计数器,
而这种粒子一定不是β粒子,只能是α粒子,所以 D 正确.
答案:D
专题二 α、β衰变规律和原子核的半衰期
1.衰变是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放出某种粒子后变成新的
原子核的变化.衰变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衰变的实质: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
会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作用力,就会有与势能,某些原子核中
的粒子就有可能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它就不稳定,就要向低
能量状态变化,该原子核就会变成其他原子的原子核了.这就
发生了衰变.
3.衰变的规律
4.对一个特定的放射性核素,其衰变的精确时间是无法预
测的,但对足够多的放射性核素的集合,其衰变规律是确定的,
并服从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
变的几率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磁场等)几乎无关.
【例题】若元素 A 的半衰期为 4 天,元素 B 的半衰期为 5
天,则相同质量的 A 和 B,经过 20 天后,剩下两元素的质量之
)
C
比 mA∶mB 为(
A.30∶31
C.1∶2
B.31∶20
D.2∶1
专题三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与核反应方程
在核物理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
过程称为核反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衰变、聚变、裂变,核
反应过程都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守恒.
A
A.α粒子和电子
C.电子和α粒子
B.α粒子和正电子
D.质子和正电
专题四 核力与核能
1.核力: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力,使
核子能够克服库仑斥力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力称为核力.
核力有着完全不同于静电力和万有引力的一些性质.
2.结合能:由于核子之间存在着强大的核力,要把原子核
拆成核子,需要克服核力做功,也就是说需要提供一定的能量.
反过来,根据能量守恒,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也会放出一定
能量.我们把这个能量叫做结合能.结合能越大,将原子核拆
散需要的能量越多,说明原子核稳定.核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
着能量关系.
1.(2011 年重庆卷)核电站核泄漏的污染物中含有碘 131 和
铯 137.碘 131 的半衰期约为 8 天,会释放β射线;铯 137 是铯
133 的同位素,半衰期约为 30 年,发生衰变时会辐射γ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碘 131 释放的β射线由氦核组成
B.铯 137 衰变时辐射出的γ光子能量小于可见光光子能量
C.与铯 137 相比,碘 131 衰变更慢
D.铯 133 和铯 137 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2.(2011 年上海卷)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
能力实验结果如图 4-2 所示,由此可推知(
)
D
图 4-2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3.(双选,2010 年广东卷)关于核衰变和核反应的类型,下
列表述正确的有(
)
AC
解析:B 为人工核转变,D 为衰变,选项 AC 正确.
D
A.A=2,Z=1
B.A=2,Z=2
C.A=3,Z=3
D.A=3,Z=2
5.(2010 年北京卷)太阳因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同时
其质量不断减少.太阳每秒钟辐射出的能量约为 4×1026 J,根
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太阳每秒钟减少的质量最接近(
)
A.1036 kg
C.1013 kg
B.1018 kg
D.109 kg
D
6.(2010 年上海卷)某放射性元素经过 11.4 天有 7/8 的原子
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D
B.7.6 天
D.3.8 天
A.11.4 天
C.5.7 天
7.(2010 年上海卷)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
(
)
C
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
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共14张PPT)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知识点 1 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一种元素经放射过程变成__________的现象.衰
变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2.衰变规律:原子核衰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另一种元素
前后的电荷数和质量数总守

3.衰变方程
4.衰变的实质:因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它们
会相互作用,就会产生作用力,就会有势能,某些原子核中的
粒子就有可能处于较高的能量状态,它就不稳定,就要向低能
量状态变化,该原子核就会变成其他原子的原子核了.这就发
生了衰变.
知识点 2 半衰期
1.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数目因衰变减少到______
______所经过的时间.
2.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的,
而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
3.经过时间 t 剩余质量 m 与衰变前质量 m0的关系:
原来的
一半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组成 高速氦核流 高速电子流 光子流
带电荷量 2e -e 0
质量 4mp mp/1840 静止质量为 0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场或
磁场中 偏转 与α射线
反向偏转 不偏转
知识点 3 三种射线的比较
种类 α射线 β射线 γ射线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
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
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
厘米的铅板
对空气的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
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
曲折 最长
通过胶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例题】关于α、β 、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氦核,它的穿透能力强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
的穿透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解析:α射线放出的是氦原子核,相比之下 粒子的速度较
小,约为光速的十分之一,因而贯穿本领很小,一薄纸就可以
把它挡住,故 A 错;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是从原子核内放
射出来的,而不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故 B 错;γ射线是
电磁波,一般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其速度等于光速,因而
穿透能力很强,C 对 D 错.
答案:C
)
C
1.在金属探伤中主要利用的是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任意一种都行
解析:γ射线穿透能力强,通过γ射线的强弱变化可了解金
属的厚度变化.
题型 1
半衰期的概念及其计算
【例题】 铋的半衰期是 5 天,10 克的铋 210 与 100 个铋
)
210 经过 10 天后各剩下(
A.2.5 克,不确定
C.2.5 克,25 个
B.不确定, 2.5 克
D.都无法确定
解析:对一个特定的放射性核素,其衰变的精确时间是无
法预测的;但对足够多的放射性核素的集合,其衰变规律是确
定的,并服从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
发生衰变的几率与外界条件(温度、压力、磁场等)几乎无关.
A
规律总结: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衰变数
量变化并不适用.
1.放射性同位素 Na 的样品经过 8 小时后还剩下 1/16 没有
衰变,求它的半衰期.
题型 2
衰变次数的计算
D
解析: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4x+220=232 且 2x
-y+86=90
解得:x=3,y=2.
规律总结:对于衰变方程中的系数或元素的判断,依照的
是反映前后电荷数和质量数的守恒.
A(共16张PPT)
第五节 裂变和聚变
第六节 核能利用
知识点 1 核裂变
1.铀核裂变的发现:1939 年 12 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
他的助手发现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了铀核的裂变,向核能的
利用迈进了一步.
2.裂变的多样性:如钡、氪、锑、铌、锶等.
核力迅速减弱
核子间距离增大
知识点 2 链式反应
1.链式反应:一般来说,铀核裂变时总要释放 2~3 个中
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便一直进行
下去,直到所有的铀核全部裂变为止,这样的反应叫做链式反
应.
2.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
(1)要有足够浓度的铀 235;
(2)要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
(3)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
3.临界体积:要发生核反应,就必须使中子击中铀核,而
核的体积很小,那么在铀块不太大的情况下,中子通过铀块时,
没有碰到铀核而跑到铀块外面,于是中子数量越来越少,不能
使链式反应继续下去.因此,要发生链式反应,铀块体积必须
大于某一值,能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_________叫做它的临界
体积.
知识点 3 核电站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施是核反应堆,核反应
堆的类型多种多样.
最小体积
1.核反应堆的主要部分及作用
(1)核燃料:反应堆使用浓缩铀制成铀棒,作为核燃料,释
放核能.
(2)中子减速剂:铀 235 具有易俘获慢中子,不易俘获快中
子的特点.而核反应中释放的中子多数为快中子,应使用减速
剂使他们的速度降下来.常用作减速剂的物质有石墨、重水或
普通水.
(3)控制棒:为了控制能量释放的速度,就要想办法减少中
子数目,采用在反应堆中插入镉棒的方法,利用镉吸收中子能
力很强的特性,就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4)保护法:反应堆外层是很厚的水泥墙,可防止射线辐射
出去.
(5)热交换器:靠水和液态金属钠在反应堆内外的循环流
动,把产生的热量传输出去.
2.核电站的优点:消耗“燃料”少,核燃料在地球上可采
储量大,对环境污染比发电站要小.
知识点 4 核聚变与受控热核反应
1.核聚变是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释放出核能的反应.
当物质达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时,可发生聚变,聚变反
应又叫热核反应.
解析:核力发生作用的范围是 10
【例题】(双选)关于聚变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使核发生聚变,必须使他们接近到 10-10m,也就
是近到核力能够发生作用的范围
BD
B. 要使聚变反应发生,通常要进行加热,使物质达到几
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C. 任何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聚变反应
-15
m,要使核发生聚变,
必须使核间距离接近这个值,为克服强大的排斥力,要使核具
有很大的动能,采取给物质加热,使其达到几百万摄氏度.
)
AB
1.(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解析:各种核反应的特征不同.
题型 1
铀核的裂变
【例题】(双选)关于铀核裂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两种不
同的核
B.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释放 2~3 个中子
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 235
D.铀块体积对产生链式反应无影响
解析:当中子进入铀 235 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态的复核,复
核中由于核子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形状,核子间距离增大,因
而核力迅速减弱,使得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不能恢复原状,这
样就会裂成几块,同时放出 2~3 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的铀
核裂变,这样,裂变便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所有的铀核全部裂变为止,
即链式反应.发生链式反应的条件:①要有足够浓度的铀 235;②要
有足够数量的慢中子;③铀块的体积要大于临界体积.
答案:BC
规律总结:铀核裂变时产生中子又会轰击其他铀核而形成链式反
应,中子数越多,释放能量越大,控制中子数量是控制反应速度的关
键.同时反应的发生是有条件的.
1.(双选)当一个重核裂变时,它能产生的两个核(
)
A.一定是稳定的
BD
B.含有的中子数较裂变前重核的中子数少
C.裂变时释放的能量等于俘获中子时得到的能量
D.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两个核的组合
解析:裂变过程释放产生中子同时释放能量.
题型 2
核电站
【例题】在核反应中,控制铀 235 核裂变反应速度的方法
是(
)
C
A.使用浓缩铀
B.改变铀块的临界体积
C.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改变镉棒插入的深度
D.利用石墨与中子的碰撞,来改变中子的速度
解析:控制核反应堆中核反应速度是靠调节中子数来实现
的.
2.如何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害和
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为了防止铀核裂变产物放出的各种射线对人体的危
害和对环境的污染,要在反应堆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防护层,
用来屏蔽射线,不让它们透射出来;对放射性的废料,也要装
入特制的容器,埋入深地层进行处理.(共19张PPT)
第三节
放射性同位素
知识点 1 核反应
1.核反应:在核物理中,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____
_________的过程称为核反应.核反应过程遵循______________
的守恒.
2.两个重要的核反应
(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质子的核反应方程:
产生
新原子核
质量数和电荷数
(2)查徳威克用氦核轰击铍核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
知识点 2 放射性同位素
1.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的几种
元素称为同位素.
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用人工的方法可
以得到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在地质、冶金、农业、医
学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荷数相等即质子数相等
中子数不等
知识点 3 放射线的危害及防护
1.放射线、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1)人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随着射线作用剂量的增大,有可
能随机地出现某些有害效应.例如它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
骨肿癌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等疾病.
(2)当人体短时间受到大于 1 戈瑞剂量的射线照射后,就会
产生急性放射病,危及生命;机体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剂量限
值的射线作用后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组织损伤为
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
2.防护三原则
(1)放射实验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量.
知识点 4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有些元素的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同位素.
(1)射线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电离能力和物
理、化学、生物作用.
①利用放出的γ射线检查金属部件是否存在砂眼裂痕等,即
利用γ进行探伤.
②利用射线的穿透本领与物质厚度有关,进行检测各种产
品的厚度和密封容器中液体的高度等,从而实现自动控制.
③利用射线照射植物,引起植物变异而培育良种,也可利
用它杀菌、治病等.
④利用射线使空气电离而把空气变成导电气体,以消除化
纤、纺织品上的静电.
⑤利用射线化学效应,可以促进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
以制造各种塑料的性能.此外利用射线使石油裂解,增加汽油
产量.
(2)示踪原子的应用:由于放射性核素不断发出辐射,不论
运动到哪里,都很容易用探测器知道它的下落,用于追踪的放
射性同位素称为示踪原子.
①在工业上可用示踪原子检查地下输油管的输油情况.
②在农业生产中,可用示踪原子确定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
需要的肥料和合适的施肥时间.
③在医学上要用示踪原子帮助研究肿瘤的部位和范围.
④在生物研究方面,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法在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领域应用广泛,它为揭示体内和细胞内理化过程的
秘密,阐明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科学家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利用放射性碳
14 作为示踪原子证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天然牛胰岛素能完全
融为一体,是同一物质.
(3)半衰期的应用.
【例题】如图 4-3-1 所示是工厂里用放射线自动控制铝
板厚度的装置示意图.
图 4-3-1
(1)请简述自动控制的原理.
(2)如果工厂生产厚度为 1 mm 的铝板,在α、β和γ三种射线
中,哪一种对铝板厚度的控制起主要作用,为什么?
解析:(1)放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移动的铝板的厚
度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变为电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使之自动
控制图中两轮间距离,达到自动控制铝板厚度的目的.
(2)β射线起主要作用.因α射线的贯穿本领很弱,一张白纸
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 1 mm 厚的铝板, γ射线的穿透本领
很强,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当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β射线
的强度发生变化明显,而穿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几乎不变,故对
控制铝板厚度起主要作用的是β射线.
答案:见解析
1.在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用α射线探测物体的厚度
B.应该用γ粒子放射源制成“烟雾报警器”
C.医院在利用放射线诊断疾病时应该用半衰期长的同位

D.放射育种是利用α射线照射种子使遗传基因发生变异
解析:由于α射线穿透能力很弱,无法用其探测物体的厚度,
故 A 错误;烟雾报警器是利用射线的电离作用,而γ粒子的电
离作用很弱,故 B 错误;由于人体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会影响
健康,因此诊断疾病时应用半衰期短的同位素,故 C 错误;放
射育种是利用α射线照射改变遗传基因,故 D 正确.
答案:D
题型 1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例题】(双选)下列哪些应用把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原
子的有(
)
A.γ射线探伤仪
B.检查输油管是否漏油
C.消毒灭菌
D.把含有放射性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
物吸收养分规律
解析:由于放射性核素不断发出辐射,不论运动到哪里,
都很容易用探测器知道它的下落,用于追踪的放射性同位素称
为示踪原子.
答案:BD
1.(双选)下列哪些是利用放射性元素的射线(
)
A.γ射线探伤仪
AC
B.检查输油管是否漏油
C.消毒灭菌
D.把含有放射性的肥料施给农作物,用以检测确定农作
物吸收养分规律
解析:射线的应用主要是应用射线的穿透能力、电离能力
和物理、化学、生物作用.
题型 2
核反应
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逐个进行分析.
C
2.(双选)下列核反应正确的是(
)
BC
解析:依照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逐一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