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8:1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2
0
2
1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上册
9 古诗三首
  学习内容
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
3.背景资料。
4.认写字词、理解词语。
第一阶:课前预习
课文大意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自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显的语言,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这首诗格调清新,抒发了诗人对傍晚江畔秋色的喜爱之情。
课文大意
《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七言绝句,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同时还蕴含着人生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课文大意
《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雪和梅,借梅雪争春告诉我们:雪和梅各有各的特点和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
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文学成就: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主要作品:《池上》《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观刘麦》《长相思》等。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
其为“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
突出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其父苏
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主要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赠刘景文》《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作者名片
生平简介:卢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自号梅坡,诗风平易。 擅长写植物,喜欢咏花,极其喜欢梅花。
名言佳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偷梅一段香。(《雪梅》)
主要作品:《雪梅》《春游》《柳絮》《茉莉》等。
写作背景
  
《暮江吟》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对大自然的热爱,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题西林壁》这首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雪梅》这首诗作于初春,梅花开放,作者与友人赏玩之时。
山峰
梅花
残阳
背景资料
会认字
日暮 琴瑟 吟唱 难题 侧面
山峰 庐山 缘故 降服 风骚
费用 胡须 逊色 运输


fēng
yín
yuán


xiáng
fèi
xūn

shū

sāo
我会认
形声字,“日”是形旁,“莫”是声旁。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

古文字形:太阳四周都有小草,表示太阳落进草丛。
暮色苍茫
我会认

瑟:一种古拨弦乐器。形似古琴,通常有二十五弦。常与琴合称为“琴瑟”。
琴和瑟两种乐器演奏声音和谐,常用“琴瑟”表示夫妻融洽的感情。


表示“投降,归顺”“降服,使驯服”时,读xiáng,如,投降、降龙伏虎;表示“下落,落下”“使下落”时,读jiàng,如,降雨、降格。
多音字

(xiáng)
降服
(jiàng)
下降

(sì)
相似
(shì)
似的
易读错
“瑟”是平舌音 ,不是翘舌音;
“输”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庐”读lú,不读nú。
会写字












结构:
部首:
易错提示:
左右

右边是“今”,不是“令”。

书写指导
易写错


下面是“日”,不是“目”。
右部不要漏写中间的短横。
   学习内容
第二阶:阅读理解
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②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文中指阳光斜照在水面上。



③瑟瑟:这里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意: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青绿色,一半呈现红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青绿色
受光少
红色
受光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④可怜:可爱。
⑤真珠:这里指珍珠。
诗意: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天空。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季节

比喻
把“‘露珠”比作“珍珠”,把“‘初三的弯月”比作“弯弓”。
新月初升的夜景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通过对“露”““月”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真珠
露珠
月似弓
傍晚
入夜
夕阳 斜照江面
江水 半绿半红
秋江夜晚的吟唱
结构图示
露水 犹如珍珠
暮江吟
月亮 好似弯弓
江上美景
景色迷人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①岭:山脉。
②侧:旁。



③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所见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说明诗人在庐山时,每到一个地方都在仔细地观察、欣赏。但由于观察的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见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为下文的说理做好了铺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④识:知道,认得,能辨别。
⑤庐山真面目:庐山:在江西,是我国的名山之一。庐山的真实面目。比喻事情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⑥只缘:因为。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因果倒装句式
诗人正身处庐山之中,所以无法看到庐山的全部面貌。
启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写景
明理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赞美庐山奇景
结构图示
不识—真面目
题西林壁
只缘—此山中
变幻莫测
寓意深远
远近高低—不同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①降:服输。
②骚人:诗人。



③阁:同“搁”,放下。

④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意: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具有早春的特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因为很难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拟人
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梅与雪竞相争春比美的景象
二者难分高下
梅雪争春图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⑤逊:不及,比不上。
诗意: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差的不多
洁白无瑕,没有香气


芬芳高雅,不够洁白
“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
雪梅
起因
梅雪争春
雪与梅相得益彰
结构图示
结果
阁笔评章
难分高下
梅逊雪三分白
雪输梅一段香
各有所长
  学习内容
第三阶:方法学用
对比阅读
对比阅读
不同点 题目 代表性的景物 写法 情感
《暮江吟》 江水 露珠 弯月 借物抒情 喜爱 赞美
《题西林壁》 庐 山 借物喻理 赞美 启智
《雪梅》 雪 梅 借物喻理 情趣 理趣
相同点:三首诗描写的都是自然景物,诗人在细致观察后,借助自然景物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每首诗前两句以写景为主,后两句以抒情或说理为主。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生字检测。
(2)课文内容检测。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课后习题1
这三首诗都是七言绝句,朗读时都是二二三的节奏。朗读第一首诗,可以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读出画面美;第二、三首诗从描写景物到感悟道理,可以先读好诗人对景物的观察,理解诗意,再通过学习朗读体会诗中的道理,读出自己的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课后习题1
背诵时,第一首可边看图片边回忆诗句;第二首可抓住表示角度的关键词,体会先景后理的特点,以帮助记忆;第三首可通过对比体会梅、雪的特点,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默写《题西林壁》这首诗时,要注意“题”不要写成“提”;“低”下面有一个点,不要丢掉;“真”里面是三横;“此”不要写成“些”。还要注意“壁、侧、峰、缘”这几个字的写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题西林壁》。
课后习题2
残阳贴着江面照射过来,好像“铺”在江上一样,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此时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青绿色。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后习题3
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梅花比不上雪花的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缕清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随堂检测
一、结合语境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我们有办法让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
2.这个仿制品跟真的似( )的,似( )乎很难看出毛病。
3.那家店铺( )新开张,门前铺( )上了红地毯。






jiàng
xiáng
shì



  
随堂检测
二、根据意思写诗句。
1.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红艳。
2.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样子都各不相同。
3.梅花比不上雪花晶莹洁自。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梅须逊雪三分白。
原文片段
学习内容
第五阶:课外拓展
诗词中的“梅”文化
课外拓展
1.寄情相思的信使: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司马光《梅花三首》)
2.向往山村的隐士: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陆游《雪中寻梅》)
3.高洁脱俗的君子: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诗词中的“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