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二上地理 第二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能力
一、解答题
1.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是地质历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的,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图甲为桌山位置示意图,图乙为桌山景观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二、复合题
2. 在一片叫作“鲸之谷”的埃及沙漠中,散落着鲨鱼牙齿、海胆刺、巨型鲶鱼的化石。结合“鲸之谷”中的一幅图片,完成下面两题。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鲸之谷”沙漠中海洋生物化石的存在说明了该地区( )
A.海面曾相对上升
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陆地曾相对上升
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目前图示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风化作用
D.生物作用
3. “巨人之路”是位于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 1986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廷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图 Ⅰ 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图 Ⅱ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图 Ⅱ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4.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下图示意四种地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图示四种地貌的成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形成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冰川沉积
(3).与图中挪威峡湾海岸成因相同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三角洲
D.西北地区
5. 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 )
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
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2).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
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
6.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两题。21cnjy.com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7.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 25℃ 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2).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8. 某中学地理兴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在野外研学时观察到如下图所示景观,陡峭的山体下和坡麓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碎石堆(图中虚线以内部分),呈上尖下圆的锥状,系山体碎石长期掉落后堆积而成。组内同学对这种独特的地貌十分感兴趣,带队老师告诉同学们,这种地貌叫作“倒石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出于安全考虑,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未能到达“倒石锥”锥体观察其细节,有同学推测“倒石锥”的表面堆积物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应为上细下粗的构造。其推测依据的指标最有可能是( )
A.碎石的质量
B.碎石的磨圆度
C.碎石的岩性
D.碎石掉落前的海拔
(2).导致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搬运
(3).该地理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据图推测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www.21-cn-jy.com
A.攀登雪莲之乡
B.寻迹京杭大运河
C.探秘绿岛椰林
D.发现曾经的北大荒
9.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2).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答案
第一部分
1
地质历史时期,长期的堆积作用使浅海海底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平坦的沉积岩;在海底地壳运动中发生断裂,沉积岩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保持顶部平坦;形成陆地后,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www-2-1-cnjy-com
【解析】
在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一定要从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方面说明。由材料可知,桌山是地质历史时期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的,山体由石灰岩(沉积岩)构成。山体的石灰岩经历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先形成于海洋之中;而后在内力作用下,海底岩体断裂后整体抬升露出海面,形成桌山雏形。然后,又受到长期的外力作用,才使其顶部变得像桌面一样平。
第二部分
2 (1) C
【解析】
多种类型的海洋生物化石在埃及“鲸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谷”被发现,说明“鲸之谷”所在地在地质历史上曾经是海洋,后来在地壳运动中,地壳上升,海水后退,形成陆地。C 正确。【来源:21cnj*y.co*m】
(2) B
【解析】
目前图示地区位于气候干旱的沙漠中,动植物稀少,河流径流量小,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故选 B。
3 (1) B
【解析】
由材料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为玄武岩,属于岩浆岩。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2-1-c-n-j-y
(2) D
【解析】
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岩,是岩浆岩之一;这些玄武岩石柱长期遭受海水侵蚀,类似巨型石阶,被称为“巨人之路”,故选 D。【出处:21教育名师】
4 (1) B
【解析】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云南石林是流水化学溶解侵蚀形成的,都属于流水侵蚀,B 正确;沙漠由风力堆积形成,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版权所有:21教育】
(2) C
【解析】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力作用显著,沙漠中的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的结果。
(3) A
【解析】
挪威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形成的,选项中的四个地区,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山地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地貌分布较多。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 (1) C
【解析】
、读图可知,丙地年降水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 500mm 以上,生物资源丰富,而甲地年降水量低于 200mm,沙漠广布,生物分布很少。因此,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2)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石棉主要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形成的,接触带的原有岩石受岩浆高温、高压影响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可见分布在原有岩石与侵入岩接触带的石棉矿属于变质岩,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21*cnjy*com
6 (1) B
【解析】
构造运动即地壳运动,它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高低起伏,而山前平原地势平坦,A 错;材料显示,霍林河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山前平原主要是河流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B 正确;该地纬度不是很高且海拔较低,山前地带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C 错;该地风力较大,但风力作用不可能形成平原地貌,而是形成沙丘、风蚀洼地等,D 错。
(2) C
【解析】
根据题干,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与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密切相关,而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地面整体下降,与局部地区的洼地形成原因不符,A 错;断流期间,基本无流水侵蚀,即使有流水侵蚀,侵蚀地貌多呈线状分布,与洼地地貌不符,B 错;山前平原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河流断流期间,气候变得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加强,原来堆积的泥沙局部疏松处被风不断侵蚀,形成洼地且数量增多,C 正确;该地有冻土分布,有冻融现象,但断流期间,土壤水分减少,冻融作用会减弱,D 错。
7 (1) B
【解析】
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常见的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变硬形成的,故选 B。
(2) D
【解析】
读图可知,在花岗岩表面淋上 2 ( http: / / www.21cnjy.com )5℃ 左右的水后,岩石内 10cm 温度从 55℃ 降低到约 48℃,变化较慢;岩石表面温度从 56℃ 降低到约 36℃,变化很大。可见,岩石表层温差大易导致岩石崩解破碎,故本实验模拟的是风化作用,属于物理风化,D 正确。2·1·c·n·j·y
8 (1) A
【解析】
材料显示,“倒石锥”是山体碎石长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掉落后堆积而成的,颗粒大、质量大的碎石因受重力影响滚落时惯性大,滚落的距离远,能够到达“倒石锥”边缘,颗粒小、质量小的碎石滚落时惯性小,滚落的距离近,只能够到达“倒石锥”顶部或中部。可见,“倒石锥”上细下粗的构造与碎石的质量关系最密切,A 正确。碎石的磨圆度都较差,岩性都一样,掉落前的海拔基本相同。
(2) B
【解析】
低海拔地区山坡上岩体逐渐破碎主要是温度变化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致岩石分崩离析的结果,高海拔地区岩石破碎还要考虑到冻融作用对岩石的破坏,这些破坏作用都属于风化作用。
(3) A
【解析】
兴趣小组沿途发现多处“倒石锥”,地势陡 ( http: / / www.21cnjy.com )峭的高山地区风化作用突出,多山体碎石,掉落后易形成“倒石锥”,据此可以推知该兴趣小组研学旅行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攀登雪莲之乡,雪莲位于我国西部高山上部,其所在地区易形成“倒石锥”。
9 (1)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
天山山脉是地壳隆起形成的,吐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番盆地是地壳断裂凹陷形成的,形成二者的内力作用都是地壳运动;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沙丘地貌主要是风力堆积形成的。
(2)
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作用有关。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解析】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与风力作用有关,但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又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