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020-2021)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2020-2021)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1 22:4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全国2020年-2021年两年中考分课分类汇编)
(
专辑解读
)
本专辑以课为线索,分为两部分,对2020-2021年全国各省市120套中考真题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一轮、二轮复习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
2021

)
1.(2021·广西九年级)下列关于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A.都是由纳粹党 B.都是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建立起来的
C.都是通过国会选举产生 D.都是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形成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生活困苦,法西斯正是利用人民对生活的不满而上台,即德国和日本法西斯都是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建立起来的,B项正确;德国是由纳粹党建立政权,不符合日本,A项错误;在日本的法西斯组织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军部法西斯势力,其中的一些军部利用日本社会对政党政治的不满,图谋发动政变,取消资产阶级政党内阁,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因此“都是通过国会选举产生”表述错误,C项错误;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对外扩张,而不是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形成,D项错误。
2.(2021·辽宁九年级)抓住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这一单元确定的主题最确切的是
A.资本主义的转型时期,加强殖民扩展和资本积累
B.世界从和平走向战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C.多元发展的现代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一场危机,两种出路,战争带来灾难,影响战后世界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而德、意、日三国面对经济危机时建立法西斯专政统治,通过对外扩张来转嫁经济危机,故D正确;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 的兴起,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故A错误;一战、二战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故B错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世界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故C错误。综上故选D。
3.(2021·辽宁铁岭·九年级)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事件有
①吞并奥地利②吞并捷克斯洛伐克③吞并埃塞俄比亚④策划九一八事变⑤制造七七事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答案】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 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奧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因此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事件有①②。选项A符合题意;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③排除;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④⑤排除。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1·辽宁铁岭·九年级)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8年,纳粹德国首先吞并的国家是
A.奥地利 B.卢森堡 C.比利时 D.捷克斯洛伐克
【答案】A
【详解】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不久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8年吞并奥地利,故选A;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D错误。BC在1940年投降,排除。
5.(2021·山西晋中·九年级)下列描述的历史史实体现的共同影响是
A.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 B.世界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
C.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 D.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答案】C
【详解】
两则材料说明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其共同影响是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故C正确;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是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故A错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已开始了反法西斯斗争,故B错误;1939年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故D错误。
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九年级)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分别形成于
A.英国和日本 B.德国和日本
C.德国和意大利 D.意大利和日本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分别形成于德国和日本。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2021·辽宁九年级)下图中一位稚气未脱的犹太男孩在高大威武的德国士兵的枪口下举起了双手,脸上充满了恐惧。下列关于这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犹太人是全人类的公敌 B.犹太人是德国的败类
C.犹太人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D.德国纳粹政权掀起了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答案】D
【详解】
根据题干“犹太男孩在高大威武的德国士兵的枪口下举起了双手”结合所学知识,希特勒上台以后,建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政权才哭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剥夺,在纳粹的统治县,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成千上万的包括犹太科学家在内的优秀人士被迫流亡国外,D正确;题干没有体现犹太人是全人类的公敌、犹太人是德国的败类、犹太人制造“纵火案”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
8.(2021·江苏淮安·)下表是1922—1938年的部分大事年表。该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22年 墨索里尼进军罗马,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931年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3年 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5年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 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
1938年 德国吞并奥地利
A.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 B.经济大危机的严重后果
C.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侵略扩张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922年意大利法西斯上台…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1936年日本军人制造兵变,法西斯控制政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及疯狂扩张,故C项正确;德意日三国当时都是独立国家,与民族解放运动无关,故A项错误;墨索里尼上台发生在经济大危机发生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错误。
9.(2021·辽宁九年级)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的是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2021·吉林)下表是“1937年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1937年各 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日本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所以C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于一战后,所以A不符合题意;1949年北约建立,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所以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欧洲德国,无法得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所以D不符合题意。
11.(2021·辽宁抚顺市·九年级)轴心国军事同盟中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共同原因是
A.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凡尔赛和约的惩处
C.国内市场狭窄、资源不足 D.军部控制政府
【答案】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和日本从侵略扩张中寻找道路,均走上法西斯道路,故A符合题意;日本是凡尔赛和约受益者,日本国内市场狭窄、资源不足,在当时的日本军部控制政府,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2021·重庆江北区·九年级)因果联系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事物之间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下列前后史事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的成立
B.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C.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中共七大的召开
D.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是1922年,是受一战的影响。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意大利法西斯专政进一步强化。故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没有因果联系,B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故《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第一国际的成立有因果联系,排除A;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和中共七大的召开有因果联系,排除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因果联系,排除D。故选B。
13.(2021·天津蓟州·九年级)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一些国家建立了法西斯政权,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的欧洲国家有
A.意大利、德国 B.日本、德国 C.西班牙、德国 D.荷兰、德国
【答案】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向罗马进军,建立法西斯政权;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建立法西斯专政。A正确;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但日本是亚洲国家,B排除;西班牙没有走向对外侵略扩张活动,荷兰没有建立过法西斯政权,CD排除;故选A。
14.(2021·北京石景山·九年级)示意图能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下面示意图中“?”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
A.实施五年计划 B.开展工业建设
C.对外侵略扩张 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C
【详解】
根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德意日则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对外侵路扩张,转嫁危机。故选项C符合题意;苏联于1928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开展工业建设,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美国于1933年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2021·辽宁铁岭·九年级)下列事件中属于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是
A.策划九一八事变 B.制造七七事变 C.吞并埃塞俄比亚 D.吞并奥地利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所以属于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是D,D项符合题意;AB项与日本法西斯侵略有关,排除;C项与意大利法西斯有关,排除。故选D。
16.(2021·河北石家庄·九年级)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8—1937年,苏联开展工业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 1920—1930年,印度的甘地发起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C.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世界 D.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19——1922年,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一战后的世界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而题干表格中的大事件正是在该体系下发生的,所以他学习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B项符合题意;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时间应是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表述不全面,排除。故选B。
17.(2021·湖南常德市·九年级)以下是一场知识竞赛中一个竞赛模块的主要内容,该模块的主题是
1931年9月18日,日本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 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A.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法西斯国家的对内统治 D.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表格中的大事年表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法西斯国家的形成与扩张。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德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紧接着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并发动侵华战争。故选D;AB说法都具有片面性,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8.(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和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策源地,故D项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军事侵略集团,故A项不符合题意;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B项不符合题意;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9.(2021·广东)“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父亲是犹太小工厂主。二战前,他多次参与和平运动,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导致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
A.霸权主义的威胁 B.殖民列强侵略 C.分裂分子的打击 D.法西斯的迫害
【答案】D
【详解】
根据“纳粹于1933年查抄了他在柏林的住所,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可得出他是由于德国纳粹的迫害而移居美国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20.(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九年级)1937年,德意日初步结成轴心国集团。墨索里尼解释说,“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国家,都可以围绕着这个轴心运转”。实际上,轴心国集团的性质是
A.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 B.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
C.在全世界侵略扩张的法西斯组织 D.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意、德、日三国同是法西斯国家,都积极对外侵略扩张。20世纪30年代后期,意、德、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称霸世界,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故选C项;轴心国集团成立的目的为了实现各自的侵略野心,并把矛头指向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抵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称霸世界,排除A项;轴心国集团是军事侵略集团,对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因此,它既不是推动国际合作与和平的组织,也不是推动地区和平发展的区域性组织,排除BD项。
21.(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年)实施时期,正是西方经济一团糟的时期,面对这种糟糕的状况,美国借鉴了苏联的一些做法,顺利的渡过了难关。一些国家则走上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道路,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下列对此材料的理解中恰当的是( )
A.苏联建设成就显著成为世界最强工业国 B.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C.美国借鉴苏联做法彻底消除了危机根源 D.西方国家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而团结一致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从美国开始,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对德国和日本也造成巨大损失,为转移经济危机带来的矛盾,德国、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德国纳粹党上台,希特勒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日本建立起军部法西斯专政。德国、日本分别成为欧洲和亚洲的世界大战策源地,所以对此材料的理解中恰当的是B,B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建设成就显著,但不是世界最强工业国,排除;C项美国借鉴了苏联经济建设的国家干预经济或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实行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逐渐摆脱了危机,但不能彻底消除危机根源,排除;D项西方国家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并未团结一致,美国实行新政、德日走法西斯道路,排除。故选B。
22.(2021·江苏苏州·九年级)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扶植建立伪满洲国
C.日本制定《国策基准》 D.广田弘毅建立法西斯专政
【答案】D
【详解】
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D符合题意;AB项事件发生在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之后,排除;日本制定《国策基准》不是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C排除。故选择D。
23.(2021·山东滨州市·九年级)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D.第二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形成
【答案】D
【详解】

24.(2021·河南九年级专题练习)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和日本走向了法西斯道路。加强军费开支,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C符合题意;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于一战之前。A不符合题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于一战后。B不符合题意;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希特勒上台后,陆军扩建计划包括建立2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支装甲部队和1个轻装师;日本广田内阁上台后,陆军提出了6年内增建41个师团、142个航空中队的计划。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的上述行为( )
A.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B.主要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
C.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标志轴心国集团形成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准备侵略战争,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A项不符合题意;德国和日本法西斯扩军备战是为了对外发动侵略战争,B项说法错误;1936年11月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该协定,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根据材料分析试题的考向、指向,把握材料的主旨意思是解题关键。
26.(2021·山东潍坊市·九年级)下图是德国政府于1934年散布的政治宣传地图,图下方的德文是“一个小国正在威胁德国”。这一颠倒黑白的谎言1938年后就被德国的哪一侵略行径彻底戳穿
A.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B.以闪电战突袭波兰
C.进攻斯大林格勒
D.发动太平洋战争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法西斯本质显现出来,A项符合题意;BC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是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行为,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2021·河源市第二中学九年级)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三头怪兽”指
A.德.意.英 B.德.意.日 C.德.意.法 D.英.日.意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 “三头怪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同盟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1940年日本加入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是轴心国集团的成员,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具备分析图片选择题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结合法西斯势力的发展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轴心国集团,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8.(2021·甘肃九年级)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 )
①意大利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②德国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④“轴心国集团”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希特勒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掌握德国的政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上台,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标志着第二次世界亚洲策源地形成,②③符合题意;①④的内容不是世界大战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9.(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当今世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那么,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
B.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C.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
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
【答案】B
【详解】
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主要是影响经济的发展,与威胁和平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德国和日本相继建立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威胁了世界和平。故B符合题意;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不是单指20世纪30年代后期,故C不符合题意;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0.(2021·辽宁九年级)20世纪30 年代世界大战的欧洲、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①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②1933年希特勒上台
③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④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所以答案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2021·包头市第三十五中学九年级) 材料一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的目标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以英国和德国这两个主要对手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编白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1)根据材料一和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对大战爆发前的英德矛盾进行说明。
材料二一战后的两次会议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1921年,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剧萎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负债累累。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为了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对外扩张。
——节选自部编九年级《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19世纪中期起,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大约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为了进一步发展,它需要从海外获得大量原料和市场,这严重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德矛盾日益尖锐
(2)一战后的会议中都利益受损;都遭受1929——1933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日益膨胀。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交战双方都把整个世界作为其争夺的自然边界”,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由“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可知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为了进一步发展,它需要从海外获得大量原料和市场;由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可知德国需要从海外获得大量原料和市场,这严重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德矛盾日益尖锐。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从19世纪中期起,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大约到19世纪未20世纪初,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英国,但它占有的殖民地却很少,为了进一步发展,它需要从海外获得大量原料和市场,这严重损害了英国利益,英德矛盾日益尖锐。
(2)根据材料二“一战后的两次会议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使战败的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德国失去了大量领土和海外殖民地,其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因此一战后的会议中都利益受损;由“德国的工业产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农业产量下降近30%,失业人数超过600万……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国内外矛盾激化”,可知遭受1929——1933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处境与日本的处境相同之处,在于一战后的会议中都利益受损;都遭受1929——1933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日益膨胀。
32.(2021·上海静安区·九年级)根据提示,完成以下学习单。
学习单
(1)环节一:观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示意图”,20世纪20、 30年代,经济危机严 重的国家除亚洲的日本外,其他国家主要分布于 洲和 洲。此时,苏联正在进行 ,基本未受经济危机影响。
(2)环节二:从以上材料可以探知面对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分别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3)环节三:若以“危机与应对”为研究主题,你认为以上哪些材料最具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答案】(1)欧洲;北美洲;两个五年计划
(2)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等;英国制定紧急关税法等;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3)AC;属于第一手史料
【详解】
(1)根据“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 30年代,经济危机严 重的国家除亚洲的日本外,其他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此时,苏联正在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基本未受经济危机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应对经济大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等;英国制定紧急关税法等;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最具史料价值,材料中“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1933年)”“美国流行歌曲《兄弟,能给我一毛钱吗》”属于第一手史料。BD不属于第一手史料。
33.(2021·新乡市·河南师大附中九年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
材料二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各自寻解之道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德、日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威胁。
(1)据材料一表格,说明此次经济大机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施有何不同 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各种危机和挑战,从上述国家面对经济危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我们能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
【答案】(1)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不同: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影响:罗斯福新政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范例;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3)启示: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美国、德国、日本、资本主义世界”可得出经济大机的特点:波及范围广;根据材料一表格“工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缩减、失业人数”可得出经济大机特点:破坏性大。
(2)根据材料二“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调整了19世纪以来的自由主义经济政治,尝试发挥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中的调整作用”。与此同时。德、日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体制,走上了对内独裁与对外扩张之路……。”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模式;德国和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罗斯福新政为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范例;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威胁了世界的和平。
(3)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哪些危机或挑战 本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各个国家应该加强国际合作,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
2020

)
1.(2020年重庆B)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是发表于1939年4月的一幅由英国人创作的漫画《德国永远不会被包围》。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A.德国全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德国避免了经济危机的打击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以打击德国
D.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
【答案】D
【解析】漫画反映希特勒试图控制世界的信息,可见德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故D符合题意;德国全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年9月1日,排除A;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无法避免经济危机的打击,排除B;欧洲第二战场是1944年开辟的,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
2.(2020年山东济宁)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世界各国人民奋起抗争。下列历史事件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
C.德国突袭波兰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答案】A
【解析】
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A符合题意;1935年,意军入侵埃塞俄比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西斯势力侵略扩张和促进战争威胁的重要事件,排除B;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二战爆发,排除C;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宣告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排除D。故选A。
3.(2020年湖南湘西)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B.1933年希特勒上台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军部是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C项符合题意;意大利法西斯上台是在1922年,排除A;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排除B;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后对外侵略的表现,排除D。故选C。
4.(2020年湖南怀化)法西斯是世界上最凶狠的敌人,它们反人类、反社会。我们要牢记历史,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历史上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有
A.英、法、俄
B.苏、美、英
C.德、意、日
D.英、法、荷
【答案】C
【解析】
【考查点】:法西斯国家
【解题思路】:依据题干中,“坚决反对法西斯暴行”“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可知要反对法西斯暴政,首先知道法西斯国家有哪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影响,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阶级矛盾激化。1922年意大利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建立法西斯政权;在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国内矛盾激化,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建立法西斯专政;在经济的打击下,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法西斯组织。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C符合题意;A项英、法、俄;D项英、法、荷等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没有选择法西斯道路,没有成为法西斯国家,排除;B项中的“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阶级剥削、压迫,排除;
5.(2020年辽宁辽阳)20世纪3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
A.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
B.宗教纷争严重
C.不同意识形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
D.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答案】D
【解析】
考查点:世界贸易组织。解题思路:紧扣“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结合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回答。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政权,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的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和日本对外侵略扩张,成为20世纪3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故D符合题意;德国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不是20世纪3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A;宗教纷争严重不会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排除B;不同意识形态的两大阵营的对抗与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有关,出现在二战后,排除C。故选D。
6.(2020年陕西)公元前31年 ______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______趁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答案】屋大维 墨索里尼
【解析】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大权,这实际架空了元老院,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独裁统治应运而生。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试卷第2页,总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