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3《心脏和血液》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1 20:4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心脏和血液》
【教材简析】
《心脏和血液》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第3课。心脏、血管和血液属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运输养料和氧气、废物和废气的作用。血液循环系统对于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心跳是人体的主要生命体征之一,心脏停止跳动,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本节课从感受心脏跳动引入,让学生了解心脏,再学习血液、血管的作用,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接着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对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模与推理能力,提升关注心脏、血管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心跳是五年级学生非常熟悉的生命体征,但是他们不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及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关系。本课以心跳为出发点,通过探究心跳的作用的模拟实践,理解心脏、血管的功能;通过测量原地跳一分钟后恢复正常心跳所需的时间,并与经常运动的同学进行比较,使学生感悟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进而激发学生保护心脏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心脏是重要的人体器官。心跳是心脏工作的外在表现。
心脏跳动使得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体育运动可以强健心肌,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对研究心脏、血管、血液如何工作并维持人的生存感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体育锻炼可以强壮心脏,并能够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借助模拟实验推测心脏“工作”的方式。
难点: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心脏模型、水槽、水、吸耳球、课件
小组: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秒表、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感受心跳
课前热身:校园室内操
1. 交流感受:跳完操和跳操之前,你感受到了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浑身发热了,呼吸、心跳都加快了。)
2. 思考:我们的心跳为什么会加快了?关于我的心脏,你了解多少?(板书课题“心脏”)
请学生谈谈对心脏的了解,教师出示心脏模型,根据学生回答适当补充介绍心脏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心率。
2、 探索:血液循环系统
(一)认识血液
1. 思考:心跳可以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可以输送血液到人体全身。板书课题“血液”)
2. 追问:关于血液,你又了解多少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出对血液的认识,并引导说出血液的作用。
(预设:血液是一种红色不透明的黏稠液体,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可以将养料和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同时将携带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认识血管
1. 提问:人体的血液是在哪里流动的呢?(预设:血管)
2. 小活动:找一找自己身上的血管。(30秒)
3. 交流:
在哪些部位找到了血管?血管有什么作用?
(预设:在手、脚、脖子、脸上都有血管,可以运输血液的作用。)
教师补充介绍(PPT演示):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按照构造功能分,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将心脏的血液运到身体各组织,静脉将身体各组织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毛细血管为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提供场所。人体的所有血管连接起来,长度足足有9.6万多千米,大约可以绕地球两周半。
(3) 认识心跳的作用
1. 提问:血液要经过了这么漫长的旅程到达身体的各个部分,它是靠谁给它提供动力呢?(预设:心脏)
2. 介绍心跳的作用:心脏就像“水泵”一样,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实现血液在全身各处血管里的流动。
三、探究活动:模拟实验
1.提问:心脏是怎样提供动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模拟实验。
2.出示材料:水槽、水、吸耳球、塑料管。
 问:你认为它们分别模拟什么?请在学习单上连线。
 PPT出示活动要求:
A. 轻轻挤压吸耳球,你看到水的流向是怎样的?松开,又是怎样的流向?
B. 用力挤压吸耳球,与刚才相比,有什么变化?
C. 坚持快速反复操作挤压、松开吸耳球1分钟,手有什么感觉?
D. 完成三个小活动,及时填写记录单。
3. 领取材料,开展活动。
4. 交流活动发现,并思考:
A.捏紧吸耳球和松开吸耳球分别模拟了什么?说明心脏在收缩和舒张时,血液分别是如何流动的?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液,最后又会到哪里?
B.心脏跳的模拟实验和心脏实际跳动的区别在哪里?(预设:实际心脏会自己跳动,模拟的“心脏”要靠手的力。)手在实验中模拟什么?(心肌)
C.用力挤压模拟强有力的心脏,通过模拟实验中轻轻和用力挤压的对比发现,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强有力的心脏能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D.通过第三个探究活动,你又有什么想说的?(预设:心跳一直太快,心脏会很累。)追问:所以,我们能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预设:不能,长时间剧烈运动,心跳很快,会很累,心脏也需要休息。)
四、研讨:心跳的意义
1.讨论:当我们运动之后,心跳就会加快,这有什么意义?
(预设:当人体运动时,身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变多,心跳速度加快,血流速度变快,运输速度更快。)
2.教师小结:心脏相当于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将肺部吸进的氧气和从肠吸收的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又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它废物,输送到肺部和其他器官,然后排出体外。
3.感受运动前后心率变化
活动:再次体验运动前后的心率变化,感受心率变化的作用,并记录下恢复到正常心率所需的时间。
五、拓展:保护我们的心脏
1.发现心脏功能的差异
提问:比较不同同学心率从运动后到正常状态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经常运动的同学恢复正常心率所需时间更短。)
讨论:对于保护我们的心脏,让它可以充分的休息,你有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让我们的心肌更加强健,降低心率。同时,睡眠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较少,心脏工作的强度相对较低。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益于心脏的健康。
2.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心脏和血液
  手     心肌  实现心脏收缩、舒张
吸耳球 心脏 提供动力
塑料管 血管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水 血液 运输氧气和养料,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
七、教学反思
在执教第一次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听诊器,想让学生通过数据比较,直观感受到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次数,来体验心跳在运动后会加快。但事实上,没有必要这么做,因为运动后心跳加快,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得到的,听诊器的活动设计在本节课中如果时间上掌控不好,反而会让课堂低效。
第二点,我在这次设计中,将模拟实验分成三个小活动,发出明确活动指令,要求观察对象也更明确(挤压、松开时水的流向),并且在交流思考时问“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液,最后又会到哪里?”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血液循环的概念。三个活动设计要比较有层次感,从轻轻、用力、坚持快速三个层面操作,依次让学生从中探索:心跳的意义,心脏强健的意义,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