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测试选修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5:AABAD 6-10:CCCDD 11-15:DCADC 16-18:BB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9.CD 20.BC 21.CD 22.AC 23.AB 24.BC 25.BC 26.CD
二、综合题(60分)
27.(16分)
(1)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2分)
(2)上海 武汉 (2分)
(3)三峡 防洪 发电 (3分)
(4)开发水能 生态环境建设 (2分)
(5)洪水(1分) 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2分)
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洪峰的调节作用;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造成水土流失。(2分)
(6)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加强环境保护,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2分)
28.(12分)
(1)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三 开放性(各1分,4分)
(2)生产(1分) 2000(1分) 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总体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波动上升)(1分);在1995年以前,生产量大于消费量,1995年以后,消费量大于生产量(1分);生产量和消费量相差不大,大致呈正相关(1分)
(3)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改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1分);有利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1分);
29.(16分)
(1)伊比利亚 非洲
(2)曼德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A 土耳其海峡 B 霍尔木兹海峡 D
(3)亚欧 非洲 印度洋 非洲
(4)DCA(2分)
30.(16分)
(1)①(2分) ②(2分) 10-30米(2分)
(2)选择AC路线较合理。(2分) 因A处地势比C处高,可自流输水。(2分)
(或答)B处地势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为困难。
(3)选在甲处好,(2分) 因甲处比乙处坡度缓。(2分)
(4)① (2分)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
地理试卷(选修)
命题人:孟庆贵 2012.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图1)”,回答1-3题。
1.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2.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热量丰富
D.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3.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根据图2回答4-6题。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D.干旱和大风现象
5.下列土地利用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其中不包括
A.使土壤养分流失,农业减产 B.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
C.使黄河含沙量大幅度下降 D.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示意图”,读图3,回答7-8题。
7. 下列有关鲁尔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A. 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广阔的市场
C. 丰富的铁矿资源 D. 丰富的水源及便利的水运
8. 有关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B. 重视完善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
C. 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 D. 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请根据下图4,回答9-10题。
9.长江三角洲能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有
A.煤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比较少
B.交通不便,调运困难
C.大部分能源支持了河北、山东地区
D.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10.改善该区域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有
①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
②将深山中的大树移植进城市
③合理规划城市各种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④建设大型娱乐场所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读东、西半球图,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所提供信息,判断11~13题。
11.图中“H”位于两个半球的交界处,其经度为
A.160°W B.20°E C.160°E D.20°W
12.图中甲地区为
A.煤炭产区,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 B.茶叶产地,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C.石油产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咖啡产地,居民以混血人种为主
13.图中阴影部分(乙地区和丙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全年温和湿润 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14.当中国盛行偏南风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尼罗河河水上涨,进入枯水期 B.南非高原大部分地区一片葱绿
C.刚果盆地寒冷干燥 D.开普敦正处温和多雨的季节
15.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不同的地理特征有
①多火山、地震 ②群岛国家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盛产稻米,粮食自给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国家中,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最有利的是
A.中国 B.印度 C.俄罗斯 D.澳大利亚
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5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图5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18.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一直顺水航行
B.以逆水航行为主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D.先逆水后顺水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图7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引水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20.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经济效益——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B.生态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在东北开展了20多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分析回答21-22题。
21.以下属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
C.经济作物有大豆、甜菜等 D.耕作制度主要为一年一熟
2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A.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B.全年多雨,洼地积水严重
C.地势低平,降水集中,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D.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读两河口图,完成23~24题:
23.两河河口处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雨热同期 B.地形平坦 C.土地沙化严重 D.海岸退缩严重
24.对两河下游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河人口稀少,②河人口稠密
B.①河盛产黄麻,②河盛产棉花
C.①河盛产水稻,②河盛产小麦
D.两河下游航运发达
读下图,回答25—26题。
25.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图所示地区属于同一个大洲 B.甲图所示地区位于乙图所示地区的西北
C.乙图比例尺大,表示实地范围小 D.两图所示地区均位于大洋西岸
26.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半岛的西部地区均有高大山脉
B. 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 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作用影响,海岸线曲折
D. b点所在半岛气候类型的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0分,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得分。)
27.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数码所在地形区名称:① 、④ 。(2分)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城市名称:1 、2 。(2分)
(3)图中a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工程,它的主要作用是 ,此外还有 、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综合效益。(3分)
(4)长江上游的开发重点是 、此外还必须搞好 建设,为此国家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分)
(5)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 ,形成该威胁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5分)
(6)长江下游综合整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供气源为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此工程管道西起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总体走向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途经14个省(区、市),主要目标市场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中南地区。
材料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图11)
材料三:我国1980年——2003年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变化状况示意图。(图12)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经过我国 、 等两大自然区,穿越我国 个经济地带,该工程所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4分)
(2)材料三中:曲线①代表能源 的变化状况,其中我国能源进口量最多的年份是
年,试据图分析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变化特点。(5分)
(3)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3分)
29.读下面所示的一组海峡轮廓图,回答:(16分)
SHAPE \* MERGEFORMAT
(1)E代表 (半岛),F代表 (洲)。
(2)沟通阿拉伯海和红海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峡是 ,代号是 ;沟通黑海和地中海的海峡是 ,代号是 ;周围沙漠气候广布,附近又盛产石油的海峡是 ,图中代号是 。
(3)以上四个海峡的位置从地质方面考虑,A海峡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C海峡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
(4)如果从波斯湾运石油到西欧国家,则将依次经过图中的海峡顺序是 (填符号)。
30.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16分)
(1)①②③④四处中,属于盆地地形的是 ,属于陡崖的是 ,其相对高度
范围为 。
(2)计划从小河引水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 为什么?
(3)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 为什么?
(4)设计修建坝址高达100米的水库,根据等高线判断库区在①②③④四处中的 。
图1
图2
图3
图4
图7
恒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图11
图12
E
F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答题纸
地 理(选修)
二、综合题(60分)
27.(16分)
(1) (2分)
(2) (2分)
(3) (3分)
(4) (2分)
(5) (1分)
(2分)
(2分)
(6)
(2分)
28.(12分)
(1) (4分)
(2) (2分)
(3分)
(3)
(3分)
29.(16分)
(1) (2分)
(2) (4分)
(4分)
(3) (4分)
(4) (1分)
30.(16分)
(1) (6分)
(2) (4分)
(3) (4分)
(4) (2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