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五年级上册
11 牛郎织女(二)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认字词、理解词语。
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通读课文
课文大意
本课是《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讲牛郎织女在王母娘娘的干预下,被天河隔开,从此天各一方,但牛郎织女不忍离别,隔河相望化作星辰。王母娘娘拗不过他们,允许他们每年七夕相会。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背景资料
1.牵牛星
天鹰座中最亮的一颗星,是一等星,隔银河与织女星相对。通称牛郎星。
2.织女星
天琴座中最亮的一颗星,是零等星,隔银河与牵牛星相对。
会认字
节俭 富丽堂皇 依偎 衰老 泰山
珊瑚礁 竹筐 拗不过 亲密 怒气冲冲
jiǎn
huáng
wēi
shuāi
tài
shān hú jiāo
kuāng
niù
多音字
拗
(ǎo)
拗断
(ào)
拗口
(niù)
执拗
易读错
“衰”读shuāi,不读ài;
“猥”读wēi,不读wéi;
“拗”在本课读niù。
近义词
帮助—协助 节俭—节省
尤其—特别 损坏—损坏
怒气冲冲—怒气冲天
日久天长—天长地久
反义词
勤劳—懒惰 节俭—浪费
活泼—呆板 衰老—强健 日久天长—稍纵即逝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多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活泼]生动自然;不呆板。
[衰老]年老精力衰弱。
[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同心协力]心:思想。协:合。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理解词语
富丽堂皇
学习内容
1.课文有哪些故事情节?
2.有哪些神奇的想象?
3.概括人物代表的阶层。
第二阶:阅读理解
快速默读课文,按顺序概括文章大意。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课文先写了牛郎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然后写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两人隔开;结局是织女极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梳理故事的脉络。
婚后幸福生活
织女被王母抓走,牛郎织女天河两隔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鹊桥相会
阅读第1自然段想象出现的景物,概括主要内容。
场景
小溪 大树 茅房 织布机 院子
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
内容
牛郎 织女 一对儿女
牛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幸福。
品读句子
排比句
织女喜不喜欢现在的生活?
织女热爱人间的生活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品读句子
两个省略号作用是什么?
断断续续
话未说完
想象奇特
牛皮有神奇用处
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品读句子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
夸张
王母娘娘
对织女私自下凡的愤怒和想要抓回织女的决心。
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找出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说说体会。
阅读小妙招
体会王母娘娘凶狠无情的性格特点,既要体会描写动作的词语“抓、拉、推、飞”,还要看前面的形容词和有关句子。
描写动作的词语
有关形容词和语句
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织女走,就跑过来拉住织女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
本句与前文哪里相互照应。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
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快速默读第6~8自然段,体会其含义。
写了织女努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在鹊桥相会。
表现了两个人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
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民间故事情节奇异的特点。
牛郎披上牛皮就会飞了。
王母娘娘用玉替划出了一条天河。
喜鹊从四面八方聚拢来为牛郎织女会面搭桥。
故事的三个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古代社会三种不同阶层的人。
牛郎
吃苦耐劳的劳动人民
织女
追求自由、反抗的女性
王母娘娘
封建保守势力
天河将牛郎织女分开,但隔不断他们的思念,他们坚定不移的感情让狠心的王母娘娘都妥协了。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感人肺腑,因而流传千古。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课文小结
牛郎织女(二)
婚后生活
反抗封建势力
追求幸福生活
结构图示
织女被抓、天河阻隔
男耕女织、幸福美满
被王母抓走
极力抗战
初心不改、七夕相会
学习内容
学习排比句
第三阶:方法学用
排 比
定义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得以增强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用排比说理,可把道理阐说得更充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举例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这句话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了牛郎织女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织女对人间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感,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解读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写了……的情景(特点等),集中地表达了作者人物……的情感,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学习内容
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词语检测。
3.课文内容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随堂检测
依偎(wēi wèi) 衰老(suāi shuāi)
珊瑚(sān shān) 拗不过(ào niù)
√
√
√
√
二、联系课文内容填关键词。
随堂检测
1.织女( )美丽贤惠,( )心灵手巧。
2.( )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并不喜欢。
3.老牛嘱咐牛郎,( )碰见什么紧急事( )披上它的皮。
4.( )大河很宽,波浪很大,( )牛郎飞不过去。
不仅
而且
虽然
但是
如果
就
因为
所以
学习内容
1.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2)。
2.七夕节。
第五阶:课外拓展
相传,在我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到红罗山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台被迫含愤上轿。行至山伯墓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据传,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外拓展
在宋朝时的镇江,一个千年修炼的蛇妖叫白素贞,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与小青化为人形欲报恩,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之——白蛇传
课外拓展
七夕节的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践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皖彼牵牛,不以服箱。”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七夕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因为七夕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因为七夕节活动的主要参,而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七巧节”“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
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