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0-2021)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2020-2021)二年中考历史真题分课分项详解(九下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1 22: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全国2020年-2021年两年中考分课分类汇编)
(
专辑解读
)
本专辑以课为线索,分为两部分,对2020-2021年全国各省市120套中考真题整理、归类,提供详尽解析,是备战2022年中考一轮、二轮复习的绝佳复习资料,中考真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研究中考真题,把握其规律,在复习备课时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欢迎下载使用。
(
2021

)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东欧剧变在政治上的表现
A.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B.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C.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答案】A
【详解】
20世纪80 年代末,东欧政局开始动荡,东欧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故A项正确;西方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排除B项;C属于经济举措,不符合政治上表现,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苏联时期,在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的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进行经济改革,其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提倡种植玉米”,大力垦荒,故B项正确;斯大林主要集中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方面,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工业化方面,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先在经济方面改革之后再政治方面改革,最终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D项错误。
3.(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历史学习,出现“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两极瓦解”等关键词,由此判断该同学在探究( )
A.罗斯福新政 B.诺曼底登陆 C.经济全球化 D.苏联解体
【答案】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国民经济严重失调。为改变这种现状,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后,加剧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题,标志着美苏谅解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正确;为应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A排除;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B排除;经济全球化是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题干问题无关,C排除;故选D。
4.(2021·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体制 B.依据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C.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答案】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苏联解体、东欧局变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能因社会主义制度僵化而陷入绝境,故B正确;苏联早在斯大林时期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军事方面,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国民经济呈现畸形发展状态。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以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局势迅速失控,最终导致苏联解体。ACD是苏联解体原因,故错误。综上故选B。
5.(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1991年底,促使美国成为唯-超级大国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成立欧盟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级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故D项正确;杜鲁门主义出台是194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6.(2021·四川广安·中考真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的改革只是对苏联进行小补小修,缺乏正确的改革理论和政策指导,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故选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赫鲁晓夫改革是在社会主义时期,A错误;B是斯大林时期,不符题意,排除B;20世纪90年代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美国“新经济”发展迅速,C错误。
7.(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王色旗"(俄罗斯国旗)的图片,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B.剖析美苏争霸的形成原因
C.理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答案】D
【详解】
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图片不能说明苏联发展的历史,排除A;图片没有美国的国旗,不能分析美苏争霸形成的原因,排除B;世界格局多极化涉及日本、中国和西欧国家联合等,排除C。故选D。
8.(2021·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从下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发展速度下降 B.商品经济不够发达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民众生活得到提高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表格数据可知,与1961~1965年相比,1981~1985年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的相关指标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可以得出进入80年代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下降,A正确;题干没有反映苏联两个时间段商品经济的相关情况,无从得出商品经济不够发达,B排除;当时苏联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应该是指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造成农业、轻工业水平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依据题干数据可知1961~1965年间农业总产值的指标还高于工业总产值,因此无从得出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国民收入的指标呈现下降的趋势,无从得出民众生活得到提高,D排除。故选A。
9.(2021·湖南衡阳·中考真题)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经济改革,但成效都不大,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纠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改进新经济政策不足之处
C.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
【答案】C
【详解】
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都是对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调整,但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颁布之后就结束了,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所进行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与列宁施行的新经济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在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期间,一直坚持一党专政的局面,并不存在多党制,故D项错误。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0.(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四史”中的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部鸿篇巨著,无数先辈为它写下了精彩篇章。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上高高举起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从空想到科学)
(1)发表于1848年的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伟大著作是什么 这一科学理论的诞生有何意义
(从理论到实践)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这场革命的领导者是谁
(从一国到多国)
(3)世界风云激荡,举出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经典战役。革命薪火相传,新中国成立有何国际意义
(从曲折到奋起)
(4)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几位
(5)学史明理。通过上述问题及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发展史,谈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十月革命
列宁
(3)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举出任意一例即可得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戈尔巴乔夫改革 第二位
(5)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联作出重要贡献。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1945年的柏林战役,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
(5)通过对社会主义发展史部分问题的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我的感想有: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一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探索具有中国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等。
11.(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铸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合作才能共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这个整体便在各种矛盾和冲突中,以及对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材料二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2017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他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历史教训是:一意逞雄的国家,等于是放弃了从容崛起的主动,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由此引发了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两次重大事件后,他们是如何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对世界发展有何共同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什么行动?对整个战争起到了什么作用?后来在军事和政治上分别有何体现?(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哪个国家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为当今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拟一个时代主题。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战后,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2)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军事上:诺曼底登陆、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政治上: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3)苏联;苏联解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西方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占有明显呈现出列强争雄的阶段性.”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时间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形成两极格局。由此可知,西方国家通过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在“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中求平衡、求发展”的。根据所学知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两极格局都暂时协调了各国的关系,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2)根据结合所学知识,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所以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了的行动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极大的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加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所学知识,《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后,在军事上法西斯国家联合的例子是:诺曼底登陆、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参加对日作战。政治上的表现是召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
(3)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后期,苏联的兴衰最能说明“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而且“一意逞雄的国家……最后的结果并不美好”。二战后,苏联成为超级大国之一,苏联试图凭借自身的实力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与美国展开争霸,经常干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后来甚至出兵阿富汗,它的这种一意逞雄的做法,耗尽了国力,最终导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根据以上材料反映的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联解体等,可以为当今世界拟一个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
(
2020

)
1.(2020年贵州铜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下列史实与之无关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东欧剧变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与之无关”,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建立了欧洲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C符合题意;赫鲁晓夫改革是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A排除;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使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属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BD排除;故选C。
2.(2020年江苏扬州)1991年,强大-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它使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但,苏联模式也有严重弊端,农轻重比例失调,这一点长期得不到解决,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故B符合题意。A在1921年开支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故不符合题意;C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D是冷战的表现之一,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年河北)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谁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呢 “□”应是
A.苏联
B.美国
C.俄罗斯
D.法国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他们既感受到了旧制度所带来的压力,又体会到了新制度所带来的辛酸”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在法理上继承了苏联,国家制度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俄罗斯人民承受了巨大的动荡,故C符合题意;苏联,1922到1991年,是冷战的主要参预者,不是冷战失败的承受者,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从1783年以来,一直是资本主义制度,现在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从1789年以来,一直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年辽宁辽阳)1991年,苏联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这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A.两极格局结束
B.柏林危机
C.非洲17国独立
D.掀起拉美独立运动
【答案】A
【解析】
考查点:苏联解体。解题思路:紧扣“1991年,苏联的红旗悄然落下”可以判断是1991年苏联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故A符合题意;柏林危机的时间是1948年,排除B;非洲17国独立是1960年,排除C;拉美独立运动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故选A。
5.(2020年广东)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执行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6.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经济体制僵化
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
D.社会性质改变
【答案】A
【解析】
根据图表所给数据可知,“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劳动生产增长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体制僵化,阻碍苏联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故A正确;中苏关系破裂是外交方面,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故排除B项;欧共体的扩大与苏联经济发展无关,故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故选A。
6.(2020年福建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但改革步子不大,国家统得仍然过多,吃“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
【答案】(1)趋势: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滑坡。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
【解析】
(1)第1问:根据材料一“1966—197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达4.2%……进入70年代,农业增长率滑坡。1971—1975年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仅为0.8%,1976—1980年为1.9%.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滑坡。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农业落后的根源是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滞后。
7.(2020年湖北荆门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行经济政治改革,但总体效果不佳。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严重滑坡,消费品全面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同时,苏联各民族的积怨被煽动起来,民族之间从群殴、械斗,发展到武装冲突。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3)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解析】(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根据“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实行经济政治改革,但总体效果不佳”可归纳出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的原因还有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8.(2020年湖南湘潭)俄国(苏联)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追寻大国梦想,苦难与辉煌交织的历史。
请回答:
(1)俄国的近代化始于哪一事件 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2)1921年,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列宁采取了哪-政策 该政策的哪内容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列举一例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造成1991年苏联解体的制度根源是什么
(4)通过对俄国(苏联)历史的学习和理解,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和教训
【答案】(1)事件:彼得一世改革;条件: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资本。
(2)政策:新经济政策;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事例:1943年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或: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柏林);根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4)制度革新促进社会进步与国家发展;制度革新要立足具体国情,适时调整政策;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
(1)事件: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条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因此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也扩大了俄国国内市场,同时大量的赎买金也转化为资本,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策:1921年苏联卫国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因此1921年春,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有利于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事例:1943年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或者列举1945年4月底苏军攻占柏林等事件也可;根源:造成1991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矛盾和成为,因此其制度根源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4)可以围绕彼得一世改革、新经济政策,从积极性的角度总结启示,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总结教训。
9.(2020年四川广安节选)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成效不大和苏联模式有什么关系?
【答案】(4)关系:他们的改革未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未从根本上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所以改革成效不大。
试卷第2页,总15页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