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表里的生物》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6.《表里的生物》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1: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表里的生物
知识点来源 □学科: 语文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 统编教材 □所属章节:第五单元
设计思路 《表里的生物》是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处处体现着小时的“我”对怀表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其中,“小男孩”人物形象的感知是第二课时的重点。而从单元语文要素上看,合理表达观点是单元重点。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的环节,我采用寻找“特点+原文依据”的结构方式来锻炼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方法,同时达成人物形象分析的目的。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通过文本细读,训练学生抓取关键词的能力。 2.通过文本细读,感受“小男孩”的形象。 3.学习口语表达中有理有据的论述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较为全面的抓取关键词。 2.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做到有理有据。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回顾这一“美好的错误”) 二、形象分析,有理有据 (默读批注,引导论说,指导朗读,迁延至个人经验) 1. 默读课文,并批注,在探索过程中,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圈画出可以印证你想法的语句,并在一旁批注你的品读感受。) 2. 分类出示语段,分析,指导朗读。 (1)善于观察,感受细腻的孩子 截取1、2、11段部分文字 (2)长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四处“为什么”;三个“猜想”。(语言和心理描写) (3)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 (几处动作和心理描写) 3. 是啊,尽管这一探索的结果是一个错误,但却让我感受到了小男孩身上的童真童趣,以及拥有强烈好奇心、探索欲和善于观察思考的美好特质,更为难得的是,这段有趣的探索历程能让我们读起来忍俊不禁,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 (给出思考提示,学生谈自己小时候有趣的经历)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齐读。 三、深化迁移 从“我”的珍贵特质到冯至的才华横溢、成就卓然。 从这一“美好的错误”,我们不难发现,拥有这样的特质的冯至,虽然没能成为优秀科学家,但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学者、诗人。 好奇心和探索欲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明灯。 四、拓展阅读 (《彩色的鸟》,冯至散文,是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之一,同样体现了童年冯至的好奇心、探索欲,富有童真童趣。此文待定,与人物形象分析有关,用于练习有理有据的论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