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1-10 10:50:2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是(  )
A.减小压强 B.增大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2.一个质量为50kg同学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0Pa B.102 Pa C.104Pa D.106 Pa
3.有一长方方形木块,沿虚线竖直切去右半部,剩下部分对水平支承面(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是(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4.将图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  )
A.2∶1      B.1∶2
C.1∶1      D.1∶4
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同步检测卷)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 B.铁轨下面铺枕木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D.图钉尖做得很细
6.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形状如图所示,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容器中的液体都没有溢出),三容器底面所受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7.(2016九上·杨浦期末)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滑雪时穿雪橇
C.坦克装有履带 D.菜刀的刀刃很薄
8.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9.(2020九上·上海期末)如图所示,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A>pB,已知两个圆柱体A和B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若在圆柱体A和B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切去相同质量
B.可能切去相同体积
C.剩余部分的高度可能相等
D.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可能相等
10.如图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则桌面受到该木块的压强是原来压强的(  )
A.一倍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11.铜、铁两个圆柱体的高度相等.将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桌面受到的压强(  )
A.铜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铁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铜、铁柱体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D.无法判定
12.密度为2×103千克/米3、边长为0.1米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方向拉力F的作用,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一定小于1960帕 B.可能小于1960帕
C.一定等于1960帕 D.可能等于1960帕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八章 压强 单元试卷)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B.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14.在以下实例中,增大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滑雪用的滑板
C.铁轨下铺枕木 D.书包背带加宽
15.(2017八下·山西期末)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2016九上·宝山期末)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决定的.物体某个面上受到的压力跟该受力面积的比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   ;1帕等于    牛/米2。
17.压强是反映   的物理量.物理学在把    定义为压强;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    有关.
18.如图所示,用F=50N的力将质量为1kg、边长为10cm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若该物体匀速下滑,则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是      N,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是      Pa.
1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G1、G2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G1    G2,F1    F2.
20.剪刀、斧头要磨得锋利是通过      受力面积,而      压强.
三、解答题
21.李阳同学原来睡在木板床上,最近爸爸为她买了一张席梦思软床,感到非常舒服,这是什么原因.
四、实验题
22.(2016八下·龙华期末)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通过比较   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五、综合题
23.小明拣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钢锭,他要利用这个钢锭和一块海绵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请你在图甲中画出钢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
(3)把钢锭分别如图甲、乙放到海面上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24.在青铜峡市“中华黄河坛”文化长廊中,有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这引起了小华的兴趣,他想测算的雕像的质量以及它对莲花底座的压强有多大,为此,小华从黄河坛文化馆中获取了以下资料:①一枚用同样材质做成的按比例缩小的雕像样品;②雕像的实际高度H;③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获知,雕像与样品的体积比等于它们高度比的立方;在此基础上,小华又找到了天平、刻度尺、一个能够放入雕像样品的大号量筒、细线、清水等器材进行测算.
(1)要测算雕像的质量M,你认为小华至少需要进行哪些操作测量,并用字母表示这些测量的物理量;
(2)请你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测算雕像质量M的表达式;
(3)若莲花底座的受力面积为S,请你写出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的表达式p=      (用已知量、测得量表示).
六、计算题
25.(2016八下·北京期中)质量是60千克的人,若他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问:他能否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使肩膀感觉比较舒服.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2.【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p===104Pa.
故选C.
【分析】要估测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 F S 可知需要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中学生双脚的面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的掌握情况,能估测人的质量和人站立的着地面积是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在水平地面上,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F=G,
∵竖直切去一半后,G变小减半,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减半;
竖直切去后,地面的受力面积也减半,
∵p=,
∴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故选D.
【分析】在水平地面上,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切去一半后,重力减半,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减半,根据公式P=可求剩下的一半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4.【答案】B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
【分析】 ∵物体的质量不变
∴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将一块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时,
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
根据P= S
可知:P1 :P2 =1:2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推土机的铲刃较锋利,是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B、铁轨下面铺枕木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的,符合题意;C和D破窗锤做成锥状,图钉做得尖细,都是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压强计算公式 ,可以知道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在接触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即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
6.【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三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故据公式V=可知,液体的体积相同,据三个容器的形状可知,丙容器中的液面最高,故据公式p=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丙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最大。
故选C。
【分析】知道三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相同,但深度不同,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
7.【答案】D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滑雪时用雪橇,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坦克装有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菜刀的刀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8.【答案】C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选择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③砝码、⑥装有沙的容器:小桌放在沙子上,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在小桌上再放砝码,再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把小桌的桌面朝下,小桌上放砝码,再观察桌面陷入沙子的深度.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B、选择②海绵、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瓶口拧紧,瓶子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瓶子正放时,瓶子中有水和空瓶分别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与压力的关系.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C、选择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没有明显发生形变的物体,无法显示压强大小.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符合题意.
D、选择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木板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凹陷程度;木板上再放砝码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砝码放在海绵上,再在砝码上面放木板,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研究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研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3)压强的大小用形变程度来反映,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9.【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切去相同质量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A===,△pB===,
因SA>SB,
所以,△pA<△pB,
又因pA>pB,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
(2)切去相同体积时,
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A===,△pB===,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因pA>pB,
所以,>,
因VA<VB,
所以,>>,即>,
则>,即△pA>△pB,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B正确;
(3)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gh,
因pA>pB,hA<hB,
所以,ρA>ρB,
则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A′=ρAgh,pB′=ρBgh,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
(4)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相等,
因pA>pB,
所以,剩余部分A的压强大于剩余部分B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p===表示出切去相同质量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根据SA>SB可知两者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关系,然后判断剩余部分压强的大小变化进行判断;
(2)根据p====表示出切去相同体积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根据p====和pA>pB得出两者的关系,然后比较两者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3)根据p======ρgh判断两者密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时两者的压强关系;
(4)比较原来压强的关系判断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相等时,两者剩余部分的压强是否可能相等.
10.【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对桌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
由p=可知,桌面受到该木块的压强是原来压强二分之一.
故选B.
【分析】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对桌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压强的变化,从而得出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p铜>p铁.
故选A.
【分析】判定谁对桌面的压强大,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12.【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于正方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2×103kg/m3×9.8N/kg×0.1m=1960Pa;
故只有C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方形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求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13.【答案】B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
A、实验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两个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B错误、C正确;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4.【答案】A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对水果的压强.符合题意.
B、滑雪用的滑板,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身体对地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轨对路基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书包带做的很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15.【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小球在BD中漂浮,A中悬浮,C中下沉,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D液体的密度大于A和C液体的密度;
因为物体漂浮时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根据F浮=ρgV排可知,D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D中液体的密度最大,
所以根据P=ρgh可知,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D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最大.
故选D.
【分析】(1)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2)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漂浮时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3)根据P=ρgh判断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16.【答案】压力;压强;1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上的力;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决定的,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1帕等于1牛/米2。
故答案为:压力;压强;1。
【分析】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公式为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17.【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来表示压强.根据p=可知,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
【分析】此题考查压力与压强的定义,需要通过记忆填空.根据p=分析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8.【答案】9.8;500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因物体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
f=G=mg=1kg×9.8N/kg=9.8N;
(2)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
所以,物体对墙的压力F=50N,
受力面积:
S=L2=(10cm)2=100cm2=0.01m2,
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
p== =5000Pa.
故答案为:9.8;5000.
【分析】(1)物体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G=mg求出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
(2)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物体对墙的压力等于施加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于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根据p=求出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
19.【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甲、乙的质量相等,ρ甲>ρ乙,所以V甲<V乙.
又因为甲、乙都是正方体,所以L甲<L乙,则s甲<s乙.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上重为G1、G2的物体时:
甲对地面的压力:F甲=G甲+G1,
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乙+G2,
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
又因为m甲=m乙,所以G甲=G乙,则G1<G2.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F1、F2时:
甲对地面的压力:F甲=G甲﹣F1,
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乙﹣F2,
因为F甲<F乙,G甲=G乙,所以F1>F2.
故答案为:<;>.
【分析】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所以本题需要先求出甲、乙两物块的底面积.根据甲、乙的质量关系和密度关系可得出它们的体积关系,因为它们都是正方体,所以就能知道它们的底面积关系.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上重为G1、G2的物体时,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与G1之和;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与G2之和.因为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积关系就能知道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关系,然后用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减去甲、乙的重力,就可以得出G1与G2的关系.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F1、F2时,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减去F1;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减去F2.因为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积关系就能知道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关系,然后用甲、乙的重力减去减去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就可以得出F1与F2的关系.
20.【答案】减小;增大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所以剪刀、斧头的刃要磨得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分析】根据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21.【答案】答:仰躺在“席梦思”床上与躺在硬板床上相比,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较大,床对身体产生的压强较小,所以会感觉更舒服些(或仰躺在“席梦思”床上时,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要大些,床对身体产生的压强要小些,所以会感觉舒服).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感到舒服是因为受到的压强小,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22.【答案】(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
(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图甲、丙所示实验符合要求.(4)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泡沫的形变来体现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压力不同,泡沫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4)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据此分析.
23.【答案】(1)解:如图所示:
(2)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
(1)过钢锭中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2)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是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的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3)根据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可以看出,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效果不同,故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海绵的凹陷程度;(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
【分析】(1)首先找出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最后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2)实验中,这一效果要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出来,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24.【答案】(1)解:(1)要测雕像的质量M,首先要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设样品的体积V0;则雕像的体积V=×V0;样品的密度,
雕像密度等于样品的密度,雕像的质量M=ρV=××V0=m
(3)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解:(1)要测雕像的质量M,首先要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设样品的体积V0;
则雕像的体积V=×V0;
样品的密度,
雕像密度等于样品的密度,雕像的质量M=ρV=××V0=m;
(3)莲花底座的受力面积为S,
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p====.
答:(1)要测算雕像的质量M,需要进行的操作测量有:
①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
②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雕像质量的表达式M=m;
(3).
【分析】(1)先测出样品的质量,再测出样品的高度;
(2)根据雕像与样品的体积比等于它们高度比的立方,求出雕像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雕像质量;
(3)根据p===推导出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的表达式.
25.【答案】解:他站立对冰面的压力:F=G=mg=60kg×10N/kg=600N,他站立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S=2×2.5×10﹣2m2=5×10﹣2m2,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p= = =1.2×104Pa,因为p<2×104Pa,所以他能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答:能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因为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小于2×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人站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 求出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得出结论.
1 / 1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同学们背书包时,肩部会有受压的感觉,所以,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小红选择这种书包的理由是(  )
A.减小压强 B.增大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答案】A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小红选择了一种双肩背的宽带书包,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使肩膀感觉比较舒服.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2.一个质量为50kg同学静止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10Pa B.102 Pa C.104Pa D.106 Pa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5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为:
p===104Pa.
故选C.
【分析】要估测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根据p= F S 可知需要先估测中学生的体重和中学生双脚的面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的掌握情况,能估测人的质量和人站立的着地面积是本题的关键
3.有一长方方形木块,沿虚线竖直切去右半部,剩下部分对水平支承面(地面)的压力和压强的变化是(  )
A.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D.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在水平地面上,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F=G,
∵竖直切去一半后,G变小减半,
∴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减半;
竖直切去后,地面的受力面积也减半,
∵p=,
∴木块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故选D.
【分析】在水平地面上,木块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切去一半后,重力减半,对地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减半,根据公式P=可求剩下的一半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4.将图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  )
A.2∶1      B.1∶2
C.1∶1      D.1∶4
【答案】B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
【分析】 ∵物体的质量不变
∴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后,将一块放在另一块的上面时,
受力面积变为原来的
根据P= S
可知:P1 :P2 =1:2
故选B.
5.(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同步检测卷)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 B.铁轨下面铺枕木
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D.图钉尖做得很细
【答案】B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A、推土机的铲刃较锋利,是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B、铁轨下面铺枕木是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的,符合题意;C和D破窗锤做成锥状,图钉做得尖细,都是压力一定时,减小接触面积,增大压强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压强计算公式 ,可以知道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积;在接触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即减小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积。
6.三个容器底面积相等,形状如图所示,倒入质量相等的同种液体(容器中的液体都没有溢出),三容器底面所受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答案】C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三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故据公式V=可知,液体的体积相同,据三个容器的形状可知,丙容器中的液面最高,故据公式p=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丙容器中的液体的压强最大。
故选C。
【分析】知道三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由于液体的密度相同,体积相同,但深度不同,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
7.(2016九上·杨浦期末)以下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滑雪时穿雪橇
C.坦克装有履带 D.菜刀的刀刃很薄
【答案】D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滑雪时用雪橇,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坦克装有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菜刀的刀刃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8.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 ②海绵 ③砝码 ④木板 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 ⑥装有沙的容器等供同学们选择.同学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选择①用钉子做腿的小桌、③砝码、⑥装有沙的容器:小桌放在沙子上,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在小桌上再放砝码,再观察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把小桌的桌面朝下,小桌上放砝码,再观察桌面陷入沙子的深度.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B、选择②海绵、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瓶口拧紧,瓶子正放和倒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瓶子正放时,瓶子中有水和空瓶分别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研究与压力的关系.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C、选择③砝码、④木板、⑤盛有适量水的矿泉水瓶:没有明显发生形变的物体,无法显示压强大小.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符合题意.
D、选择②海绵、③砝码、④木板:木板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凹陷程度;木板上再放砝码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砝码放在海绵上,再在砝码上面放木板,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能达到探究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1)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
(2)研究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压强和压力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大小;研究压强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3)压强的大小用形变程度来反映,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9.(2020九上·上海期末)如图所示,均匀实心圆柱体A和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pA>pB,已知两个圆柱体A和B体积VA<VB,高度hA<h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A>SB,若在圆柱体A和B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使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切去相同质量
B.可能切去相同体积
C.剩余部分的高度可能相等
D.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可能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切去相同质量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A===,△pB===,
因SA>SB,
所以,△pA<△pB,
又因pA>pB,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A错误;
(2)切去相同体积时,
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
△pA===,△pB===,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因pA>pB,
所以,>,
因VA<VB,
所以,>>,即>,
则>,即△pA>△pB,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故B正确;
(3)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ρgh,
因pA>pB,hA<hB,
所以,ρA>ρB,
则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
pA′=ρAgh,pB′=ρBgh,
所以,A和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
(4)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相等,
因pA>pB,
所以,剩余部分A的压强大于剩余部分B的压强,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根据p===表示出切去相同质量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根据SA>SB可知两者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关系,然后判断剩余部分压强的大小变化进行判断;
(2)根据p====表示出切去相同体积时两者压强的变化量,根据p====和pA>pB得出两者的关系,然后比较两者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3)根据p======ρgh判断两者密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时两者的压强关系;
(4)比较原来压强的关系判断A和B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相等时,两者剩余部分的压强是否可能相等.
10.如图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则桌面受到该木块的压强是原来压强的(  )
A.一倍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四分之一
【答案】B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对桌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
由p=可知,桌面受到该木块的压强是原来压强二分之一.
故选B.
【分析】将质量分布均匀的木块沿对角线方向去一半后,质量减半,重力减半,对桌面的压力减半,受力面积不变,根据p=可知压强的变化,从而得出答案.
11.铜、铁两个圆柱体的高度相等.将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桌面受到的压强(  )
A.铜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B.铁柱体对桌面的压强大
C.铜、铁柱体对桌面的压强一样大
D.无法判定
【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
所以,p铜>p铁.
故选A.
【分析】判定谁对桌面的压强大,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分析即可.
12.密度为2×103千克/米3、边长为0.1米的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受到水平方向拉力F的作用,则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一定小于1960帕 B.可能小于1960帕
C.一定等于1960帕 D.可能等于1960帕
【答案】C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由于正方体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ρgh=2×103kg/m3×9.8N/kg×0.1m=1960Pa;
故只有C正确.
故选C.
【分析】根据方形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ρgh求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13.(2018-2019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八章 压强 单元试卷)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图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B.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由甲、乙两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B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
A、实验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两个量的关系,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C、由图可知,甲、乙受力面积相同,压力不同,因此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故B错误、C正确;
D、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4.在以下实例中,增大压强的是(  )
A.刀刃磨得很薄 B.滑雪用的滑板
C.铁轨下铺枕木 D.书包背带加宽
【答案】A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对水果的压强.符合题意.
B、滑雪用的滑板,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身体对地面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铁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铁轨对路基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D、书包带做的很宽,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15.(2017八下·山西期末)如图所示,相同的小球在盛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保持静止,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的距离相同,则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压强大小比较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小球在BD中漂浮,A中悬浮,C中下沉,
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BD液体的密度大于A和C液体的密度;
因为物体漂浮时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根据F浮=ρgV排可知,D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B中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D中液体的密度最大,
所以根据P=ρgh可知,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D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最大.
故选D.
【分析】(1)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下沉、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悬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漂浮;(2)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漂浮时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3)根据P=ρgh判断液面处于同一高度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
二、填空题
16.(2016九上·宝山期末)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决定的.物体某个面上受到的压力跟该受力面积的比值就等于物体受到的   ;1帕等于    牛/米2。
【答案】压力;压强;1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上的力;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物体间挤压产生的形变效果是由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决定的,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1帕等于1牛/米2。
故答案为:压力;压强;1。
【分析】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强是指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其公式为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17.压强是反映   的物理量.物理学在把    定义为压强;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    有关.
【答案】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压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用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来表示压强.根据p=可知,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故答案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
【分析】此题考查压力与压强的定义,需要通过记忆填空.根据p=分析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8.如图所示,用F=50N的力将质量为1kg、边长为10cm的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若该物体匀速下滑,则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是      N,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是      Pa.
【答案】9.8;5000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1)因物体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
f=G=mg=1kg×9.8N/kg=9.8N;
(2)因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
所以,物体对墙的压力F=50N,
受力面积:
S=L2=(10cm)2=100cm2=0.01m2,
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
p== =5000Pa.
故答案为:9.8;5000.
【分析】(1)物体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G=mg求出该物体受到竖直墙壁的摩擦力;
(2)固体可以大小不变的传递压力,物体对墙的压力等于施加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于物体与墙的接触面积,根据p=求出该物体对竖直墙壁的压强.
1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密度关系是ρ甲>ρ乙,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重为G1、G2的物体或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1、F2(F1、F2均小于物块重力)时,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G1    G2,F1    F2.
【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解:因为甲、乙的质量相等,ρ甲>ρ乙,所以V甲<V乙.
又因为甲、乙都是正方体,所以L甲<L乙,则s甲<s乙.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上重为G1、G2的物体时:
甲对地面的压力:F甲=G甲+G1,
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乙+G2,
因为P甲=P乙,s甲<s乙,所以F甲<F乙,
又因为m甲=m乙,所以G甲=G乙,则G1<G2.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F1、F2时:
甲对地面的压力:F甲=G甲﹣F1,
乙对地面的压力:F乙=G乙﹣F2,
因为F甲<F乙,G甲=G乙,所以F1>F2.
故答案为:<;>.
【分析】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所以本题需要先求出甲、乙两物块的底面积.根据甲、乙的质量关系和密度关系可得出它们的体积关系,因为它们都是正方体,所以就能知道它们的底面积关系.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放上重为G1、G2的物体时,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与G1之和;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与G2之和.因为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积关系就能知道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关系,然后用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减去甲、乙的重力,就可以得出G1与G2的关系.
当在甲、乙两物块上分别施加竖直向上的F1、F2时,此时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甲的重力减去F1;乙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减去F2.因为甲、乙两物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知道甲、乙的底面积关系就能知道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关系,然后用甲、乙的重力减去减去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就可以得出F1与F2的关系.
20.剪刀、斧头要磨得锋利是通过      受力面积,而      压强.
【答案】减小;增大
【知识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因为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所以剪刀、斧头的刃要磨得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而增大压强.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
【分析】根据p=可知,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故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三、解答题
21.李阳同学原来睡在木板床上,最近爸爸为她买了一张席梦思软床,感到非常舒服,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答:仰躺在“席梦思”床上与躺在硬板床上相比,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较大,床对身体产生的压强较小,所以会感觉更舒服些(或仰躺在“席梦思”床上时,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要大些,床对身体产生的压强要小些,所以会感觉舒服).
【知识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人感到舒服是因为受到的压强小,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四、实验题
22.(2016八下·龙华期末)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通过比较   所示实验.
(4)小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
【答案】(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
(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1)实验中,泡沫的凹陷程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用泡沫的形变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相同,压力越大,泡沫凹陷程度越大,故可得结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图甲、丙所示实验符合要求.(4)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没有控制物体间压力相同,所得结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泡沫的形变程度; (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甲、丙;(4)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分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采用转换法,通过泡沫的形变来体现的.(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受力面积的大小是相同的,压力不同,泡沫的凹陷程度不同,由此得出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的关系.(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而压力不同,分析图示实验,然后答题.(4)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要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据此分析.
五、综合题
23.小明拣到一个如图所示的钢锭,他要利用这个钢锭和一块海绵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请你在图甲中画出钢锭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实验中小明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
(3)把钢锭分别如图甲、乙放到海面上观察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来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知识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解析】【解答】解:
(1)过钢锭中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2)如图甲所示,实验中是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作用的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3)根据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可可以看出,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效果不同,故可归纳出的结论是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海绵的凹陷程度;(3)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
【分析】(1)首先找出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即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然后确定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最后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2)实验中,这一效果要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出来,这是转换法的运用.
(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
24.在青铜峡市“中华黄河坛”文化长廊中,有一尊高大的人物雕像栩栩如生,这引起了小华的兴趣,他想测算的雕像的质量以及它对莲花底座的压强有多大,为此,小华从黄河坛文化馆中获取了以下资料:①一枚用同样材质做成的按比例缩小的雕像样品;②雕像的实际高度H;③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获知,雕像与样品的体积比等于它们高度比的立方;在此基础上,小华又找到了天平、刻度尺、一个能够放入雕像样品的大号量筒、细线、清水等器材进行测算.
(1)要测算雕像的质量M,你认为小华至少需要进行哪些操作测量,并用字母表示这些测量的物理量;
(2)请你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测算雕像质量M的表达式;
(3)若莲花底座的受力面积为S,请你写出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的表达式p=      (用已知量、测得量表示).
【答案】(1)解:(1)要测雕像的质量M,首先要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设样品的体积V0;则雕像的体积V=×V0;样品的密度,
雕像密度等于样品的密度,雕像的质量M=ρV=××V0=m
(3)
【知识点】压强
【解析】【解答】解:(1)要测雕像的质量M,首先要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然后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设样品的体积V0;
则雕像的体积V=×V0;
样品的密度,
雕像密度等于样品的密度,雕像的质量M=ρV=××V0=m;
(3)莲花底座的受力面积为S,
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p====.
答:(1)要测算雕像的质量M,需要进行的操作测量有:
①用天平测出雕像样品的质量m;
②用刻度尺测出雕像样品的高度h;
(2)雕像质量的表达式M=m;
(3).
【分析】(1)先测出样品的质量,再测出样品的高度;
(2)根据雕像与样品的体积比等于它们高度比的立方,求出雕像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出雕像质量;
(3)根据p===推导出雕像对莲花底座压强的表达式.
六、计算题
25.(2016八下·北京期中)质量是60千克的人,若他每只鞋底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m2,问:他能否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为什么?
【答案】解:他站立对冰面的压力:F=G=mg=60kg×10N/kg=600N,他站立时与冰面的接触面积:S=2×2.5×10﹣2m2=5×10﹣2m2,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p= = =1.2×104Pa,因为p<2×104Pa,所以他能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答:能站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2×104Pa的冰面上.因为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小于2×104P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人站在冰面上对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 求出他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得出结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