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课12个一类字,认读8个二类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点语段,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小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通过课前了解周恩来总理的生平,我们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一起读课题。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学习过程
师:通过预习,相信这些词语你也会读了。(出示投影)谁来给大家读。
生:租界惩处衣衫褴褛训斥了一通师:音读准了,大家一起读一遍。(生齐读)下面的词语谁挑战?生:帝国主义耀武扬威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师:一起读一遍。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生:衣衫褴褛。师:谁来帮帮他生:衣衫褴褛就是衣服破破旧旧的意思。
师:很正确,这就是互帮互助。还有吗?生:租界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生: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
师:词语读通了,相信课文难不倒大家,请你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孩子们开始读书吧。生读书。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回答问题,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生:中华不振。师:一起读。生:中华不振。(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那课文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并简单批注感受,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生: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师:租界里的这一幕,让周恩来感到了中华不振。生:(其他句子,如,“又能怎么样呢?”)师:伯父的话也让周恩来感受到了。生: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师:这里让你感受到了。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去看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谁来读?生:(读)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示范读第一句)通过“闯进”你知道了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不容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地方。
师:是的,这就是租界,就是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那一幕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投影出示第八自然段,学生自由练读)
师:孩子们,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怎样的画面?生: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看着他。原想让中国巡警帮助她,不但没帮她,反而训斥了她。师:(指导读)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你的心,请你再读一读。生: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地看着他。原想让中国巡警帮助她,不但没帮她,反而骂了她。师:你还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读有关句子)师:亲人被轧死,原指望、不但不、反而这些词你能体会她的心情吗?生:她肯定很难过。生:非常难过。生:很失望。
师: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再读,感情到位)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师:你们也想替她鸣不平,一起读。
师: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师:是什么让人都紧握着拳头?生:愤怒。
师:读出你的愤怒。生:(读)师: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干什么?生:揍那个洋人。
师:必须要惩处。师: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处”。但是我们只能把这些放在心里。在你的本子上也写一个“惩”字。生:惩处。师:该不该惩处?但是能不能惩处?
师:(接读本段)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师:租界里的一幕幕也深深刺痛了周恩来的心,所以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所以当校长问到读书目的的时候,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而周恩来却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别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周恩来确是?生:为了国家而读书。
师:这么鲜明的对比,让你感受到了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生:有远大志向的人生:有博大胸怀的人;生:爱国的人。师:像周恩来这样年少立志的人不在少数,给大家补充主题丛书资料----长大了我要造一座桥,并让学生回答问题。
师:无论是立志造桥的茅以升还是立志为国读书的周恩来,你一定感悟到了什么。谁来说?生:远大的志向,博大的胸襟。。。。
师:而我们则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我们是不是也该立下这样的的志向呢?生:(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师:谢谢配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