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答题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 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文玩”之“文”,是器玩至关重要、至为根本的质的规定性,意味着与文化修养相关,内蕴着人文之理、文化之道,勾连着情之所钟、性之所至,投射着心之所向、灵之所属,规约着“玩”之法理,影响着“玩”之意志,统帅着“玩”之雅趣,升华着“玩”之妙境。
⑥“文玩”之“玩”,是“文”的载体和表现。这里的“玩”兼具名词“玩”和动词“玩儿”两种词性。前者为对象,即浅层的实体的物。“文玩”多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是“文”的物质载体。后者为活动,即对象的赏玩过程。精湛的传统技艺、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赋予“文玩”器物一种独特的美,是“文”的审美表现。“文玩”的玩家、藏家通过“玩儿”的活动,即文玩审美赏玩过程,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这便是“文玩”由古至今绵延不绝、深入人心的根源所在。
⑦“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物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玩儿”的过程及该过程中对物道、人道、天道的体察。进一步讲,“文玩”之于玩家、藏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超越当下的幽思情韵,能够表现藏家玩者的学问见识,能够凝结赏玩者的高洁雅致;在于它呈现的其实是一种情怀,是一样情性,是一片趣味,是一颗心灵。质言之,所谓“文玩”,其“文”在心,其“玩”在趣。一言以蔽之,“文玩”即“文”心“玩”趣。
(摘编自杨明刚《文心玩趣话“文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今天的“文玩”是广义的,指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B.“文玩”之“玩”兼指对象和活动,在“玩儿”的审美活动中规定了“文玩”的本质属性。
C.“文玩”的审美本质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与低层次娱乐。
D.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文玩”的把玩主体发生了改变,“文玩”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用张荣和刘岳的话,分别阐释了“文玩”的传统意义和审美本质,简明精当。
B.文章以广义“文玩”为论述基础,在前人的基础上作者得出“文”心“玩”趣的观点。
C.文章在论证时运用了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D.文章第⑤⑥段论述了“文玩”之“文”与“玩”的内涵,并指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玩”绵延至今的根源在于把玩主体在审美赏玩中能获得深层次的心灵与精神触动。
B.当今“文玩”已演变为注入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其作为“物”的属性已经消失了。
C.材料考究、样式独特、精雕细琢、做工精湛、穷工极巧最能体现出“文玩”的审美价值。
D.“文”与“玩”关系紧密,“文”是“玩”的载体和表现,“玩”是“文”的核心和统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国 家发展基本方略中的重要内容。把国民健康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扭转了一段时期以来侧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倾向。经济增长需要以民为本的具有前瞻性的健康规划,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健康中国建设体现着国家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理理念与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
中国已进入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来提升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口红利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接,并助力经济和综合国力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规模相当可观且在不断扩张的民生产业,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拉动经济的健康可 持续增长。
从本质上说,健康中国建设也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和谐安定。例如,若看病 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则会酝酿社会矛盾甚至危机;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不到及时处置,则 会人心惶惶,危及社会和谐稳定。
(摘编自华颖《健康中国建设:战略意义、当前形势与推进关键》)
材料二:
互联网大数据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互联网+医疗健康”对传统医疗卫生改革的影响将会是全方位的。随着医疗健康领域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的数据化、信息化,医疗行为可以从传统的面对面会诊逐步转为线上专家会诊。传统医药产业目前存在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将不再是问题。针对个人健康情况定制的个性化产品会逐渐出现,这将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更有效地解 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过去医学界在人才培养中长期争论不休的经验问题也将得以解决。例如,可以将全中国最好的胸外科专家的病例和经验数据化,研制出达到三级甲等医院专家水平的“智能医生”,像AlphaGo(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一样。把“智能医生”放到基层去,不仅能让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还可以让“智能医生”24小时工作,避免医生疲倦后发生误诊,从而降低误诊率。
(摘编自吴静、刘晓莹《毛宗福:“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高质量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材料三:
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长期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病的威胁时,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赞誉。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长期耕耘在临床医疗一线的专家,还有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守护人民健康,离不开数以千万计的医务人员的劳动和付出。同时,只有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才能充分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夯实健康中国之基。设立“中国医师节”是党和人民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
2020年《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显示,有超过50%的受访医生表示平均每周工作60个小时以上,有近25%的医生平均每周工作80个小时以上。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信仰。在中国医师节当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大的激情 和动力奋战在卫生与健康战线上。
(摘编自《以“尊医重卫”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南方日报》2021年6月18日)
材料四:
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不仅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健康险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力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2021年6月7日发布预测,到2022年,健康险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摘编自《健康中国进行时:重疾来袭时由谁来“兜底”?》)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统医药产业研发过程中存在的周期长、成本高等突出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B.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中有许多优秀的医生,他们品格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C.作为健康服务产业链条的重要整合者,商业健康险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正在成为保险公司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力点。
D.根据相关调研报告,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工作时间过长,缺少必要的休息和节假日,劳动强度太大,医生的身心健康堪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医师节”的设立不仅体现了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肯定,而且对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的形成和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B.“互联网+医疗健康”会对个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如线上专家会诊等新方式,将更好地解决基础性个人医疗问题。
C.为了避免某些医生因工作时间过长而误诊,医疗行业出现了类似AlphaGo的“智能医生”,以降低误诊率。
D.国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建设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同样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
6.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意义。(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陆地上的船 谢志强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
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
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
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
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
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
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
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
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
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
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
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
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
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
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
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
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
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
C.“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
D.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
8、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9、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 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 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承计画。累功除定州刺史。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 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太建二年,征江陵。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 章昭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 / 名安蜀城 / 于江上横引大索 / 编苇为桥 / 以度军粮 /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 / 施楼船上 / 仰割其索 /
B.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 / 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 / 编苇为桥 / 以度军粮 / 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 / 施楼船上 / 仰割其索 /
C.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 / 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 / 编苇为桥 / 以度军粮 / 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 / 上仰割其索 /
D.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 / 名安蜀城 / 于江上横引大索 / 编苇为桥 / 以度军粮 /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 / 上仰割其索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C.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D.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B.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C.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因此深受敬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2)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⑤。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⑥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青枫: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春季当用柳,荆楚却用青枫。⑥汉主:指唐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儿时欢乐场景的追忆,以儿时之乐衬老境之苦。
C.第五联里的“秦城”“汉主”含蓄深婉,真切动人地表达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5.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诗人说家住在湓江低洼潮湿之地,只能看到“_________”,从早到晚只能听到“_____________”,借此抒写贬官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 , ” 。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其曲中规(合乎、符合 ) B、假舆马者(借助)
C、则耻师焉(老师) D、其为惑也(疑难问题)
18、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②小学而大遗。③不耻相师。④吾师道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圣益圣,愚益愚。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⑧吾从而师之
A、②⑥/⑤⑦/①⑧/③④ B、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C、③⑥/①⑤/④⑦/②⑧ D、③⑧/④⑦/②⑥/①⑤
19、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③、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① ,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② ,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地获得外部参照,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③ ,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 阻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水者。
材料二:“大眼睛”姑娘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在求学、成长的过程中,曾得到好多好心人的帮助;长大后,她将爱心传递。2005年参加工作后,她将人生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爆发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向中国伸出援手;疫情爆发成为全球态势后,中国此时向多国提供援助。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答案
1.B
2.C
3.A
4.D
5.C
6.①生态环境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有利于改善过去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②政治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取向,是国家治国理念和国家发展目标的升华。③经济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凸显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服务业培育了民生经济新增长点,有助于拉动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④社会层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保障民生福祉之策,关乎社会的和谐安定。(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7、A。
8、(6分)疯子船长是一个执着于理想、忠于职守的悲剧形象。(2分)
①他久经考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热爱自己的事业一如热爱自己的生命;
②他遇险不慌,沉着指挥,船沉了又劝同事们逃走,具有忘我、献身的精神。(4分)
9、(6分)观点一:应该从主人公悲剧意义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海难虽然摧毁了船长的船,使他成为疯子,但并没有摧毁他内心深处的船长情结,他在晒谷场演绎风暴中救船的情景,表现了一个船长的精神风貌,他的执著与坚持以及他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
②小说给人心灵的震撼,又让人扼腕叹息,我们在疯子船长这一人物身上感受到一种崇高美和悲壮美。
观点二: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
①疯子二叔虽然是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但他执著于理想、忠于职守、热爱事业的精神感召我,并引发了我想出去见世面的想法;
②小说结尾“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也说明了作者对“我”这一类农村孩子所寄予的期望。
10.A
11.C
12.B
13.(1)章昭达回答说:“(我)应当献出犬马之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可以用来报答(您)。”(2)章昭达天性严格,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有所攻克,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
参考译文:章昭达字伯通,是吴兴武康人。他生性洒脱不拘,轻视钱财,崇尚义气。小时候遇到相面的人,对他说:“您面相很好,应当有小小的损伤,就会富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担任东宫直后,因喝醉酒从马上摔下,鬓角受了小伤,章昭达为此而高兴(以为应验了看相人的话),看相人说:“这个不是的。”侯景作乱,章昭达率领乡里人援助台城,被流箭射中,瞎了一只眼。看相的人见到他,说道:“你的面相好了,不久定当富贵。” 台城陷落,章昭达回到家乡,与陈文帝(注:时在梁朝,文帝尚为梁朝官员)交往,于是结下了君臣的情分。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担任吴兴太守,章昭达拄着拐杖前来拜见文帝。文帝见到他非常高兴,于是委任他做将帅,恩宠超过同辈。陈武帝谋划讨伐王僧辩,命文帝回到长城(县城名)招集士兵,以防备杜龛,(文帝)多次差遣章昭达前往京 口禀告计划。累计战功,被授予定州刺史。此时留异占据东阳,武帝对他很担忧,于是派章昭达担任长山县令,处于留异辖地的要害之地。天嘉四年,按照功劳任命章昭达为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当初,文帝曾经梦见章昭达升任宰相,第二天早上就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他。到这时,侍座宴席间,酒喝到酣畅的时候,文帝看着章昭达说:“你是否还记得梦中的事啊?用什么来实现梦中之事呢?”章昭达回答说:“(我)应当献出犬马之劳,来竭尽我的忠诚,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可以用来实现(梦中之事)。”不久担任都督、江州刺史。废帝即位,章昭达改封为邵陵郡公。华皎谋反,他的文书都假托是章昭达所写,又多次派使者去招揽章昭达,章昭达把他派来的使者全部捉住送到京师。太建二年, 攻打江陵。当时西梁明帝与北周军队在青泥中聚集了很多船舰,章昭达分头派遣副将钱道戢、程文季乘着轻便的船只焚烧敌军的战船。北周的军队又在峡口的南岸修筑堡垒,取名叫安蜀城,在江面上横向拉起粗大的绳索,编结苇草构成桥梁,来运送军粮。章昭达于是令士兵制
作长戟,放置于楼船上,让士兵们仰着身子切割绳索。绳索被割断,粮道断绝,趁势挥军攻打城垒,降服敌军。太建三年,在军中病逝,追赠为大将军。章昭达天性严格,每当接受使命出征,必定日夜加倍赶路;然而他有所攻克,一定把功劳推让给手下的将帅。饮食饭菜,全部与部下相同,将帅士兵们也因此而归附于他。每当饮宴聚会,必定多设歌女与各种音乐,备全羌人、胡地的乐音,音乐与女色,都极尽当时的美妙,即使在临战对敌的情形下也不废止这种做法。太建四年,附祀于文帝庙堂。
14. B.
15.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第四联为眼前实景,雁阵穿云北去,赶赴北国家园;四野人家也钻青枫取火,一片清明风光。第五联为相像虚景,此时长安的楼阁应掩映于迷离朦胧的轻烟花雨中了,那奇瑰高峻的山河也应万紫千红一片锦绣了。两联一实一虚,以南鸟北归有期,衬迁客返京无望;以荆楚用青枫钻木取火的异地异俗来委婉传达漂泊之苦,故都之思。再辅之以想象中清明节的故都美景,更是把诗人身处异乡,想念京华故都之情含蓄深婉地表现出来,足见诗人构思之精妙。
16. (1)黄芦苦竹绕宅生 杜鹃啼血猿哀鸣(2)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C
18.D
19.略
20.①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文明) ②文明也是一样 ③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6分,每空2分)
21、材料理解:材料一是个文言小片段,在材料作文中加入文言文,这则名为“子路拯溺”的小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微》。意在鼓励乐于助人的人。此处意在倡导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第一则:善行需要激励,行善者当有善报。
材料二的主人公苏明娟是中国希望工程标志性人物,她是“希望工程”的受益者,当年无数人为她献爱心,成就了她如今的锦鲤人生,她心怀感恩,并力尽所能将爱心传递下去。第二则:善行需要传递,受善者理应扬善。
材料三和2020年最大事件“抗疫”有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疫情爆发,世界援助中国。中国的上半场,世界的下半场。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稳定,中国心怀感恩开始海外支援,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第三则:善行不分民族国界,世界需要爱与感谢
三则材料综合来看,无论古代、现代,不管国内国外,从个人到集体都推崇善行,践行善举。正所谓,岁月不居,善道永存;灾难不止,爱心不灭;善是古今社会最温暖的砝码,爱是人类世界都通用的语言……
作文的情境限制和驱动是“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并未要求综合立意,可以从一则材料立意也可以综合考量,自由空间比较大。优秀标题举例《爱出者爱返》《拥抱爱勇敢爱》《善行需要激励》《受善者理应扬善》《世界需要爱与感谢》《岁月不居善道永存》《人类不歇爱心不灭》《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爱是世界通用的语言》。
参考立意:
(1)受善者理应扬善;
(2)爱出者爱返,“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
(3)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
(4)投桃报李,让爱心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