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练习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练习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21:4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上册课后练习基础过关(人教版)
练习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种类 B.原子个数 C.分子种类 D.分子个数
2.如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5种物质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下列曲线图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固体 C.一定质量的蜡烛燃烧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A.A B.B C.C D.D
4.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B.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
D.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5.一密闭容器中有X、H2O、O2、CO2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O2 CO2 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9 34 6 2
反应后的质量/g 11 2 待测 20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 B.X中只含有C、H元素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1:1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Al3+、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的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过氧化氢可用于制氧气,所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
7.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246 B.由三种元素组成
C.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CO2 D.C、H、O元素质量比为7:7:2
8.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结论
A 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氧气有可燃性
B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 浑浊的河水经过过滤变澄清 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D 10克氯化钠溶解在90克水中得到100克溶液 该实验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检验氢气纯度 比较二氧化碳含量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0.某氯酸钾和氯化钾组成的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6%,将31.95g该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时,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
A.1.6g B.4.8g C.9.6g D.11. 2 g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1.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氯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保持A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填微粒名称);
(2)分析甲图,请你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______;
(3)请在乙图虚线框内将E物质的分子模型图补画完整。
12.《天工开物》中对朱砂(HgS)的精制有以下说明:“凡次砂取来,巨铁碾槽中,轧碎如微尘,然后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结者,晒干即名头朱也。”
(1)“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该物质分离与水的净化流程中的______操作的原理相似。
A.过滤 B.静置沉降 C.吸附 D.消毒
(2)(Hg)俗称水银,可由朱砂(HgS)在加热条件下炼得,炼制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该反应中,如过程I构成氧气的______(填微粒名称)分解成氧原子;如过程Ⅱ一个硫原子和______个氧原子重组构成二氧化硫分子,而汞原子直接聚集构成金属汞。
②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该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
(3)劣质化妆品中往往铅、汞含量超标,对消费者身体造成巨大损害,此处“铅、汞”指的是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4)测量体温时,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柱上升,其微观解释为______。
(5)甘汞是一种汞的化合物,在日光下会渐渐分解成氯化汞和汞单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实验室保存甘汞的方法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3.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同学应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选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
(2)实验步骤如下:
Ⅰ.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Ⅱ.将碳酸钙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Ⅲ.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略向右偏。小明又重新实验,发现指针仍略向右偏。
(3)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______(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4.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开这个骗局。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通电一段时间后,对试管中的气体进行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___________;将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有爆鸣声,说明是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确定汽油的成分。操作如下:
实验步骤 实现现象 结论
①点燃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灯 ②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现象:___________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
③将烧杯迅速翻转,注入___________,振荡 现象:___________ 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请你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释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___________。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5.下图表示几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一种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反应的条件、其他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经略去”,请回答问题:
(1)转化①的另一种反应物的可能是____(填名称);
(2)转化②的过程是下列的  (填序号)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燃烧反应
(3)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从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4)转化④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了改变,分子的个数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选D。
2.B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前一种分子经过变化产生了两种新的分子,故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改变,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随着过氧化氢质量增大,氧气质量也增大,该选项正确;
B、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利用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不正确;
C、蜡烛燃烧前水的质量是0,该选项不正确;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进行,二氧化锰质量增大,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
B、可知,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正确。
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没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
D、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错误。
故选B。
5.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9+34+6+2=11+2+待测+20,待测=28,不符合题意;
B、反应后,X的质量减小,X是反应物,氧气的质量减小,氧气是反应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二氧化碳是生成物,水的质量增加,水是生成物,X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X中一定含C、H元素,碳元素的质量为:,氢元素的质量为: 。6g+2g=19g-11g=8g,故X中不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C、反应物是X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Al3+、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都是离子,如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不符合题意;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但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H3和H2O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过氧化氢可用于制氧气,是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紫花前胡醇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4+16×4=246,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正确;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4:(16×4)=84:7:32,错误。
故选D。
8.B
【详解】
A、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浑浊的河水经过过滤变得澄清,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的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10克氯化钠溶解在90克水中得到100克溶液,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详解】
A、碳酸钠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平衡,无法验证质量守恒。
B、用拇指捂住试管口靠近火焰,听到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能达到实验目的。
C、燃烧小木条放入呼出气体和空气中,呼出气体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木条正常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需要设置对照试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0.C
【详解】
由化学式KClO3和KCl可知,该混合物中,钾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39:35.5,设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 x≈33.3%,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6.6%-33.3%=30.1%,将该混合物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氯酸钾中的氧元素完全转化到了氧气中,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1.95g×30.1%≈9.6g。
故选C。
11.
(1)水分子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
(3)
【分析】
(1)
由图可知,A物质为水,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A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2)
由图可知,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H、Cl、O的个数分别是2、2、2,生成物中含H、Cl、O的个数分别是2、2、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故E物质的分子模型图为: 。
12.
(1)B
(2) 氧分子 2 改变
(3)元素
(4)温度上升,原子间间隔变大
(5) 分解反应 避光保存
【解析】
(1)
“入缸,注清水澄浸。过三日夜,其下沉”相当于净水流程中的静置沉淀。
故选:B
(2)
①该反应中,如过程I构成氧气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如过程Ⅱ一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重组构成二氧化硫分子,而汞原子直接聚集构成金属汞。
故填:氧分子;2
②HgS中汞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该反应中硫元素从硫化汞中的+2价变为汞单质中的0价,所以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故填:改变
(3)
劣质化妆品中往往铅、汞含量超标,此处“铅、汞”指的是宏观上物质的组成情况,所以指的是元素。
故填:元素
(4)
水银温度计内的水银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当温度上升时,原子间的间隔会变大,导致水银柱上升。
故填:温度上升,原子间间隔变大
(5)
甘汞分解成氯化汞和汞单质,由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物质,这样的反应叫作分解反应;因为甘汞在日光下会渐渐分解,所以甘汞要避光保存。
故填:分解反应,避光保存
13.反应前后 固体减少、产生气泡或者气球鼓起 C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需要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根据题意,应测出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进而判断是否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2)Ⅱ.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会有气泡产生,同时产生的气体使装置压强增大,气球被吹鼓起;
(3)A、该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物的总质量,故B不符合题意;
C、空气的浮力作用使装置收到向上的浮力,干扰了实验结果,故C符合题意;
D、生成气体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填: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探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
14.氧气 氢气 烧杯内壁有水雾(或水珠)出现 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虫 不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汽油中含有碳元素,而水中不含碳元素
【详解】
(1)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该气体为氧气;将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有爆鸣声,说明是该气体为氢气;
(2)由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水,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需要用澄清的石灰水,所以将烧杯迅速翻转,注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将水变成汽油,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汽油中含有碳元素,而水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能将水变成汽油。
15.
(1)碳(或石蜡等)
(2)B
(3)氧
(4)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分析】
(1)
转化①为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故另一种反应物的可能是碳(或石蜡等)。
(2)
A. 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B. 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
C. 燃烧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错误;
故选B。
(3)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若转化③是分解反应且生成氧气,从组成上分析,X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4)
转化④生成磷的氧化物,反应为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