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莫顿 亨特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 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莫顿 亨特(1920-2016),美国心理学家、作家。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作者作品
酷热( ) 灼人( ) 厌倦( )
寻觅( ) 附和( ) 突兀( )
臭椿( ) 怦怦( ) 滑稽( )
嘘声( ) 晕眩( ) 恍惚( )
挪动( ) 凌乱( ) 抽噎( )
气喘吁吁( ) 参差不齐( )
哄然大笑( ) 天旋地转( )
kù
zhuó
juàn
mì
hè
wù
chūn
pēnɡ
jī
xū
xuàn
huǎnɡ
nuó
línɡ
yē
xū
cēncī
hōnɡ
xuán
字词积累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吁吁,形容出气的声音。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良莠不齐liáng yǒu bù qí :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多用于人的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商品、文学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
突兀tū wù: 高低起伏的样子;有时候也多形容情况瞬间变化很快,有陡然突变的意思。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完成如下任务: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厘清写作顺序。
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复述要点: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我”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七月的一天。
空地边的悬崖上。
“我”、小伙伴们、父亲
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去爬悬崖(冒险)
“我”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在父亲的引导下,
终于战胜困难。(遇险)
顺利爬下悬崖 (脱险)
细读课文,品味精彩
1、画出描摹人物心理的语句,体会其真实、细腻的特点。
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心理状态:恐惧。
句子:“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品味心理描写
时间 文中的句子 心理变化
最初
继而
随后
最后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毫无信心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信心萌发
再一次,我做到了。
信心大增
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骄傲、自豪
找出表现“我”的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分角色朗读)填写下表。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 步,就容易战胜了。
1、思考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我”从小体弱多病,不够勇敢,如果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容易感到畏惧,产生退缩的想法,爸爸这样做是怕引起“我”的恐惧、退缩。另外,爸爸有意识引导“我”面对困难时,不要去考虑未知的因素,而应该学会做眼前能做的事,学会分解困难,关注近期小目标,一步步去做,积小步而成大步。
为了把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作者还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1)环境描写的比较精彩。
它先说“暮色开始四合”,然后又是“一片寂静”。本来作者内心就很恐惧了,然后又是一片寂静,他一个人在那个悬崖上,就更显出害怕。环境的描写表现内心的恐惧。因此,妙就妙在环境的描写,很能够表现人物当时的处境。
为了把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作者还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2)用语言描写表现故事的过程,表现人物的性格。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12-21段。)
“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语气多么的亲切,很容易让人接受。因为父亲的鼓励,所以最后才成功的。
从父亲和他的交流,父亲一步一步的引导他怎么去爬下来,然后他一点一点的慢慢去领悟这种走法。
当他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时候,回头去看,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这里的语言描写通过他与父亲的对话完整的表现了出来。
从这里面的对话描写,我们看见了一个多么好的爸爸啊!
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 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语言描写,
父亲“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和“我”说话,分散“我”对危险的注意力,减轻“我”的恐惧,
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体会主旨: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议论。
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 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
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爬下悬崖,克服困难的过程。
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深入探究
1、多角度谈谈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口语练习
2、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从“我”的角度谈克服困难;
从“杰里”角度谈,当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从父亲角度谈,如何引导、教育孩子。
2、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
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冒险
遇险
脱险
板书:“我”的心理变化
无聊、犹豫
害怕、恐惧、尝试
自信、自豪、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