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古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程标准 省考要求 考点展示
课程标准 省考要求 考点展示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体会古代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科学创造精神。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光大文化的自信心。 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认识古代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学价值。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了解元杂剧、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说明元杂剧、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3、感受祖国戏剧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3、知道科技进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所能产生的影响,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要领先世界的价值观念。4、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测试要求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了解汉字的演变;了解古代中国的文人画
了解京剧的产生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文艺作品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史论共享:
1.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地理发现的时代。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2.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新中国科技进步的作用: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国的科技进步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点梳理
考点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
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过程:
(1)秦汉以前, 和 为主要书写材料。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制成廉价的纸,皇帝封其侯,故名“ ”。
贡献:
(1)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在四大发明中, 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指南针:
过程:
(1)战国: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 ”。后来,又出现指南针、指南鱼;
(2)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外传:12世纪末13世纪初,指南针经 传到欧洲。
影响:
指南针的应用,为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为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条件。
火药:
过程:
(1)炼丹家在炼制 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2)唐朝未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3)北宋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火药箭、火炮等,开创了人类战争史的新阶段;
(4)明朝:创制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贡献:
14世纪初,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对欧洲 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也推动了欧洲采矿业和冶金业的发展。
印刷术:
过程:
(1)隋唐:出现佛经等雕版印刷品,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的《 》;
(2)北宋:平民毕昇发明 (胶泥活字),成为印刷史上一大革命;
(3)元朝:王祯创制木活字,发明转轮排字盘;
(4)明朝:铜活字在苏南得到较多应用。使用铜活字印制的最大的一部书是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贡献:
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 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
至少到16世纪,中国在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然领先于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与实践精神,对世界文明的演进尤其是对人类社会由古代到 转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成为 的重要标志。
2.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思想讲究 ,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 的关系;
(2)重视总结 和实用技术,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考点二、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成就
1.汉字与书法艺术
(1)、起源自图画。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由繁到简。
(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自觉阶段。
(5)、基本特征:
类别 特 征 代表人物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高 钟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
草书 线条流畅、笔画简约、审美价值高 张旭、怀素、
行书 既具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 王羲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文征明
2.笔墨丹青中国画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远古时代 起源 《鹳鱼石斧图》
战国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魏晋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山水画、人物画 《游春图》《步辇图》
两宋时期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 《墨梅图》
★“文人画”:特色是集 、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于一体,强调 表现,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唐代诗人王维被奉为文人画的鼻祖。
考点三辉煌灿烂的文学
1.《诗经》
(1)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2)取材范围及构成:西周至春秋;风、雅、颂。
(3)特点:(1)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古朴。(2)现实主义风格。
2.楚辞
(1)时代及创造者:战国、屈原。
(2)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
(3)代表作:《离骚》。
3.汉赋
时代 特点 人物 代表作
西汉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清新自然 张衡 《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的促进。
(2)代表:①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仙”
②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
(3)地位: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名家辈出。
5.宋词
产生背景 时期 人物 特点 代表作
商业的发展、市民生活的需要;一些作家用词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北宋 柳永 婉约派 《雨霖铃》
苏轼 豪放派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两宋之交 李清照 婉约派 (略)
南宋 辛弃疾 豪放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6.元曲
(1)构成:散曲和元杂剧。
(2)兴起原因:满足市民需要;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3)代表人物:关汉卿及其《窦娥冤》。
7.明清小说
(1)背景: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城市经济发展,适应 生活需要。
(2)特点:数量多、题材多、表现手法丰富。
(3)代表作:
书 名 作 者 成书时间 价 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反映古人的谋略智慧,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塑造了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 中国古代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敢于反抗的精神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朝 借谈鬼狐,描绘世情百态,写得出神入化,寓意深刻,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杰作
《儒林外史》 吴敬梓 清朝 以反对八股取士的科举制为中心,把醉心功明利禄的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丰碑
《红楼梦》 曹雪芹著前80回,高鹗续后40回 清朝 以对封建末世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考点四、京剧的出现
1.形成与发展:
清朝乾隆末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进京。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形成“ ”局面。又吸收昆曲、秦腔等地方戏,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程长庚、谭鑫培等京剧艺人号称“同光十三绝”。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2.影响: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考点五、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新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国和苏联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加强国防力量。
(2)含义:原子弹、 和人造地球卫星。
(3)成就:
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又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4)意义: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打破了美苏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2.载人航天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经过21小时飞行后,成功返回地面。我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个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绕月飞行,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第三次飞跃。中国完成了从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到月球卫星成功绕月的巨大跨越,中国航天迈进“探空时代”。历经37年的时间,我国空间技术实现了三次历史性跨越:人造地球卫星上天(1970年)、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和月球卫星成功绕月(2007年)。
(3)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出舱活动,实现了中国人太空漫步的梦想。
3.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1)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意义:国际上把这一发明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第二次绿色革命”和“东方魔稻”,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3)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项“ ”。
重点难点突破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及原因(16世纪前)
1.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造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2.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2)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4)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
(5)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
(6)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二、古代文学形式的特色
1.汉赋:
西汉的赋,大多篇幅较长,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辞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到了东汉,赋的篇幅大多较短,以抒情为主,克服了西汉的赋文辞铺张、内容空泛的弊病,字句平浅,意境较为清新。
2.唐诗:
高度繁荣,诗人辈出,风格多样,成就巨大,受社会生活影响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3.宋词:
词句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反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适合配乐演唱。
4.元曲:
元散曲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5.明清小说:
小说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明清小说,不仅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而且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明清小说充分显示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
一定时期的文学总是反映那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考点达标演练
选择题
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字体的正确 列顺序是( )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2.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一组“名家谈中国古文化”节目,其中在介绍中国的简牍时说:“到汉代发明纸以后,这个纸才逐渐取代简牍。这个过程我们也有大量的考古发现加以证实。当然,简牍不是古代唯一的书写材料。中国是丝绸的故乡,所以古代也有用丝帛来书写的文书。考古发现中也出土过大量的古代的帛书。”材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纸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②中国古代的文字载体不是唯一的
③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 ④小篆开始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2009年是农历牛年。右图是以牛为主题的如意造型,类
似于( )
A.战国帛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北宋追求写意的风格
4.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解国际矛盾,加深各国人民的友谊
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6.今年两会期间,有一位政协委员建议,全国用十年的时间逐步恢复繁体字,引起社会广泛议论。假如你对此持反对意见,最主要的理由是( )
A.中国人已经习惯了繁体字 B.汉字由繁到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简体字已经得到海外文化的全部认可 D.简体字更具有艺术魅力
7.2010年是农历的“虎年”。右图是“虎年”剪纸画。对该画特征的描述正确的
事( )
①字体设计具有甲骨文的象形特征②是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
③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 ④体现了秦汉工笔重彩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10.明代冯梦龙所著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叙述了临安城内小商贩卖油郎朱重与王美娘相爱、历尽坎坷终成眷属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出明清小说关注世俗现实生活的风格,该故事和其文风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①城市生活丰富②商品经济发展③包办婚姻逐渐废除④重商观念正在形成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促进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学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业的兴起 ④促进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08年10月20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开幕,它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京剧艺术盛会。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13.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统治政策的调整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演变
14.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一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
1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16.“倒计时,‘读秒到零,起爆!’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火球在翻滚,在升高,在膨胀,橘红、靛蓝、绒白地变换着,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竖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令人恐怖的美丽!”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
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17.有位名人曾放言:“九十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 )
A.这是“大跃进”时的口号 B.这是类似于“大跃进”浮夸风的口号
C.利用航天技术才能够实现 D.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18.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19.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不包括 ( )
20.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载人飞船第一次遨游太空 ④南优2号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三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四 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
——摘自《孙中山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其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原因。
(3)如何理解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
(4)材料四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
22.观察下列图片和材料:
材料一 图1 毛泽东诗《七律·长征》手迹
材料二 美国作家莫里斯·梅斯纳曾说过:“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件事像长征及长征中传奇性的事迹那样,能够给予人们以这种极为重要的希望和信心——这种信心不仅表现在人们能够按照共产主义的理想创造未来,而且表现在对最终实现这种理想的价值理念深信不疑。”
——引自 [美国]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
材料三 图2 毛泽东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书法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反映的何种书法作品?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革命史上的长征伟业,长征胜利有哪些伟大意义?
(2)图2属于何种书法?这一书法作品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何年何月何日?其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结合所学知识,请对中国书法艺术进行简要评价。
专题二
考点梳理
竹木简牍、丝织品、蔡侯纸、纸、司南、阿拉伯人、丹药、资产阶级、金刚经、活字印刷术、文艺复兴、近代社会、四大文明古国、天人合一、自然、实践经验、文学、个性、诗歌总集、现实主义、市民、徽汉合流、导弹、东方红一号、杨利伟、翟志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答案:1—20 BBDCD BABDA BDCBC ADDAC
21.答案:
(1)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发达,统治者重视农业。
(2)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领先是因为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落后是因为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3)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以及西方的侵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22. 答案:
(1)草书。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主干。③宣传了中共的主 张,广泛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④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成功地使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⑤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我党和我国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2)楷书。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统治的覆灭。
(3)甲骨文、钟鼎文(青铜铭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4)评价:中国书法艺术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