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相对性
【教材依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第四节 运动的相对性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通过图片从微观粒子,宏观宇宙,火箭发射三个角度向学生介绍了我们处在一个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世界中。并给出了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运动与静止,运动的相对性两大板块进一步阐释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运动及运动的相对性,通过生活、物理、社会栏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世界相联系。通过WWW的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运动及其相对性的巩固和理解。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维特点表现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当中,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养成和巩固当中,同时,他们个体思维能力的成长也伴随着叛逆心理的不断发展。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物理学习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思维的认知,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物理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物理物理现象能力;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物理学习习惯。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特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巩固提升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完成对机械运动的认知与理解;教师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总结中获取知识,分析生活实例的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2、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机械运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知道描述物体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理解参照物的概念;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与讨论让学生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与生活的关系,认知物理对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讨论并让学生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情感与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机械运动的认知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既是对前面所学长度测量,直线运动等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于提升,又是后面认知力与运动关系的基础,因而学生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的认知与理解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学生对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
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是基于学生对机械运动理解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参照物的选择而进行不同判断的应用认知,与学生生活实际中对于运动的前概念认知有着极大的思维冲突,这一判断较为抽象,因而将其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准备
本节课需要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围绕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进行资源的整理与准备。生动的视频有利于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给学生以感官的认知提示;形象的动画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判断;丰富的诗歌情景能够给学生以优美语言的陶冶,有能够让学生对学科间的知识交融进行有效的认知。所以,本节课资源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及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兼顾学科特点,体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布朗运动、空中加油)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观看视频后的体会和感受。
(设计目的:让学生从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世界两个角度感知一切物体都处在运动中)
教师播放PPt,进一步展示宇宙星体的运动,火箭发射等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切物体都处在运动中的感知与理解,突出主题。
教师板书课题,出事本节课学习目标。
学生读目标,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第二部分: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1、运动与静止: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118页内容。
教师提问:1、什么是机械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的定义)
教师引导提问:请大家思考,讲桌、课桌、你自己、老师现在是静止还是运动?并说明你自己判断的依据?
学生展示交流。
教师展示课本117页,图5--35图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支持谁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118页,图5--36,并完成课本填空练习。
(设计目的:通过对身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有效理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并具备选取参照物进行分析的技能;通过讨论交流,图里分析巩固对机械运动的认知和参照物选择分析的能力。)
教师展示ppt,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词、歌曲、动画中的物理现象,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巩固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
(设计目的:诗词、歌曲、动画场景中的机械运动现象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调节课堂氛围,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打破学科界限,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审美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教师引导,从以上示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什么?这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2、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介绍课本118页图5--37,“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出自,晋,葛洪所著《抱朴子》。
(设计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受我国古代学者对于运动相对性的认知。)
学生自主完成课本118页填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于同一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教师提问:由于运动具有相对性,那么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我们必须先确定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目的:通过课本实例,进一步认知和归纳总结运动相对性这一特点,并获得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提升。)
多媒体展示:空中加油,风洞,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机场周围环境要求等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图例中这些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你是如何判断的?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机械运动,掌握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体会运动相对性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归纳
(设计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上的收获,方法上的收获,技能上的收获三个部分对学生的收获与感悟进行有效分类引导,提升学生课堂梳理的能力。)
第四部分: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纠错
(设计目的: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中的错误判断进行分析,完成纠错,巩固分析方法与判断思维,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引入部分让学生谈自己在观看布朗运动视频的体会时,学生感觉到很茫然,所发表的观点好像脱离学习主题,看似不能够达到突出教学内容,明确主题的目的。但是随着宇宙中星体运动,空中加油,火箭发射,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等图例动画的播放,让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了运动这一主题。但是,我觉得让学生观察感知的过程还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联系到运动这一主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无论是微观粒子世界还是宏观物质世界都是运动的这一主题思想。
在合作交流授课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有效认知机械运动,并对身边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做出初步判断,学生之间的思维观点的冲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急于对学生观点做出评价而采用“等待”的处理方式,让其他学生能够对该同学的思维做出判断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让同学在思维碰撞交流的火花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相对性的理解,是本节课自己最有感触的收获。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