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课件(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古诗三首 课件(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8: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册
12 古诗三首
学习内容
1.通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认写生字。
第一阶:课前预习
返 回
三首古诗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文大意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的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谟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文学成就: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今存诗九千余首。
主要作品:《示儿》《游山西村》《书愤》《秋思》等。
名言佳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他人评价: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杨万里
写作背景
  陆游出生后不久,金人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不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苟延残喘。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后来,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了这首诗。
课文大意
  《题临安邸》揭露了南宋王朝的达官贵人置失去的大片国土于不顾,整天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
诗人,生卒年不详。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课文大意
  《己亥杂诗》揭露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黑暗,反映了诗人渴望出现风雷激荡的变革和人才辈出的局面。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龚自珍(1792—1841),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今文经学派”重要人物,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
文学成就: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主要作品:《己亥杂诗》《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名言佳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着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写下了315首诗,总题为《己亥杂诗》,本诗是其中一首。
会认字
乃翁 熏得 己亥 恃风雷 抖擞
nǎi
xūn
hài
shì
sǒu
会写字








易写错


上部左边不要写成“夕”,上部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不是撇。
词语听写
祭拜 乃至 熏陶 杭纺 亥时
恃强凌弱 悲哀 不拘一格
学习内容
  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第二阶:阅读理解
返 回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①元:同“原”,本来。
②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
州,这里代指全国。
品读古诗
诗意: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
为看不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两句诗突出了哪个字?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反衬:表现出诗人内心深深的遗憾。表达了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你从“悲”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的遗憾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④乃翁:你们的父亲。
诗意: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
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从“北定”你能感受到什么?
诗人对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人在诗的最后留下了怎样的遗愿?
北定中原
  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结构图示
示 儿
不见同
叙事
抒情
万事空
至死不变的爱国情
中原日
告乃翁
毕生心事
嘱咐盼望
题临安邸
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①几时:何时,什么时候。
②休:停止,罢休。
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边上的歌舞到什么
时候才能停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反问
重重叠叠的青山
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
南宋官员不思收复故土,诗人愤怒之情跃然纸上。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汴州:在今河南开封,
曾为北宋都城。
诗意: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花天酒地,
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自然界的春风
苟且偷安的南宋权贵
对照 讽刺
淫靡之风
结构图示
抒情
写景
愤恨深沉的爱国情
题临安邸
青山 高楼 歌舞
游人醉 作汴州
揭露警告
责问痛恨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①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
蓬勃的局面。
②恃:依靠。
诗意:全国要重现勃勃生机,必须实行重大变革,死气沉
   沉的局面实在使人悲哀。
③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喑,沉默。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暗 喻
新兴的社会力量、
尖锐猛烈的变革
在腐朽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的现实状况
  表明诗人期盼一场疾风惊雷,打破在清朝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④重抖擞:重新振作起来。
诗意:我希望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任
用人才。
⑤不拘一格:拘,拘泥。格,
格局,规格。不局限于一种
格式。
想象诗人与天公对话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气魄。
  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禁锢思想、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感到十分痛惜,他在大声疾呼:当权的人应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结构图示
己亥杂诗
究可哀
现实
希望
恃风雷
渴望变革
和出人才
重抖擞
降人才
死气沉沉
不拘一格
学习内容
结合资料,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阶:方法学用
返 回
结合资料,体会情感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要想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的情怀,可以借助注释,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简介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加以了解。
《示儿》 《题临安邸》 《己亥杂诗》
意象 九州、中原。 青山、高楼、歌舞。 九州、风雷、万马、天公。
写法 先叙事后抒情。嘱咐盼望、渴望统一。 先写景后抒情。责问痛恨、揭露警告。 揭露矛盾、批判现实。
情感 至死不渝、忧国忧民。 忧愤、深沉。 渴望变革和出人才。
对比阅读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2)词语检测。(3)课文内容检测。
返 回
第四阶:课后练习
课后习题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示儿》。
  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练习读好停顿,然后把握感情基调,入情入境地朗读。三首古诗的感情基调略有不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并读出来,如,《示儿》中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沉郁和对收复河山的渴望;《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己亥杂诗》中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可以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寻找和诗人的共鸣,读出诗歌的情感和音韵美。
课后习题1
背诵课文。
  背诵时可以借助关键词背诵。如,《示儿》中“空、悲、北定、家祭”;《题临安邸》中的“山、楼、歌舞、熏、醉、直把”;《己亥杂诗》中的“九州、万马、劝、降”。
课后习题1
默写《示儿》。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默写。默写时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避免写错别字。“祭”字上部左边不是“夕”,不要少写一点,上部右边不要写成“撇、撇、捺”。
课后习题2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一诗的题目的意思是给儿子看。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诗人陆游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一诗的题目的意思是写在临安旅店(墙壁上)的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住在临安旅店时写的。《己亥杂诗》一诗的题目的意思是己亥年写的一组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诗人在己亥年写的诗。
课后习题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朝廷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你们的父亲。《示儿》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课后习题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花天酒地,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了。《题临安邸》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课后习题3
  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我希望当朝的统治者能重新振作起来,打破常规任用人才。《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s ì (  )
shì(  )
随堂检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恃宠而骄
万马齐喑
yīn(  )
yēn(  )
抖擞
sǒu(  )
shǒu(  )
随堂检测
2.看拼音,写词语。
  这是(   )比较有名的(   ),每年清明可以用来(   )。
háng zhōu
xūn ròu
杭州
熏肉
祭祖
jì zǔ
随堂检测
3.根据情境填写恰当的诗句。
  古诗中有情,有父辈对子女的殷殷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 。”有诗人对苟且偷安者的指责:“山外青山楼外楼, ?”有改革者渴望对人才的渴求:“我劝天公重抖擞,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拘一格降人材
学习内容
1.关于爱国的诗句。
2.靖康之耻。
第五阶:课外拓展
返 回
课外拓展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课外拓展
靖康之耻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汴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自此,北宋都城汴京被占领,最终北宋灭亡。南宋大将岳飞曾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