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1 17: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
历史试卷
1.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白狄建立的王国,20 世纪 70 年代河北平 山中山王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金器、银器、铜器和玉饰,其中《中 山王方壶》(下图)刻有铭文 448 字,其中反复引用《诗经》中的句 子,还有与《左传》相同的文句。据此可知
A.分封制促进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 B.儒学治国理政的思想被广泛接受 C.中山国百姓仰慕先进的中原文化 D.实物印证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
2.公元 39 年,光武帝下诏“度田”(检核垦田顷亩),有官员回答:“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 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光武帝颇不以为然,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
了有关郡守十余人。光武帝此举
A.调整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与推恩令的政策相一致 C.铲除了豪强地主的根基 D.阻碍了土地私有的发展
3.北魏末年大乱时,山东豪族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社稷阽危,人神
愤怨,破家报国,在此时也。”同样身逢北魏末年乱世的汉族名士封隆之发起了对北魏勤王之号召。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北方民族交融影响深远 B.南北朝改换了正统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得到巩固 D.门阀政治发挥重大作用
4.宋徽宗时,交子恶性膨胀,朝廷强行把交子推广到长江以北诸路,并改称“钱引”。钱引大量发行, 其价值不断下降。四川地方政府允许百姓用钱引购买白绢和缴纳各种赋税。至南宋理宗时用会子收
兑钱引,钱引共流通约 150 年。据此可知,宋代
A.南方经济的发展动荡不定 B.纸币的信用稳定难以维持 C.商品流通的规模不断扩大 D.地方割据影响货币的流通
5.明代后期,雇工大量涌现,“广州边海诸县,皆有沙田,顺德、新会、香山尤多,其佣自二月至五
月,谓之一春,每一人一春,主者以谷偿值。”江西宁都“田旷人少,耕家多佣南丰人为长工。”这 表明了当时
A.生产关系出现本质变化 B.租佃经济发展日益兴盛
C.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 D.农业经营方式有所变革
6.1860 年 8 月 17 日,一位在上海的英国读者致函《北华捷报》,他指责英法军队,并引用了《资政 新篇》中的原话:“外国将得到完全平等的待遇,绝不再用任何侮辱的名字来称呼外国人。外国人可
以到每一个地方去传扬福音”。这位英国读者据此质问:“这些人有什么使我们害怕的呢?”这则报 道用来说明当时
A.西方列强还没有获得在华传教权 B.太平天国与列强的关系尚未破裂
C.清廷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D.清廷决定联合列强镇压太平天国
7.根据沙市海关的不完全统计,1897 年进口日本轧花机 152 台,到 1903 年已有总数达 4000 台铁制 轧花机经便河输入。“查此项花车,乡民出资购用者无处不有,轧轧之声,入耳可听。”这表明了当

A.城乡经济联系相对加强 B.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C.清末新政改善民众生活 D.商埠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8.1924 年 8 月,孙中山说:“现在俄国改良农业政治之后,便推翻了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田土都 分到一般农民……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 命……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这表明孙中山
A.对苏俄农业政策做了变通 B.改变了其平均地权的思想 C.决定以暴力方式推进革命 D.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9.1932 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产生的《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 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如跳高、跳远、赛跑、 游泳等运动”。这一决议的付诸实践
A.增强了群众民族战争的觉悟 B.有效组织和动员了基层群众 C.推动体育精神在苏区的传播 D.壮大了推翻国民政府的实力
10.1953 年,中央规定,各单位招聘的工人、职员数量较大时,应向劳动部门申请,并由劳动部门
负责介绍、选择和录用;招工数量较少时,可自行在当地失业人员中选用或另行招聘。1955 年,政 府还颁布了禁止辞退职工的规定。这些规定意在
A.保障工业化建设的展开 B.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C.放缓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合理限制私营企业发展
11.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大型的英模报告会,以及曲啸、李燕杰、彭清一等著名演说家的演讲 会,场场爆满,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周润发、张明敏、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明星则成为人们追逐
的另一类偶像。由此可见
A.市场化方向成为社会共识 B.中国社会的环境渐趋宽容 C.思想解放的潮流开始形成 D.社会思潮表现为新旧并存
12.《雅典政制》记载,作为城邦最高行政长官的执政官,就任之时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任命并接见 悲剧、喜剧和儿童合唱队队长。对于重大节日的活动,如戏剧比赛,执政官还要亲自参加,与专门
的节日监督官共同主持。这一现象
A.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 B.缔造了城邦政治的民主 C.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情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13.国外世界史著作《欧洲史》中在同一主题下呈现了四幅插图(如下图),这四幅插图共同的主题是
A.世界经济的形成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物种的洲际交换
14.外国学者对西方某国政治近代化的道路有如下的评论:“这是反面经验,因为它引发了反对它的 民族主义,但也是正面经验,因为在占领者走后……在政治辩论中,祖国、人民、民族、个人自由 等概念具有重要地位。”这段评论描述的是
A.光荣革命实现英国政体的转变 B.美国联邦宪法颁布的伟大意义 C.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 D.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15.下表是《1865-1913 年英国和美国的专利注册数对比》:
1865-1869 1875-1879 1885-1899 1895-1899 1905-1909 1913
英国 2299 3379 9371 13419 15423 16599
美国 10859 13689 21666 21680 33220 33917
该表格可以用来说明
A.经济体系中心转移的趋势 B.世界格局正处于重大变化 C.市场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 D.垄断组织发挥了重大作用
16.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5 月,尼克松赴莫斯科会见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称:“两国应该共同
生活共同工作。”在拉丁美洲,在尼克松政府长期干涉下,1973 年,智利军方推翻了智利民主选举 的阿连德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权。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了当时的美国
A.并未动摇传统的冷战立场 B.改善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外交上极力构建单极世界 D.根据自身实力来重塑世界
17.[政治制度与文化传承](14 分)
材料一
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
经筵则完全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大儒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说:“臣窃以人主居崇高之 位,持威福之柄,百官威慑,莫敢仰视,万方承奉,所欲随得,苟非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惑可
知。”故云“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明朝经筵正式开设
于英宗正统元年,自此除寒暑外,每月逢二日举行皇帝学习经书的经筵典礼,其间每日都有讲授安 排,称日讲。经筵日讲虽以讲解经史知识为主要目的,但担任讲授任务的官员也往往顺便言及时政,
对皇帝进行讽喻规谏。
材料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清代经筵制度在康熙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代皇储教育期以严格有名,他们即位以后已经不再需 要经筵日讲再来补充什么,需要的只是借经筵仪式炫耀其博学多识,显示其在道统上的权威。光绪
帝教育课程内容虽然还是以传统经史为主,同时加进了诸如洋文、世界地理等新鲜内容。宣统三年 颁布的皇帝入学读书上谕,除要求“于帝王之学、古今中外治乱之原详晰讲论,随事篇规”外,还要 求“当此世界大通,文明竞进,举凡数十年来通行之宪政、发明之学理,尤当按切时势,择之务精,
语之务详。”传统经筵制度刚刚有了一些改革的迹象,其所依附的帝王制已经走到了尽头。
——摘编自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指出与宋代相比,明清经筵制度的新变化。(8 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到晚清经筵制度的历史作用。(6 分)
18.[边疆治理与海洋权益](14 分)
材料一 西汉时期,大臣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徙民实边”,大臣赵充国曾向汉武帝建议“屯田于边
防,戍卫与垦耕并顾”。……到了明朝,统治者更是大兴屯田。为结束元朝梁王巴把剌瓦尔密在云南
的统治,早日实现全国统一,朱元璋欲取道贵州,进攻云南。但当时的贵州,交通梗阻,经济落后, 民族关系复杂。为解决这些问题,朱元璋决定在贵州屯田。明代因军屯、民屯、商屯进入贵州的人
数约三四十万,其屯田总计约 400 万亩。朱元璋采取了“移民就宽乡”的政策,即把“地狭民稠”
地区的居民迁往“地广人稀”的边疆。
——摘编自舒彩前《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当代借鉴意义》 材料二 1840 年的鸦片战争,……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一些边疆省区 的外患日益突出,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应该说,自明代以降,在中国内边防务问 题依然严重存在的同时,现代意义上的边防,即外边防务问题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可清朝统治者面 对边疆防务这种变化的形势,仍沉迷于治理 “内边”的传统治边政策而不思也不会防备外患,致使 前期治边政策的辉煌很快成为明日黄花。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明代移民实边政策的不同,并简析古代移民实边政策的历
史意义。(8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朝传统治边政策成为“明日黄花”的原因。(6 分)
19.[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2 分)
材料一 “睦邻运动”源于 19 世纪末的英国。这一运动号召社会上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和贫民共
同生活,从而实现政治上的民主和平等。这一号召得到了很多慈善人士的响应,并且迅速在其他资
本主义国家发展起来,英国的汤恩比馆、美国的胡尔馆这些社会服务的机构都是受到“睦邻运动” 的影响而成立的。“睦邻运动”致力于“减轻社会弊病”,通过各种行动为社区的弱势群体服务,改
造社区,促进社会的平等稳定。然而,这一运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后期逐步被有
系统、有计划的社区工作所取代。
——摘编自苏霞、李 静、吴毓祺:《西方“睦邻运动”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材料二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 公共服务……民政部于 1986 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 后 1991 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 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 1998 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 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 90 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 年开始, 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 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概述“睦邻运动”被有系统、有计划的社区工作取代的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西方“睦邻
运动”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6 分)
20.[历史进程中的”时代主题”](12 分)
材料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时代主题,即那些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具有全局性和迫切性的主要战
略性问题。对时代主题的理解将对国家、政党和社会的发展理念、道路、战略和方针政策等产生直 接影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如图:
时间 言论 来源
1922 年 “最近世界政治发生两个正相反的趋势:一是世界资本帝国主义的列强企图协同宰割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一是 推翻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即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先锋——国际共产党和苏维埃俄罗斯——领导的世界革命运动和各 被压迫民族的民族革命运动” 中共二大
1945 年 “反法西斯的人民大众和法西斯残余势力之争,民主和反民主之争,民族解放和民族压迫之争仍将充满世界的大部分地方。 毛泽东在中共” 七大上的报告
1947 年 “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 努力”。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陕北扩大 会议上的讲话
1956 年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之间的矛盾。”“现在,国际形势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建设事业是 更加有利了……由于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不断努力,国际的 局势已经趋向和缓。” 中共八大开幕词节选
1984 年 “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二是南北问题。 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的讲话
——摘编自王新影、刘宏伟《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认识深化的历史进程和经验启示》
请从上表中任意选取相邻的两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认识 的成因及影响。(要求:明确写出两个阶段,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DAACD BAABA BCADA D
17. 【参考答案】
(1)明朝经筵制度设立了日讲,使经筵制度更完备;(2分)明初废宰相制度,经筵日讲则成为皇帝与大臣沟通的一种渠道,对明朝政治的作用更为重要;(2分)增加了时政内容;(2分)经筵制度注重仪式感;(2分)从皇帝教育发展成为清朝前期皇帝借经筵教训臣民的手段;(2分)晚清注入了西学内容,传统的经筵制度逐渐衰落。(2分)(以上要点,明朝任答两点,清朝任答两点,共8分)
(2)历史作用:推动了重文轻武社会风气的发展;传承了儒家文化;充实了帝王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使统治者了解前代治乱的经验教训,能更好的治国安邦,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如清代皇帝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荣盛世;一定程度上调控和限制了皇权;为基层民意向上传达提供了某种途径;晚清依附于中国古代皇权政治的经筵制度,随着帝制灭亡也随之灭亡。(以上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
18.【参考答案】
(1)汉代的屯田主要是军屯,其目的解决军需。明朝的屯田种类增多,在解决军需的同时,目的还在于改变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4分)
历史意义:既满足了军事需求,又减轻了民众的徭役与赋税压力,同时还给边疆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提高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力。(4分)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兴起,殖民主义的侵略;清朝统治者没有及时改变传统的治边政策;清朝时期的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每点2分,共6分)
19. 【参考答案】(1)睦邻运动属于自发的慈善事业;缺少政府的支持和居民的广泛参与;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潮流。(6分)
(2)特征: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鲜明的行政主导性;先试点,再向全国推广;城乡一体化趋势(社区建设的深度和范围的不断扩大)。(4分,每点1分)
启示:睦邻运动体现的社会帮扶、社会互助等是我国社区建设的必要因素;睦邻运动的局限性也表明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2分,每点1分)
20. 【参考答案】
示例:“1922年”和“1945年”两个阶段
阐释:
“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此时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背景:从国际上看,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爆发世界大战,战后的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政府的正义要求,部分中国人对资本主义世界充满失望,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列强形成了共同管制中国的局面。中国面临着险峻的国际形势,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潮流,给中国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新的方向。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因此,1922年,中国二大上对时代主题的认识符合当时中国和世界形势的发展。准确把握了时代主题,中国二大上制定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在明确的革命纲领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5年”是中国共产党处于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其国际背景就是包括英美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中国等国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在世界的扩张战争严重影响了英美苏利益,加剧了英美苏与德意日的矛盾,二战广泛唤醒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斗志,世界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民族自觉的意识了空前高涨。从国内来看,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各民主党派也应运而生,中国国内民主力量不断增长,成长为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毛泽东对时代主题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了与国民党的联合抗日,对最终打败日本侵略以及最终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