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08: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与同学合作读好文中的对话。
2、在阅读中体会课文中表达的“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3、联系全文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文中表达“中华不振”,感受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天天坐在教室里读书,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读书的目的?你读书是为什么呢?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位伟人少年时代的故事,看看他是因为什么而立志读书学习的。
2、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新课呈现
多媒体出示周总理照片,提问同学们:“看这个照片知道是谁吗?”他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周总理。导入课文,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的去诵读课文,看看周总理是因为什么而读书。再读课文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沈阳车展、外国租界、修身课上分别发生了什么事情,读完课文我们请几位同学来简单地概括一下,现在开始读课文吧。
沈阳车展:少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东北后,伯父告诉他,外国租界地不可以去,原因就是“中华不振”。外国租界:周恩来来到租界后,看到一个洋人把一个妇女的亲人轧死了,巡警不但不帮助中国妇女,反而为洋人撑腰,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修身课上: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听后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概括完后,引导学生将目光首先转入沈阳车展,体会在沈阳车展发生的事情。(板书:沈阳车展)
(三)引生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体会周恩来不解“中华不振”。
1、生自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体会伯父的心情。
2、男女分解色度对话。
3、齐读第6自然段。
4、重点研读以下两处:A出示:“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①自由读——指名读。②伯父心情复杂,请你用一个词形容此时此刻伯父的心情?可能会说:——“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无奈”——为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
5、重点解读“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这一句,通过疑惑不解和究竟两个词,来指导出承上启下的句子作用(板书:过渡句)。自然地引出在租界内发生的事情。
(四)深入7---8自然段,感悟中华不振,理解周恩来立志原因。
重点品析:
A、这一带果真和别处不大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抓“大不相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感悟中华不振。)通过出示当时中国普通老百姓困难生活的照片和租界内灯红酒绿的照片,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中华不振的含义。初步感受中华不振后,提问学生:“周恩来在租界内看到了什么才真正感悟到中华不振?”
B、由学生简单概括在租界内发生的事情: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抓“衣衫褴褛、哭诉-----得意扬扬”感悟中华不振。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小结:因为中华落后,百姓生活潦倒,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处处受欺辱。为什么这个洋人轧死了人还敢得意洋洋呢?他心里在想什么?(谁敢拿我怎么样?)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呀!师:“发生了什么事呢?衣衫褴褛的妇女为何而哭诉?在我们的印象中出了事故出了车祸要找谁呀?找谁帮我们解决呢?”
C、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抓:不但不解......反而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感受中华不振。)
句子导读: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中遇到坏人要找谁呀?找谁帮助我们呢?”可是巡警帮助那个可怜的妇女了吗?这是怎样的社会啊?连中国的巡警局也不给中国人撑腰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请再读本句—(生1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这位妇女的亲人如果也是你的亲人,读——(生4)
小结:看到这不公平场面,你心情如何?(预测:气愤,愤怒)把这样的心情用声音读出来吧。(3)学生感情读句子。给予评价。
师:同学们,我听到了你们对这位妇女的同情,听出了你们的愤怒。那么围观的中国人心情怎样?生读句子,感悟中华不振。
课件出示句子,点生读,师: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学生齐答:没有!师(向着全体同学,痛心疾首地):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教师手指板书.)一齐说――生齐答:中华不振啊!!!同学们,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了这样的场面,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名说。
“老师深深地理解大家此刻的感受,也许光用语言来形容你们的愤怒与冲动显得太苍白无力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段话吧!用上你们的感情和你们的表情!
过渡:因为中华不振,才有不公正一幕,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不只是这一件,两件―― 请同学们看这一则材料:补充课外资料,深入感悟中华不振。
资料:“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典型历史资料(课件)出示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定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等历史资料及图片
师:听到这,你想说什么?(预测:非常气愤 ,生气)过渡:看,这就是租界,没有公道的租界。周恩来亲眼目睹租界的一切,真正的体会到了中华不振。(板书:体会中华不振)师:解释第九自然段的过渡作用,(板书:过渡段)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学9----16自然段,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坚定决心。
1、过渡:在修身课上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与同学们回答的有什么不同?(板书:修身课上)
2、学生汇报。
3、激情朗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体会周恩来的坚定决心。小结: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一天天的变好了,看看这几张照片,高楼林立,高铁、幸福的生活,与之前我们看到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以周总理为代表的这些伟人先烈的默默付出,这些人活着的时候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成亲上万人为她落泪,自发为她送行,在世的时候生活简朴,李凯的时候两袖清风。因为他们生来就是为中华振兴而奋斗的!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像周总理一样,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在逢勃发展的时代里,你-----------------------而学习?2、推荐课外书:《周总理的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