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书写“只、石”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3)通过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找不同、组词等方式帮助学生扎实有效地识记、书写生字新词,丰富体验。(2)通过明确朗读要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朗读,习得语言,展开想象。(3)通过合作表演,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感悟乌鸦喝水的智慧,明白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识记生字新词。(2)理解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感悟乌鸦喝水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 随题识字,激趣导入
导入:1.今天,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出示乌鸦图片)他是谁?同学们说对了,他呀就是乌鸦。(板书:乌鸦)首先让我们来认一认、记一记“乌鸦”这两个字。点拨:识记口诀:“乌”黑的眼睛看不见,“鸟”前长“牙”就念“鸦”。
[设计意图]:随课文题目识记“乌”“鸦”这两个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教给学生以识记口诀(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识记口诀),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2.这节课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呢?
预设: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它喝到水了吗?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3.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课后的问题,看看你提出的哪些问题课文的编者也问到了呢?
[设计意图]:这里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能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时有了质疑,阅读的效率会更高。而且当学生借助拼音阅读了课后题,发现自己的问题与编者不谋而合时,那种成就感、幸福感是难以形容的,给了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这个问题同学们和编者都问到了,看来这个问题真的非常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需要认认真真地去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课后习题入手,让学生明确课文的重点部分,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
2.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停顿。(2)借助拼音,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词比较多,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首先从教师范读开始,就提出注意字音、停顿的要求,明确朗读的要求,并在接下去的学生自由朗读中依然强调这两个要求。
3.认读生字词。
(1)点学生开小火车朗读,师生共同正音、互相评价,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价学生朗读情况。(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课文)
(2)去掉拼音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课文)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新词从带拼音到去掉拼音,过渡性地认读生字、新词,有效地缓解了认读压力,师生、生生的互相评价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生字、新词以及朗读的掌握,使学生在初读阶段扎扎实实地去读、去认,让学生的学习有梯可攀。
三、问题入手,朗读感悟
1.读完课文,同学们是不是已经知道了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明确: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
2.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识记、书写“石”字。
(1)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明确:渐渐升高。 “渐渐”能换个词吗?明确:慢慢、一点一点...... 用“渐渐”说一句话。点拨:学生自由发言。
(2)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明确:因为乌鸦放进了小石子。
(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明确:一颗一颗地放进去的 从“一颗一颗”中,你能读到什么呢?明确:小石子很多、乌鸦很有耐心......
(4)识记、书写“多”字。
(5)师生齐读第3自然段,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富有感情。
3.为什么乌鸦放进瓶子里的是“小”石子?而且要“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课后的练习题入手,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课文第3自然段。把字、词、句的理解与有感情朗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教学结束前的问题设计,为继续学习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