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司马迁
列
传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司马迁、屈原的生平。积累字词,掌握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3.了解屈原的高尚人格;了解司马迁对屈原的解读和情感。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 ,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
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 到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
司马迁生平
西汉
子长
纪传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黄帝时期
汉武帝太初四年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
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史 记》
时期 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 诗人,中国 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 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 ,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屈原生平
战国
楚国
爱国
浪漫
“风骚”
“香草美人”
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
梳理结构
任
疏
绌
沉
迁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9)
第三部分:(10-11)
第四部分:(12)
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翻译1-3段
1组: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思考王为什么“甚任之”?
2组: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思考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平”?
3组:第3小段包括几层?分别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4组:屈原为什么创作离骚?
5组:作者是怎样把屈原的人格和作品结合起来写的?
6组:文章前三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7组-8组:读完这一部分后,你懂得司马迁为何替屈原作传了吗?
小组讨论
1组: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思考王为什么“甚任之”?
1.第一段主要内容:
简介屈原的姓名、家世、所任官职、为政才能,以及楚王对他的信任。
2.“王甚任之”的原因:
“任”——“楚之同姓”“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2组:概括第二段主要内容,思考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平”
“疏”—— “争宠而心害其能” “因谗之”
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
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 于是就谗毁他
3组:第3小段包括几层?分别概括每一层的内容。
可从三个层次去理解:
1.《离骚》写作缘由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盖自怨生也。”
2.介绍主要内容特色
“《国风》好色而不淫......故死而不容。”
3.赞扬屈原伟大人格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4组:屈原为什么创作离骚?
①“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②不满国君的昏庸和朝廷的黑暗。
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5组:作者是怎样把屈原的人格和作品结合起来写的?
1.从文如其人的角度对屈原的高洁品行给予高度赞美。
2.指出屈原的“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思想基础。
6组:文章前三段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情感鲜明
记叙:
1、2段、3段:“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议论:
①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②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的高贵品质。
7-8组:读完这一部分后,你懂得司马迁为何替屈原作传了吗?
千古忠贤,途竟一辙
自况
【写法指导】夹叙夹议“三要点”
(1)以记叙为基础。夹叙夹议的基础是记叙。因此,要在记叙中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把人物或场景写具体,为下文的议论做好充分的铺垫。
(2)以“议”为灵魂。议论,是夹叙夹议中的关键,是所叙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意义之所在。要在议论中揭示出事例的内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3)灵活安排“叙”和“议”的位置。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还可以先议后叙。
总 结
《屈原列传》情景默写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4.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靡不毕见
请你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描写你心目中的屈原,体现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200字左右。
【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