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
2、感受语言之美,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3、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借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清、静、悲凉”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文本精致细腻的悲凉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借鉴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天津绝色秋景12小时》。
情境任务:学校团委将制作《文人与秋》微型纪录片,特邀请高一学生参与“郁达夫与《故都的秋》”短片制作,请大家为短片的制作献言献策。
认识郁达夫:
他,幼年丧父,发愤读书,贫困的生活赋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留学日本,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壮年飘零,北望中原,苦难的祖国赋予他战士的忧患悲凉。
过渡语:作者描写了故都的秋的五幅图画。第一幅:小院秋晨(第3段),第二幅:秋槐落蕊(第4段),第三幅:秋蝉残鸣(第5段),第四幅:秋雨话凉(第6-10段),第五幅:秋日盛果(第11段)。
任务一:请选择段落,圈出景物,确定拍摄角度,如俯仰、远近、视听、动静等,描述动态镜头,并说出通过这个画面,你想让观众体会到怎样的秋味。要求:景物需找全,表述需完整。形式:先自主思考做圈注,再小组分享与班级分享。
示例:我选择的是第11段,我选择的景物是秋天的果树。
因为这一段主要写的就是秋天的果树,我用远景拍摄屋角、墙头、茅屋边上、灶房门口的枣子树,动态切换,采用延时拍摄,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枣树的变化集中在20秒内完成,此处我想让观众体会到景致的清静。然后逐渐拉近镜头,近景拍摄屋角“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着重拍摄它淡绿微黄的色彩,此处我想让观众体会到北方秋天果树的繁盛。同时,我还想再背景音中增添一句苏轼的“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增添片段的诗意美。
过渡语:平凡、普通的事物才最打动人,若把刚才几位同学描述的镜头合起来,想必那就是郁达夫眼中北平的秋天。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北平的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清、静、悲凉)。能写出如此清、静、悲凉的秋天的人,想必此时一定在经历着什么吧。(展示郁达夫大事记,并阅读第12段)。
材料链接:
郁达夫大事记(部分)
1896年出生;1908年就读于富阳县立高等小学。
19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徐志摩同学;1912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被开除。
1913年去日本留学;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科部;1916年改读法学部政治学科;1917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
1921年和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组织成立创造社,同年出版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26年返沪与成仿吾、冯乃起等年轻孤傲的作家创刊《创造》。
1927年与孙荃的爱子龙儿因脑膜炎早夭。
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小说《迟桂花》发表。
1933年由上海移居杭州。此间,是他思想的低潮期,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名士”风度,流连于山林江湖,写下大量的山水游记。
1934年“不远千里”经青岛去北平,写下《故都的秋》。
过渡语:可以说,此时的郁达夫,正遭遇着现实和精神的困境,体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落寞、孤独、忧伤)。这与中国历史上那些“秋士”的“悲”并无二致。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王羲之也说“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过渡语:这是一首悲凉的颂歌,也是跨越千年悲秋的情结,不只郁达夫,还有哪些人也有这悲秋的情结呢?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
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
任务二:感悟秋思,模仿小令,写首片尾诗。要求:内容契合文本,形式契合小令。形式:自主完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
破屋浓茶小院,漏光鸽声碧天,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铺地,落寞人在故都。
小结:郁达夫说“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读懂了郁达夫的作品,也就多了一份对郁达夫的了解。在故都秋的清、静、悲凉中,我们感受到了郁达夫那复杂而细微的感情。老师用一首散文诗作结:
《故都的秋》是一首好诗,反复吟唱,更感悟其神韵高妙;
《故都的秋》是一幅好画,多方观赏,愈领略其意蕴深远;
《故都的秋》是一碗香茗,细细品尝,更体味其清醇可口;
《故都的秋》是一杯佳酿,慢慢啜饮,愈享受其馥郁醉人。
作业:Vlog是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源于博客的变体,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写其个人日志,与网友分享。现向大家征集“最美津城冬景”Vlog作品,要求:突出“最美津城冬景”的主题,展现天津冬日风情的景色、景物,并配一首散文诗。
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小院秋晨 清、静(表)
秋槐落蕊 悲凉(里)
秋蝉残鸣 情景交融
秋雨话凉 清闲淡泊(表)
秋日盛果 孤独落寞(里)
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了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给学生示例进行仿写,学生的可操作性增强。
作业设计比较合理,有针对性。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太紧凑,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一些问题只能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