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二次根式(2)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本章课时序号:2
课 题 二次根式的化简和最简二次根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及其公式; 2.能运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会判别最简二次根式; 4.灵活运用化简二次根式的不同方法,锻炼多角度思维.
教学重点 1. 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记住它的公式; 2. 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3. 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会识别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难点 1. 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并记住表达公式; 2. 能正确熟练地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公式进行化简.
教 学 活 动
一、师生互动,温故知新 1、 什么叫做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什么? Ppt:形如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根号下面的数叫作被开方数。 2、 a是什么数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Ppt:a为非负数,即a≥0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 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 Ppt:,,.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做一做: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 6 ,= 6 ; (2)= 12 ,= 12 . 我发现: , . 2、 抽象概括: 一般地,当a≥0 ,b≥0时,由于 , 所以, . 由此得出: 上述公式,从左到右看,是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化简二次根式。 (说明:在公式推导过程,着重引导学生,利用平方根的概念,理解的道理) 三、教学例题,学会应用 例4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2); (3). 解:(1) ←写成完全平方因数9与2的乘积 ←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强调:化简二次根式时,最后结果要求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 (2) ←写成完全平方因数4与5的乘积 ←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3) ←写成完全平方因数的乘积 ←把根号下完全平方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直接移到根号外 . 方法小结:例4说明,在二次根式化简过程中,可以把被开方数中的“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直接从根号下移到根号外. 例5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2). 解:(1)== 师:第一步为什么分子、分母要乘2? 生:这样能得到一个完全平方因数,把它的算术平方根移到根号外,被开方数就不含分母了。 (2)= (强调:化简二次根式时,最后结果要求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四、合作探究,深化认知 观察上述化简后的我们得到的二次根式: ,,,,. 你发现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 (1)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教师讲解: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PPT展示)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五、巩固练习 1、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故选B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故选C. 3、 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因为B、C、D的被开方数中,分别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9、4、9,所以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A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故选A. 4、 当x<0时,化简的结果是 。 【答案】. 【解析】∵ x<0时,∴。 5、 化简的结果是 。 【答案】。 6、 化简的结果是 。 【答案】。 六、课堂总结 1、 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 PPT:≥0,=0(a≥0),, (a≥0,b≥0). 2、 最简二次根式有哪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3、 如何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第一步:把被开方数彻底分解成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与开不尽方因数(或因式)的积;如果被开方数含有分母,则把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或式),使被开方数中得到一个分数(或分式)的完全平方因式。 第二步:把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移到根号外,开不尽方因数(或因式)仍然留在根号下。 七、作业布置 第159页课后练习第1、2题. 第160页习题5.1第6~10题: 6、 一个底面是40cm×45c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陶瓷容器中,当陶瓷容器装满水时,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了20cm,求陶瓷容器的底面边长. 解:设陶瓷容器的底面边长xcm,根据题意,得 10x =40×45×20 即 x =3600 因为边长为正数,所以陶瓷容器底面边长 x==60(cm). 7、 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得知:物体下落距离h(cm)与下落时间t(s)之间的关系约为h=4.9t 。当物体从39.2m的高度下落时,求该物体到达地面所需时间. 解:根据题意,得 4.9t =39.2 即 t =8 因为t为正数,所以该物体到达地面所需时间t=(s). 8、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 解:(1)当a≥0时,=3a;当a<0时,=-3a. (2) =. 9、 在实数范围内,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1) ; (2) . 解:(1)=; (2) ==。 10、若是整数,求自然数n的值。 解:要使有意义,则38 n≥0,即n≤38。 ∵ n为自然数,∴n≥0,∴ 0≤n≤38. ∵ 是整数,且≥0, ∴ 当=0时,38 n=0,n=38; 当=1时,38 n=1,n=37; 当=2时,38 n=4,n=34; 当=3时,38 n=9,n=28; 当=4时,38 n=16,n=22; 当=5时,38 n=25,n=13; 当=6时,38 n=36,n=2. 综上所述,自然数n的值有:38,37,34,29,22,13,2.
板书设计 二次根式的化简 1、 二次根式的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a≥0,b≥0); 2、 二次根式的化简; 3、 最简二次根式。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5.1 二 次 根 式(2)
湘教版 八年级上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及其公式;
2.能运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3.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特点,会判别最简二次根式;
4.灵活运用化简二次根式的不同方法,锻炼多角度思维.
新知导入
1. 什么叫做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是什么?
形如的式子叫作二次根式,根号下面的数叫作被开
方数
。
a为非负数,即a≥0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2. a是什么数时,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
新知导入
3. 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哪些性质?
二次根式还有哪些性质呢?
新知讲解
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 ;
(2), .
6
12
6
12
.
.
新知讲解
一般地,当a≥0 ,b≥0时,由于
,
因此由平方根的意义,可得:
新知讲解
由此得出
(a≥0 ,b≥0).
上述公式,从左到右看,是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化简二次根式.
例题讲解
例4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 (3) .
=
解:(1)
写成完全平方因数9与2的乘积
=
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例题讲解
写成完全平方因数4与5的乘积
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
(2)
=
=
从(1)、(2)题可知:化简二次根式时,最后结果要求被开方数中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
例题讲解
=
(3)
=
=
=
例4说明,在二次根式化简过程中,可以把被开方数中的“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用它的算术平方根代替,直接从根号下移到根号外.
把根号下完全平方因数的算术平方根直接移到根号外.
例题讲解
例5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说一说:第一步为什么分子、分母要乘2?
解:(1) =
.
这样能得到一个完全平方因数,把它的算术平方根移到根号外,被开方数就不含分母了。
例题讲解
(2).
从例5可知,化简二次根式,要求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例题讲解
下面是例4、例5的最后结果,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呢?
(1)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作最简二次根式.
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一般要把最后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巩固练习
1.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B
解析:=
故选B.
巩固练习
2. 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C
解析:=
故选C.
巩固练习
解析:因为B、C、D的被开方数中,分别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9、4、9,所以都不是最简二次根式.A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故选A.
3. 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A
巩固练习
4. 当x<0时,化简的结果是 。
解析:=
∵ x<0,
∴
巩固练习
5. 化简的结果是 。
6. 化简的结果是 。
课堂总结
1. 二次根式有哪些性质?
课堂总结
2. 最简二次根式有哪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不含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课堂总结
3. 如何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
第一步:把被开方数彻底分解成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与开不尽方因数(或因式)的积;如果被开方数含有分母,则把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或式),使被开方数中得到一个分数(或分式)的完全平方因式。
第二步:把完全平方因数(或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移到根号外,开不尽方因数(或因式)仍然留在根号下。
作业布置
第159页课后练习第1、2题:
1.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3) ; (4).
作业布置
2.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作业布置
3. 计算:
(1) ; (2);
(3) ; (4).
作业布置
第160页习题5.1第6~10题:
6. 一个底面是40cm×45c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的陶瓷容器中,当陶瓷容器装满水时,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了20cm,求陶瓷容器的底面边长.
解:设陶瓷容器的底面边长xcm,根据题意,得
10x =40×45×20
即 x =3600
因为边长为正数,所以陶瓷容器底面边长 x==60cm
.
作业布置
7. 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得知:物体下落距离h(cm)与下落时间t(s)之间的关系约为h=4.9t 。当物体从39.2m的高度下落时,求该物体到达地面所需时间.
解:根据题意,得
4.9t =39.2
即 t =8
因为t为正数,所以该物体到达地面所需时间t==2s
.
作业布置
8. 化简下列二次根式:
(1) ; (2).
解:(1)当时, ;
当时,.
(2)
.
作业布置
9. 在实数范围内,把下列多项式因式分解:
(1) ; (2).
解:(1).
(2)
.
作业布置
10. 若是整数,求自然数n的值。
解:要使 有意义,则,即。
∵ n为自然数,∴0,∴ 0.
∵ 是整数,且,
∴当时,,;
当时,,;
当时,,;
作业布置
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综上所述,自然数n的值有:38,37,34,29,22,13,2.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