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地理 (必修)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地理 (必修)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12 14:51:12

文档简介

江苏省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次学情调研
地 理(必修)
命题人:孟庆贵 2012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否则不得分。)
1.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区域都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2.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3-4题。
3.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
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 的主要原
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交通闭塞
4.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图2“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5—6题:
5.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
C.硬叶林 D.针叶林
6.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 D.臭氧层破坏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根据所学内容,回答7—10题。
7.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气候变暖
8.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A.植被破坏 B.人口过度增长 C.贫困 D.环境恶化
9.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处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区 B.它处于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区
C.它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的地区 D.它处于从森林向荒漠过渡地区
10.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A.水资源 B.生物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
11.鲁尔区为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而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消耗 
B.缩减煤、铁两大工业部门及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C.搬迁所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
我国“十五”计划提出,要“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12—14小题。
12.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时间分布不均各自采取的
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C.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D.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13.我国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海河、黄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14.南水北调首先实施该线调水方案的理由是
A.有京杭大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小 B.东线方案调水线最短
C.水量大、水质好 D.东线调水工程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5-17题。
15.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6.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7.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防风固沙 B.调节气候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美化环境
读右图,回答18~20题。
18.A、B两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
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水分条件好
D.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
19.关于右图中A、B两省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
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
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
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 图示所在区域城市化模式为
A. 小商品经营 → 个体私营企业 → 工业化 → 城市化
B. 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C. 资源开发 → 大中型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D. 对外开放 → 外资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读江西省某山区县1970~2000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回答21-22题。
年 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水含沙量(%) 粮食总产量(万吨) 人口(万人)
1970 39.7 100.6 1560 18 1.3 9.9 41.5
2000 20 132.8 1080 25 3.8 12.5 62.8
21.从1970年至2000年,下列各项统计数据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森林覆盖率 B.河水含沙量 C.人均耕地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22.造成该地30年中粮食单产变化的原因是
A.耕地面积增加 B.人口增长加快
C.毁林开荒导致气候恶化 D.农业科技发展
读图6“珠江三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23—28题:
23.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 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 D.技术水平高
25.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26.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   B.钢铁工业  
C.生物制药工业   D.化学工业
27.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28.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9.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区域相对比,共同特征是
A.都为温带季风气候 B.都以生产力较高的土壤为主
C.矿产资源都较为贫乏 D.都以集中连片的水田为主
30.关于“数字校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心思想就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数字化并使其能有序运转
B.“数字校园”就是指网上学校
C.目标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既向面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空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共享教育资源
D.学生在家中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
二、判断题(每小题正确的选A,不正确的选B,涂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共10分)
31.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32.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33.为防止全球进一步变暖,应完全禁止燃烧化石燃料,并大面积植树造林。
34.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
3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其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
3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地下水位下降
37.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的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
38.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开发的成本太高。
39.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同的特点,苏南地区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40.推动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过剩劳动力进入城市。
三、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30分)
4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甲图为美国的 工业区,乙图为德国的 工业区,两工业区目前都处于区域发展的 阶段。
(2)甲图中A城市初期阶段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3)试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后,乙图所示工业区的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4)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使区域经济得到复苏,图示两工业区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42.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密切联系构成一个整体。长江流域面积大、人口多,合理开发长江流域对全国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读“长江流域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
(1) 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中占有突出地位,分别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下游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的中游经济区 及以 为中心的上游经济区。
(2)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 。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 工程。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 ,防治措施有 , 。
(4) 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
43.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 。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图2
图4
图6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
地理答案(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CBCBA 6-10:CCBDC 11-15:DADAC 16-20:DCDBC 21-25:BCDBA 26-30:ADABB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31-35:BABBA 36-40:BBBAB
三、综合题(共30分)
41.(12分)
(1)东北部(五大湖) 鲁尔 再生(每点1分,共3分)
(2)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利用五大湖廉价的水运条件运入铁矿石;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作用;环境良好,工业发展的空间大;水源充足等。(3分)
(3)石油和核能利用,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的开采成本上升;世界性钢铁产量过剩;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冲击等。(4分,答4点即可)
(4)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2分,答2点即可)
42.(8分)
(1) 重庆(1分)
(2)流经我国西部的山区,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2分)
三峡水利 (1分)
(3)洪水灾害(1分) 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任答2点得2分)
(4)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1分)
43.(10分)
(1)石油 天然气 核能 西气东输(4分)
(2)棉花(1分)
(3)铁路 海运(2分)
(4)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1分)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治理污染,营造绿色空间(2分)盱眙中学2014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答题纸
地 理(必修)
二、综合题(60分)
41.(12分)
(1) (3分)
(2)
(3分)
(3)
(4分)
(4)
(2分)
42.(8分)
(1) (1分)
(2) (2分)
(1分)
(3) (1分)
(2分)
(4) (1分)
43.(10分)
(1) (4分)
(2) (1分)
(3) (2分)
(4) (1分)
(2分)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