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曹冲称象 课件(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 曹冲称象 课件(5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3 13:0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2
0
2
1
人教部编版语文
二年级上册
4 曹冲称象
第一阶:我爱识字
学习内容
1.识记生字。
2.写字。
会认字
姓曹 队员 根本 议论
重量 砍树 天线 停止
gēn
yì lùn
cáo
yuán
zhǐ
zhòng liàng
kǎn
xiàn
趣味识字
重:“重”对“里”说:“没有千里之志,你就在家里呆着吧!”
识字提纲
1.识记生字。
会意:做
形声:称 柱 底 杆 秤 站 船 然 岁
2.写字。
多音字

(gǎn)
一杆秤
(gān)
旗杆
辨析:表示“较小的圆木条或像木条的东西”时,读gǎn,如,笔杆儿、枪杆儿,还可以用作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如,一杆枪、一杆秤;表示“较长的木棍或类似的东西”时,读gān,如,旗杆、电线杆子。
一杆秤
旗杆
多音字

(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复
例句: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重庆
多音字

(liàng)
重量
(liáng)
测量
例句:曹冲七岁的时候就用等量(liàng)代换的方法测量(liáng)出了大象的重量(liàng)。
形声字识记
我会认读



石柱、门柱、水柱、柱子
站立、站队、车站、总站
船只、小船
飞船、船厂
形旁表意
声旁表音
与木有关
读音为zhù
直立
读音为zhàn
与舟有关
读音为chuán
易读错
“秤”读chèng,不读cèng;
“称”在本课读chēng;
“杆”在本课读gǎn;
“曹、岁”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称、柱、重、秤、船、然”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易写错
“底”第三笔是“丿”,不要写成“ ”,“船”左侧中部的提笔右端不出头,右部上面是“ ”;“然”上部左边是“ ”,不是“夕”。

最后这一点,不要忘写。

此处有一点。
会写字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半包围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禾”的捺变点;“尔”的首撇和左点要穿插到禾木旁中。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半包围
广

“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略倾,斜钩要舒展,与左边的撇平衡。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中间的“口”要写得小一些,“攵”的长撇穿插到“口”的下方,捺要舒展。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左右结构


舟字旁的提要写得短,注意右边不出头;右部第二笔是横折弯,不带钩。
书写指导
重难点字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下结构


上部右侧的“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下部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
第二阶:我会阅读
学习内容
1.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3.句式:再……然后……
词语听写
柱子 到底 秤杆 船身 果然
一同 一边 力气 出来 石头
地方 称号 做事 岁月 车站
近义词
下沉—下降 果然—果真 高兴—喜悦(愉快)
反义词
下沉—上浮(上升) 高兴—难过(忧愁、忧伤)
活学活用
1.暴风雨中的小船,随着风浪一会儿( ),
一会儿( ),真让人担心。
2.妹妹( )时眉飞色舞,( )时闷闷不乐。
高兴
难过
上浮
下沉
高兴
难过
理解词语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这里指对大象有多种意见发表。
[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奔跑]很快地跑;奔走。
[称]量轻重。
[直摇头]不停地摇头。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淹没]截止;终止。多用于时间、进度等。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哪句交代了大象的来历?请画出来。
大象是“别人送给他的”。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有什么作用?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大象的高大,特别生动形象,也给后面如何称象带来疑问。
曹操看到又高又大的大象,提出了什么问题?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官员们说了几种称象的方法?
一种
这个办法能实现吗?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不能
官员们称象的方法曹操同意吗?“直摇头”说明了什么?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的意思是不停地摇头,这个动作描写说明曹操很不赞同官员们的办法。
曹冲打算用什么办法称大象的重量?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 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是如何称象的?
赶象上船。
在船弦上做记号。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称石头的重量。
这些动词准确、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步骤和方法。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可行吗?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的办法和官员的方法相比,好在哪里?
以石代象解决提不动秤的问题,不用大秤就称出大象的重量,是一种科学的称象方法。
以船代秤盘
以石代象
以水代人
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以后遇事要多动脑筋,养成勤观察、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句式学用
句式:……再……然后……
例句: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解析:用“再”“然后”连接事情的前后内容,有利于把事情说得更加清楚。本文曹冲在说明称象的办法时就用了这样的句式。
早上, 。
练一练
看图,用“……再……然后……”写句子。
我起床、穿衣服,再刷牙、洗脸,然后吃早饭
结构图示
曹冲
称象
爱会
动观
脑察
曹冲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造大称
曹冲
曹操笑着点头
曹操摇头
赶象上船——画线
赶象上岸——装石头
称石头——知象重
第三阶:我想试试
学习内容
1.课后作业。
2.内容拓展:
(1)成语故事:山鸡舞镜
(2)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老师来指导
朗读时,要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读曹冲说的话,要用自信、胸有成竹的语气。官员在议论称象的办法时,要读好对话中的问句。其中,“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这句话既是问句又是长句,要读好停顿,读出反问的语气,语调上扬。还要注意读好关键词,注意它们在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如“直、才、果然”。可以先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读好句子。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老师来指导
如“曹操听了直摇头”中的“直”字,可以换成“不住地、不停地”,体会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办法很不满意,要读出不满意的语气。“曹冲才七岁”,重音可以放在“才”字上,要读出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中的“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果真如曹冲所料,读时要用肯定的语气,并带着对曹冲佩服的心情。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第3自然段画“有的说……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第4自然段画“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的办法好,他的办法很有创造性,他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代换,让大象丝毫无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切实可行,是个好办法。
课后习题2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 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课后习题2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本题是借助四个词句的排序,更清楚地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先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顾曹冲称象的过程,然后抓住“把大象赶到……再……然后……”等关键词句给句子排序。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时,先要在排序的基础上,理清曹冲称象的步骤,然后借助关键词句分步进行表达,注意用好“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更有序, 要尽量与课文内容一致。
课后习题2
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排序:①赶象上船→②在船舷上做记号→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④称石头的重量
过程: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了多少,在船舷上做记号。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做记号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下船上的石头,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课后习题3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冲七岁。
曹冲才才岁。
第一组句子,第二句中的“才”突出表现了曹冲的年纪小,使第二句比第一句更能说明曹冲聪明伶俐,善于思考。
课后习题3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组句子,第二句中多了“到底”一词,加强了疑问的语气,表示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难度很大;也写出了官员们的好奇心,想进一步追究的意思。
课后习题3
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才:我买这本书才用了十元钱。
到底:这种草药到底能治什么病呢?
成语故事:山鸡舞镜
我想试试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山鸡爱惜自己的羽毛,看到水中的倒影就跳舞。三国时期,南方进贡一只山鸡给曹操,曹操想让山鸡跳舞却没有办法,众人也束手无策。曹冲说他有办法,可以试一下。他命人取一面大铜镜,放到山鸡跟前。山鸡在铜镜中看到自己美丽的形体,仿佛置身于明净的湖面,居然连连欢叫、翩翩起舞。山鸡越舞越得意,竟不知停歇,直至倒地死去。 这就是成语“山鸡舞镜”的故事。
故事: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我想试试
北宋时,有个小孩叫司马光。有一天,他和伙伴们在一起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假山上不小心掉下来,正好掉到一口大水缸中。水缸又高又大,里面盛满了水。大家有的吓哭了,有的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抱起一块大石头狠劲儿向水缸砸去。水缸破了,水流了出来,缸中的小孩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