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三首》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2 15:3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自学"乃、熏"2个生字,会写“祭、乃、熏、杭"4个字。
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补全课题板贴 ,理解题并题目的意思。(示儿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诗歌是在哪里写的,己亥杂诗的题目点名了诗歌的写作时间)《示儿》和《题临安邸》这两首诗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朝代,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两首诗。【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师生进行古诗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两首奠定了轻松自然的课堂气氛。
2.今天我们进行挑战,一起学习,请大家边读边想,知道为什么放到一起学习。
3.读完古诗,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汇报。
5.老师小结:这是两首七言绝句,都是宋朝的爱国诗。
过渡语: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一首诗就是一副优美的画,几首诗放在一起就是一段历史。
6.下面请同学们再读古诗。从这段历史中,你还能了解到什么?7.学生汇报。
8.引导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这么会学古诗,一定积累了不少学古诗的方法,谁来分享?今天呢,就你们分享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9.我们看一段视频资料,了解北宋的繁华。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带着问题直切古诗主要意思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品读古诗做好铺垫。
(二)深入理解感悟。
1.请大家结合注释,再读古诗,看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2.学生汇报古诗的古诗意思,并理解古诗。理解重点词:“乃”“元知”“王师”理解诗句:诗人的遗愿是什么。那是人的遗憾又是什么呢?诗人为什么而悲?这已成为他的遗恨。恨不能看到祖国统一。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诗人的悲愤之情吗。
4.诗人至死没有看到祖国统一,那南宋的统治者又在做什么呢?再读《题临安邸》哪位同学说一下第二首古诗的意思?
5.北宋都已灭亡,南宋的统治者还在纵情歌舞。这西湖的歌舞几时休?这是诗人在担忧国家前途的命运。
6.暖风熏的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理解重点词语:“熏”和“醉”这两个字用的好吗?好在哪里?暖风指的是什么?好在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又是当时的不良的社会风气。
7.指导朗读。这是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批判。你能读出诗人林升对权贵的讽刺之情吗?
8.教师总结两首诗描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像陆游这样的爱国者。至死盼望祖国统一。一种是像权贵们这样的亡国者,即使亡国了,也还贪图享乐。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读是学生与古诗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默读,指导朗诵,配乐诵等形式,巧妙地针对教材的特点,引领学生走进古诗,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
(三)思想升华
1.如果陆游和林升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2.同位儿讨论交流一下。找一组同学上来表演。
3.教师总结,说得多深刻呀。多么有感情,我们带着这份感情再来。4.跟读,体会两位诗人的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学生搜集宋的古诗资料与品读古诗有效的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同位交流,提高学生的说话兴趣,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感受古诗意思,体会课文中人文价值,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拓展延伸
1.谈话:这里还有两首爱国诗。大家自读,感受一下。谁来读一下?
2.总结:爱国是华夏文明的主旋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那些跨国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是爱国者。2020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年初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那些逆行的背影是爱国者。面对美国的不断挑挑衅。坚守海岛的边疆将士们是爱国者。追问: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人也是爱国者?作为小学生,我们怎样做才是爱国的呢?期望:同学们在崛起的中国不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学习目标及学习重难点,本次作业设计以加强巩固练习,积累、拓展、延伸为主,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情感得到升华。
(五)作业超市必做:默写《示儿》。
选做:1.把今天所学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与他们分享。2.搜集爱国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