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狼牙山五壮士 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7: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六年级上册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3.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大意
  本文描写了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及群众的撤退转移,在完成拖住敌人的任务后,为了不让敌人追上部队,毅然决定放弃回到主力部队的机会,将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棋盘陀,继续痛击敌人,最后壮烈跳崖,英勇牺牲的故事。
背景资料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某部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交给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
易 错


下部里面的部件不是“支”。
右下部分是“匕”。
词语听写
日寇 手榴弹 全神贯注 悬崖 热血沸腾 山涧 雹子  屹立   喜悦 不屈
奋战 险要  斩钉截铁 攀登 居高临下 粉身碎骨   眺望   壮烈 豪迈
惊天动地   副业   抡拳 棋盘
近义词
依托—依靠 豪迈—豪放
屹立—耸立(矗立)
斩钉截铁—直截了当
粉身碎骨—肝脑涂地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反义词
豪迈—胆怯 崎岖—平坦粉身碎骨—贪生怕死
斩钉截铁—优柔寡断
横七竖八—井井有条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神不守舍)
[晋察冀根据地]指抗日战争时期,山西、察哈尔、河北、热河、辽宁
       五省部分地区的根据地。
[满腔怒火]心中充满愤怒。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投入。全部精神集中投入。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横七竖八]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也比喻雄健有力。
理解词语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向低处。形容
     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
[粉身碎骨]身体被碎成粉末。指丧失生命。也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坚强不屈]屈:屈服。指意志坚定,不可屈服。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动。形容(斗争等)声势浩大、(事业等)
       意义或影响极大。也形容声音极大。本文指五位战士
       英勇跳崖时嘹亮的口号声响彻天宇。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如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理解词语
学习内容
1.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2.仔细学习第二、四、五部分,感受战士的形象和精神。
3.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为“壮
士”,原因是什么?
第二阶:阅读理解
1.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哪些内容,请概括出小标题。
  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其他部分写得比较简略。
2.仔细学习第二、四、五部分,感受战士的形象和精神。
痛击敌人:聚焦个体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班长马宝玉:作为指挥员沉稳果敢
老战士宋学义:战斗经验丰富
副班长葛振林:开腔怒吼、英勇无畏
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
痛击敌人:群像描写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
关注群体
引上绝路
聚焦个体
坚定果敢
舍生取义
勇于牺牲
关注群体
五位战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比喻
聚焦个体
表现了马宝玉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敌人的仇恨。
体现出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英勇跳崖
高大形象
语言描写
狼牙山五壮士群像图 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
马宝玉个体图 无所畏惧 勇于牺牲
神态
动作描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英勇跳崖
群像描摹
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课文在叙述时对五位英雄的称呼由“战士”变为“壮士”,原因是什么?
战士
壮士
前面马宝玉等人是执行命令,是勇敢的战士。
完成任务后,他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上绝路,可歌可泣,悲壮感人,所以称为“壮士”。
接受任务:敌众我寡(略)
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
狼牙山五壮士
痛击敌人:英勇奋战(详)
引上绝路:斩钉截铁(略)
顶峰歼敌:决一死战(详)
英勇跳崖:壮烈豪迈(详)
结构图示
学习内容
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
第三阶:方法学用
关注群体,聚焦个体
  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先描摹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士们做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突出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关注群体,聚焦个体
  有些人物较多的记叙文,既要对人物群体形象有粗线条的勾勒,又要对个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写。运用“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进行描述时,不需要平均着墨,而要根据人物形象有所侧重;人物与人物之间既要有共性,也要具备自己的个性。对个体形象描写时,要选取最能代表人物身份性格的细节进行描写,可以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某一具体形象。
关注群体,聚焦个体
群像描写 (粗线条勾勒)
神态
个体描写 (细节描写)
点面结合
人物共性
动作
语言
结构严谨主次分明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
扔、抡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3)课文内容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朗读课文。
  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激昂、悲壮的,要充分表达出对五壮士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的高度颂扬之情。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要突出描绘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等。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6—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以及他们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
课后习题1
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    ) (    ) 英勇跳崖
  先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的。然后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来理清课文结构,提炼出关键词语,加以概括。如,抓住“痛击追上来的敌人”概括出“痛击敌人”这一小标题,根据“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这一关键信息,概括出“顶峰歼敌”这一小标题……最后结合所填的故事脉络,用自己的话再适当添加一些细节,就可以把故事完整地讲下来。
痛击敌人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课后习题2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在课文中画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
····
····
··
·
·
··
··
课后习题2
  “斩钉截铁”比喻说话、办事果断坚决,明快利落。通过文中马宝玉说话时“斩钉截铁”的语气和他简洁但坚定的语言“走”,可以感受到作为班长的他在生死抉择面前那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热血沸腾” 写出了战士们对于班长所作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
  “抢前一步”“夺过”写出班长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从“猛地举起”“砸”则能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
课后习题2
  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如,“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这句话中通过对马宝玉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他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誓死杀敌的决心。又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通过对五壮士的神态描写,可以感受到五壮士为能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课后习题3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一个自然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是“面”的描写,再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这是“点”的描写。如,马宝玉是“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由此表现出班长的沉着冷静;葛振林的“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表现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把
课后习题3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每位战士都充满了英雄气概,但
在描写上又各有特点,在个体刻画时,通过动作、神情、语言,写出了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勇气和决心。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随堂检测
1.比一比,选一选。
昂(手 首)挺胸 (坠 堕)落山涧 满腔(恕 怒)火 (斩 崭)钉截铁 气(壮 状)山河 悬崖绝(壁 璧) 壮烈(豪 毫)迈 粉(身 生)碎骨








随堂检测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屹立  挺立  矗立
(1)巍巍宝塔(  )在高高的山冈上。
(2)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
方向。
(3)昏黄的天地间,几棵小树苗倔强地(  )在寒风中。
矗立
屹立
挺立
随堂检测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按照“①接受任务 ②(    ) ③引上绝路 ④(    ) ⑤(    )”的顺序来叙述,其中详写的是②、( )、( )三部分。作者这样写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痛击敌人


英勇跳崖
顶峰歼敌
面对敌人英勇无畏、宁死不屈和忠于党、忠于人民、
忠于祖国
学习内容
1.报国诗句。
2.抗日战争。
第五阶:课外拓展
1.报国诗句
课外拓展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宋]陆游《夜泊水村》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2.抗日战争
课外拓展
  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日战争,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全面抗日战争,到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止。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抵柱,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抗战,最终取得胜利。我国己将9月3日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中国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雄伟壮观的阅兵来纪念这段历史,纪念那场伟大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