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主题阅读提升卷——自然之趣
班级: 姓名: 建议时间:30分钟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材料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材料三:诗句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句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诗句3: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1. 以上三则材料描写的是________(季节)的景色,用一个两字词语形容这样的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阅读材料三,完成下表。(5分)
诗句 描写的主要景物 选择素材
1 听雨声、看卖花
2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结合起来, 请你将两则材料中表现人物活动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2分)
4. 材料二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 你最喜欢哪一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凝视着它,忽然领悟到:这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觉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擦拭得非常干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或许是嫌这儿过于寂静吧,它们伸长脖颈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sì shì)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大海”泛起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村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锦缎时,村里各家屋顶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骑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大雁。村里的孩子们立刻闭上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砰!砰!”地喝(hē hè)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飞去。(有改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摘抄下来,并说说它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用____________来比喻____________。
在作者描写的景物“天空、小池塘、白鹅、枫叶、大雁”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6分)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里的景色,其中第一句是________描写,第二句是________描写,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4分)
把景物描写具体。(3分)
山谷里枫叶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wěnɡ)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②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mò)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③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不齐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英语小提琴的音译)上奏着的名曲。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蓊蓊郁郁”的近义词是( ),“参差不齐”的近义词是( )。(2分)
A.郁郁葱葱 B.郁郁寡欢 C.东倒西歪 D.杂乱无章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6分)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1)第①句运用了______(填序号),表现了荷叶______。
(2)第②句运用了______(填序号),把叶子和花的颤动比作______。把静态景物转化为______景物来写,更传神、生动与具体。
(3)第③句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这本来是______(填序号),但句中把月光比作______,“______”字化静为动,表现了月光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读例句,照样子进行扩写,把景物写具体。(3分)
例:月光照在叶子和花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荷塘四面都是杨柳。
扩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下列关于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静态描写是指描绘人物、景物静止状态下的情景,比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写出了莲叶之密。
B.动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在运动中的状态的描绘,如文中“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浮”字写活了雾的轻飘、朦胧。
C.静态描写要赋予描写对象生气和活力,动态描写要写出描写对象的静谧之美。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 池
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有这种感觉。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被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的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的山名叫“博格达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的天山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偶然一阵微风从空中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地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倒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媚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地、细细地欣赏这幽美的风景。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融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云杉,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的确,天池是非常美的。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风声和动听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被这山和湖所吸收了,静得使你连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儿声音,来打破这宁静。但在宁静之中却似乎回旋着一支无声的乐曲,我不知它在哪儿,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这乐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贝多芬,只有贝多芬的深沉和雄浑,才和天池的风度相称。是的,在天池的一日我的心情是宁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有改动)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或名句。(2分)
(1) 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时虽然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动静结合,使天池的美景跃然纸上。(2分)
判断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3分)
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天池的宁静,也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
B.短文说“这乐曲”不是莫扎特、舒曼,而是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比他们有名气。
C.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人在画图中”概括出了作者在天池的感受。
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初冬
初冬的雨丝轻柔地洒在我们的脸上、身上,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着这雨中的景致。树木依然呈现出秋末的景象,完全没有冬天给人的破败凋敝的感觉。地上的小草还挺精神地长着,在这如茵的绿色中,还有几朵不怕冷的小花在零星地开着,向即将来临的寒冬释放着最后的活力。雪松、女贞等四季常绿的植物还是一片葱郁,我喜欢的苦楠却只剩下圆鼓鼓的略带土黄色的果实了。一阵风袭来,忽见路旁的金枝槐的叶子如雪片般飞舞起来,最后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便潇潇洒洒地飘落在了我们的脚下。看到这一切,我不但没有感觉到冬的萧瑟,反而觉得这是一种蛮有风度的灵动之美,仿佛一个失去了青春韶华的女人,即使有一天她要走向衰老,也依然会优雅地老去。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抬眼望去,那片枫林像一个盛装颜料的调色盘,将斑斓炫目的色彩一下子端到我们面前:大红、深红、淡红、橘黄、紫色……简直是应有尽有。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
山腰之上,黄栌树丛生,枝叶如云,层林尽染。爬至山顶,沐浴着大自然的风雨,有种神清气爽的感觉,我们不由得做起了深呼吸。当要下山的时候,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于是我们同撑着一把小伞,走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没有了尘世的繁杂,没有了城市的喧闹,这里仿佛成了一块难得的人间净土。
下了小山就可以观赏景观河。河两岸深绿的垂柳拂动着柔软的枝条,倒映在河面上,使河水也染上绿色,仿佛一河翡翠向东奔流。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搭石,一道道玲珑别致的木桥,一座座凹凸不平的假山,一块块多姿多彩的鹅卵石,再加上雨雾笼罩的美妙意境,怎能不使人想起绰约江南、迷人水乡的美丽画面呢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应有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清气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描写了什么场景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各举一例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这句话
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春季 美丽/美好(意思对即可)
2. 春雨、杏花
潮水、明月 观潮水、赏月
蝶、蜂 蜂蝶花间飞舞
3. 斜风细雨不须归。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4. 比喻 拟人 排比 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美(颜色多);蝴蝶、蜜蜂多,快乐飞舞;野花多、美丽。
5. 略。 [点拨]理由从内容、写法、情感等方面叙述,合理即可。
二、1.
2.示例: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蓝宝石 天空
3.天空、小池塘、枫叶 白鹅、大雁
4.稻田 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5.示例:山谷里,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裳,在风中摇摆着美丽的身姿,把山谷染成了一片鲜艳的红色。
6.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原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1.A D
2.(1)A 很多 (2)B 闪电 静态 动态
(3)荷塘的月色 A 流水 泻 流动 轻柔
3.示例: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杨柳。轻软的柳枝垂入荷塘,像一位美丽的姑娘梳洗着长长的秀发。远看,它们又像一团烟雾,将这一片荷塘重重围住
4.C
四、1. (1)湖光山色 (2)此时无声胜有声
2.静态 动态
3.排比 示例:鸟儿在天空飞行,鱼儿在水中游泳,花儿在草丛中开放,大自然多么美好。
4.B
5.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天池的喜爱之情。
五、1.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
2.描写了初冬雨雾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初冬和生活的热爱。
3.①(静态描写)雪松、女贞等四季常绿的植物还是一片葱郁,我喜欢的苦楠却只……果实了。②(动态描写)一阵风袭来,忽见路旁的金枝槐的叶子如雪片般飞舞起来,最后划了一道完美的弧线,便潇潇洒洒地飘落在了我们的脚下。
4. 把树比作绿浪,把满山的柏树比作立体的湖泊。这样写生动地表现了柏树的绿、多和立体的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