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汪清月考)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 )
A.C,H,O B.C,H,O,N,S
C.C,H,O,N D.C,H,O,N,P
2.(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
A.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
3.(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胆固醇、脂肪、胃蛋白酶 B.淀粉、核糖、脂肪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脂肪、性激素、磷脂
4.(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5.(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④
6.(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下列关于糖类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存在于DNA而不存在于RNA的糖类;②植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③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糖类;
④存在于动物乳汁而不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糖类
A.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B.脱氧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D.脱氧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7.(2019高一上·延安期中)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 )
( 1 ) 糖原 (2)淀粉 (3)蔗糖 (4)乳糖 (5)核糖 (6)脱氧核糖 (7)葡萄糖 (8)果糖
A.(2)(3)(8) B.(1)(4)(6)
C.(1)(5)(6) D.(5)(6)(7)
8.(2020高一下·合肥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测
B.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
9.(2020高一上·榆林期末)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所有的多糖都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10.(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是还原糖,且元素组成相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二糖和多糖的彻底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11.(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甲、乙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多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均由葡萄糖单体构成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同时含有甲和乙
C.碘-碘化钾溶液遇甲出现阳性反应
D.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甲和乙
12.(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呈现橘黄色
D.脂肪包含磷脂、固醇等物质
13.(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反应,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乳糖水解的过程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D.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反应后能增多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14.(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C.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
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作用
15.(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把一块生物样本粉碎后进行细胞化学成分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糖原等。由此可判断该样本取自( )
A.蘑菇 B.小麦 C.乳酸菌 D.家兔
16.(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⑥保温作用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7.(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
D.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18.(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列对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二、综合题
20.(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具有 的特点,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 ,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 ;
④ 。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
21.(2019高一上·靖宇月考)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相比c的颜色更 (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相比d的颜色更 (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理由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据分析可知: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C、H、O,与A项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 理清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
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3、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
4、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
5、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2.【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核糖用于组成RNA,A正确;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属于六碳糖,B错误;脱氧核糖用于组成DNA,C错误;麦芽糖属于二糖,D错误。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其中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3.【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A、胆固醇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胃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A错误;
B、淀粉、核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B正确;
C、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
D、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4.【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不只动物能利用葡萄糖,所以根据能利用葡萄糖不能推断此生物为动物,C符合题意;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5.【答案】B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选B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6.【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①存在于DNA,而不存在于RNA的糖类是脱氧核糖;②植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③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糖类是葡萄糖;④存在于动物乳汁而不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糖类是乳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7.【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糖原、淀粉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乳糖、蔗糖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共有的单糖。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①单糖:动植物均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果糖;动物:半乳糖。
②二糖:植物:蔗糖、麦芽糖;动物:乳糖。
③多糖:植物:淀粉、纤维素;动物:糖原。
8.【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油料作物的种子富含脂肪,在成熟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物质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据此分析图示可知:2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A项错误;
B、1代表可溶性糖,2代表淀粉,4代表的是脂肪,B项正确;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C项错误;
D、脂肪与苏丹Ⅲ染色反应呈橘黄色,而不是红色,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种子的储能物质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以脂肪作为储能物质,例如油菜、花生、蓖麻等,这类种子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另一类以淀粉作为储能物质,例如小麦、玉米等。
2、据图分析可知,曲线1为种子中可溶性糖类占种子的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转化成脂肪;曲线2为淀粉的含量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曲线3为含氮物质随天数的增加含量基本不变;曲线4表示粗脂肪的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据此答题。
9.【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不能为作为能源物质,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
C、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葡萄糖、果糖是单糖,有还原性,蔗糖是二糖,不具有还原性,是非还原糖,三者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
C.二糖的水解产物未必是葡萄糖,多糖的彻底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C错误;
D.蔗糖是二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我们把糖类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
2、一分子的二糖能水解为两分子的单糖,如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多糖可被水解,一分子多糖可以产生多个单糖分子,如淀粉、纤维素水解后产生许多个葡萄糖分子。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多糖。
11.【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A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既有纤维素,又有淀粉,B正确;
C、碘-碘化钾溶液遇乙出现阳性反应,C错误;
D、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淀粉,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据图分析,已知甲乙都是植物多糖,其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
12.【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 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A错误;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B错误;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呈现橘黄色,C正确;
D、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等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细胞中的脂质。1、脂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2、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其组成元素只有C、H、O,同样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含有的氢多,故储能多。脂肪可与苏丹Ⅲ(苏丹IV)发生颜色反应,表现为橘黄色(红色)。
13.【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不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因为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的葡萄糖,而题图中显示的是水解后的产物是两种不同的单体,A错误;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与题图相符,故可表示乳糖水解的过程,B正确;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与题图相符,故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C正确;
D.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二肽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的氨基酸(种类应不同),且反应后能增多氨基和羧基的数目,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的反应是水解反应,应该是二肽或二糖的水解过程,同时显示出产物是两种不同的种类。
14.【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A、固醇中的胆固醇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A不符合题意;
B、固醇中的性激素能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而储能物质,脂肪不属于固醇,C符合题意;
D、固醇中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5.【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该生物样本含有糖原可判断该生物为动物。蘑菇属于真菌;小麦属于植物;乳酸菌属于细菌。家兔属于动物。选D。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单糖:动植物均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果糖;动物:半乳糖。
(2)二糖:植物:蔗糖、麦芽糖;动物:乳糖。
(3)多糖:植物:淀粉、纤维素;动物:糖原。
16.【答案】B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①错误;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正确;
分布在动物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③正确;
性激素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属于固醇类物质,④错误;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⑤错误;
脂肪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具有保温作用,⑥正确。
综上分析,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②③⑥。
故答案为:B。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脂肪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动物体皮下的脂肪层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7.【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远低于葡萄糖,C符合题意;
D.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元素 分布及功能
储藏脂类 脂肪 C、H、O 主要分布:动物的皮下、胸腹膜、大网膜及内脏周围
主要功能: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脂 C、H、O、N、P 主要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主要功能: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C、H、N 功能: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使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18.【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动物特有的糖类为糖原和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为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A符合题意;
B.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但不属于二糖,蔗糖属于二糖但不属于还原糖,B不符合题意;
C.脂肪和固醇类物质属于两种不同的脂质,不存在包含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固醇类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糖类的分类
2.脂质的分类与功能
19.【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同质量下,脂肪氢的含量比糖类高,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糖类多,A不符合题意;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B不符合题意;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20.【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2)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
(3)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不能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可知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是否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否则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②甲、乙两组互为对照,乙组不添加,则甲组需添加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
③设好对照组后,要验证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需要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实验结果有2种可能:①海藻糖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②海藻糖不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所以预期结果和相应结论为: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不能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分析】实验题解题思路
一 、纵观全题,审清题意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 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试验
三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 、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五、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六、 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21.【答案】(1)浅;淀粉;I
(2)深;还原糖;II
(3)不能;西瓜果实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当果实成熟以后淀粉逐渐分解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天y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I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所以加入碘液以后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浅。(2)因为b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x天的还原糖,d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y天的还原糖,故d试管还原糖含量多,所以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图A中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II。(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因为西瓜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西瓜本身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分析】1、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推测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因此,图A中的Ⅰ为淀粉,Ⅱ为还原糖。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3、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19高一上·汪清月考)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 )
A.C,H,O B.C,H,O,N,S
C.C,H,O,N D.C,H,O,N,P
【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据分析可知: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是C、H、O,与A项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 理清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
2、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
3、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
4、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
5、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2.(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细胞内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
A.核糖 B.葡萄糖 C.脱氧核糖 D.麦芽糖
【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核糖用于组成RNA,A正确;葡萄糖的分子式是C6H12O6,属于六碳糖,B错误;脱氧核糖用于组成DNA,C错误;麦芽糖属于二糖,D错误。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其中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是R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二糖分为麦芽糖、蔗糖和乳糖,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3.(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组成元素相同的是( )
A.胆固醇、脂肪、胃蛋白酶 B.淀粉、核糖、脂肪
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D.脂肪、性激素、磷脂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A、胆固醇和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胃蛋白酶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元素是C、H、O、N等,A错误;
B、淀粉、核糖属于糖类,组成元素是C、H、O,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B正确;
C、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葡萄糖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
D、脂肪的组成元素是C、H、O,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组成元素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
4.(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某生物体内发生如下的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A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都是储能物质,B不符合题意;
C.不只动物能利用葡萄糖,所以根据能利用葡萄糖不能推断此生物为动物,C符合题意;
D.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内,葡萄糖→糖原可发生于肝脏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的种类和功能
5.(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列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 )
①葡萄糖 ②果糖 ③蔗糖 ④麦芽糖 ⑤淀粉 ⑥纤维素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斐林试剂用于鉴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是还原糖,选B
【分析】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6.(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下列关于糖类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
①存在于DNA而不存在于RNA的糖类;②植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③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糖类;
④存在于动物乳汁而不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糖类
A.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B.脱氧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C.核糖、葡萄糖、葡萄糖、乳糖
D.脱氧核糖、纤维素、葡萄糖、糖原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①存在于DNA,而不存在于RNA的糖类是脱氧核糖;②植物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③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内的糖类是葡萄糖;④存在于动物乳汁而不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糖类是乳糖。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糖类的种类、分布和功能
7.(2019高一上·延安期中)动植物体内共有的糖( )
( 1 ) 糖原 (2)淀粉 (3)蔗糖 (4)乳糖 (5)核糖 (6)脱氧核糖 (7)葡萄糖 (8)果糖
A.(2)(3)(8) B.(1)(4)(6)
C.(1)(5)(6) D.(5)(6)(7)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糖原、淀粉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乳糖、蔗糖分别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共有的单糖。故答案为:D
【分析】糖类的种类及其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
①单糖:动植物均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果糖;动物:半乳糖。
②二糖:植物:蔗糖、麦芽糖;动物:乳糖。
③多糖:植物:淀粉、纤维素;动物:糖原。
8.(2020高一下·合肥开学考)如图所示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四种有机物(可溶性糖、淀粉、含氮化合物和脂肪)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4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测
B.图中1和2代表的是糖,4代表的是脂肪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磷脂、核酸等
D.向该类型种子的提取液中滴加苏丹Ⅲ,溶液将呈红色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油料作物的种子富含脂肪,在成熟过程中,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物质不断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据此分析图示可知:2代表淀粉,可用碘液来检查,A项错误;
B、1代表可溶性糖,2代表淀粉,4代表的是脂肪,B项正确;
C、随着种子的成熟,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蛋白质,C项错误;
D、脂肪与苏丹Ⅲ染色反应呈橘黄色,而不是红色,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植物种子的储能物质大致分为2类,一类是以脂肪作为储能物质,例如油菜、花生、蓖麻等,这类种子将光合作用的产物糖类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另一类以淀粉作为储能物质,例如小麦、玉米等。
2、据图分析可知,曲线1为种子中可溶性糖类占种子的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转化成脂肪;曲线2为淀粉的含量占种子干重的百分比随天数的增加而减少;曲线3为含氮物质随天数的增加含量基本不变;曲线4表示粗脂肪的含量随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据此答题。
9.(2020高一上·榆林期末)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B.所有的多糖都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C.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糖类中的纤维素不能为作为能源物质,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
B. 纤维素是结构物质,不是储能物质,B错误;
C、葡萄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其中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核糖与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成分,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据此分析解答。
10.(2019高一上·温州期中)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蔗糖都是还原糖,且元素组成相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二糖和多糖的彻底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B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葡萄糖、果糖是单糖,有还原性,蔗糖是二糖,不具有还原性,是非还原糖,三者都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B正确;
C.二糖的水解产物未必是葡萄糖,多糖的彻底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C错误;
D.蔗糖是二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麦芽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糖类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我们把糖类分成单糖、二糖和多糖。
2、一分子的二糖能水解为两分子的单糖,如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多糖可被水解,一分子多糖可以产生多个单糖分子,如淀粉、纤维素水解后产生许多个葡萄糖分子。糖原是动物体内的多糖。
11.(2019高一上·嘉兴期中)甲、乙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多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乙均由葡萄糖单体构成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同时含有甲和乙
C.碘-碘化钾溶液遇甲出现阳性反应
D.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甲和乙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都是由葡萄糖组成的,A正确;
B、马铃薯块茎细胞中既有纤维素,又有淀粉,B正确;
C、碘-碘化钾溶液遇乙出现阳性反应,C错误;
D、棉花和稻米的主要成分分别是纤维素和淀粉,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多糖包括纤维素、淀粉和糖原,其中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淀粉和糖原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据图分析,已知甲乙都是植物多糖,其中甲是纤维素,乙是淀粉。
12.(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呈现橘黄色
D.脂肪包含磷脂、固醇等物质
【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检测脂肪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A. 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A错误;
B、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B错误;
C、脂肪遇苏丹Ⅲ染液可呈现橘黄色,C正确;
D、脂质包含脂肪、磷脂、固醇等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考查细胞中的脂质。1、脂质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所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的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2、脂肪是生物体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其组成元素只有C、H、O,同样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含有的氢多,故储能多。脂肪可与苏丹Ⅲ(苏丹IV)发生颜色反应,表现为橘黄色(红色)。
13.(2019高一上·南宁期中)某植物体可以完成如图反应,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乳糖水解的过程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
D.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则反应后能增多氨基和羧基的数目
【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A.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则不可表示麦芽糖水解的过程,因为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的葡萄糖,而题图中显示的是水解后的产物是两种不同的单体,A错误;
B.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乳糖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与题图相符,故可表示乳糖水解的过程,B正确;
C.若图示代表二糖水解,蔗糖水解的产物是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与题图相符,故可表示蔗糖水解的过程,C正确;
D.若图示代表二肽水解,二肽水解的产物是两分子的氨基酸(种类应不同),且反应后能增多氨基和羧基的数目,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的反应是水解反应,应该是二肽或二糖的水解过程,同时显示出产物是两种不同的种类。
14.(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C.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
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A、固醇中的胆固醇能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A不符合题意;
B、固醇中的性激素能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
C、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而储能物质,脂肪不属于固醇,C符合题意;
D、固醇中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脂质的分类和功能: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5.(2019高一上·哈尔滨期中)把一块生物样本粉碎后进行细胞化学成分分析,得到水、蛋白质、糖原等。由此可判断该样本取自( )
A.蘑菇 B.小麦 C.乳酸菌 D.家兔
【答案】D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根据该生物样本含有糖原可判断该生物为动物。蘑菇属于真菌;小麦属于植物;乳酸菌属于细菌。家兔属于动物。选D。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单糖:动植物均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植物:果糖;动物:半乳糖。
(2)二糖:植物:蔗糖、麦芽糖;动物:乳糖。
(3)多糖:植物:淀粉、纤维素;动物:糖原。
16.(2019高一上·吴起期中)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 )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②储能物质 ③缓冲和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④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⑤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⑥保温作用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答案】B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解: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①错误;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②正确;
分布在动物内脏周围的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③正确;
性激素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属于固醇类物质,④错误;
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⑤错误;
脂肪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具有保温作用,⑥正确。
综上分析,生物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包括②③⑥。
故答案为:B。
【分析】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等。(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当生命活动需要时可以分解利用。脂肪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动物体皮下的脂肪层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7.(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
B.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
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
D.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知识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远低于葡萄糖,C符合题意;
D.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脂质的分类、分布和功能
功能分类
化学本质分类 元素 分布及功能
储藏脂类 脂肪 C、H、O 主要分布:动物的皮下、胸腹膜、大网膜及内脏周围
主要功能: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 磷脂 C、H、O、N、P 主要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以及大豆种子;主要功能: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调节脂类 固醇 胆固醇 C、H、N 功能: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使细胞膜在低温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18.(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列对动植物糖类、脂肪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动物特有的糖类为糖原和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类为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A符合题意;
B.葡萄糖属于还原糖但不属于二糖,蔗糖属于二糖但不属于还原糖,B不符合题意;
C.脂肪和固醇类物质属于两种不同的脂质,不存在包含关系,C不符合题意;
D.固醇类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糖类的分类
2.脂质的分类与功能
19.(2019高一上·通榆月考)下图所示为脂肪和糖类部分元素含量,已知两者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相同。根据图中有关数据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多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
【答案】C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同质量下,脂肪氢的含量比糖类高,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比糖类多,A不符合题意;
B.脂肪中H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B不符合题意;
C.同质量下,糖类比脂肪在氧化分解时产生的水少,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糖类是能源物质,脂肪是储能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二、综合题
20.(2020高一下·六安开学考)科学家观察发现,有一种俗称“熊虫”的动物,若进入“隐生状态”(这时它的代谢速率几乎可降至0),能耐受-271℃的冰冻数小时,据研究,熊虫进入隐生状态时,体内会大量产生一种叫做海藻糖的二糖。
根据上述资料,有人认为“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用于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操作时只要定性即可)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具有 的特点,可以将取自同一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经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大量实验用的材料。
(3)简述实验操作:
①取经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的同种动物细胞适量,等分成甲、乙两组;
②向甲组细胞的培养液中添加 ,乙组细胞的培养液中不加;
③ ;
④ 。
(4)写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及相应结论:
。
【答案】(1)探究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2)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
(3)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不能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上述观点的真实性,可知设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熊虫体液中的海藻糖是否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2)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用于实验的材料应该自身不含海藻糖,也不能合成海藻糖,否则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3)②甲、乙两组互为对照,乙组不添加,则甲组需添加一定量的熊虫产生的海藻糖。
③设好对照组后,要验证熊虫产生的海藻糖是否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需要将甲乙两组细胞均控制在-271℃的条件下冰冻数小时;
④观察并记录两组细胞的生活状况。
(4)实验结果有2种可能:①海藻糖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②海藻糖不能在低温环境中保护组织细胞不受损伤。所以预期结果和相应结论为:①若甲组细胞均生活良好,乙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确实能保护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②若甲、乙两组细胞均(或大部分)死亡,则说明熊虫产生的海藻糖不能保护组织细胞,不能使组织细胞避免受到低温造成的损伤。
【分析】实验题解题思路
一 、纵观全题,审清题意通读全题,仔细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问题,把握好题目前后的相关性,对题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找出解题的方向。
二、 确定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试验
三 、认真分析实验用具及材料
首先,实验用具及材料可以帮助你们准确地安排实验步骤。另外,题目给出的实验用具及材料,可能会依据实验的具体操作需要从中选择使用。但题目没有给出的用具和材料,在实验操作步骤中不能出现。
四 、遵守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
五、实验步骤中的常用词语
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常用词语的使用。如分组实验时要编号,加试剂时要注意用到“相同”“等量”“平均”等,这样能保证实验步骤的严密性。
六、 注意实验结果及实验结论的合理性。
21.(2019高一上·靖宇月考)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由于储存的物质变为可溶性糖从而使果实甜度增加。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相比c的颜色更 (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相比d的颜色更 (选填“深”或“浅”),该两管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理由是: 。
【答案】(1)浅;淀粉;I
(2)深;还原糖;II
(3)不能;西瓜果实的颜色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知识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检测还原糖的实验
【解析】【解答】(1)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当果实成熟以后淀粉逐渐分解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a试管中是成熟x天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短,物质转化较少;b试管中是成熟天y的提取液,成熟时间较长,物质转化较多,由此可判定代表的是淀粉的变化,I代表的是还原糖的变化,所以加入碘液以后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浅。(2)因为b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x天的还原糖,d试管检测的是成熟后y天的还原糖,故d试管还原糖含量多,所以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深,图A中表示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II。(3)如果实验材料由香蕉果实改为西瓜果实,进行上述操作,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因为西瓜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西瓜本身的颜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
【分析】1、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推测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因此,图A中的Ⅰ为淀粉,Ⅱ为还原糖。
2、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
3、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含还原糖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苹果、梨等材料。另外,由于甘蔗、甜菜中含有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宜选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