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崛、帝等 8个生字,会写巡、嚷等 12个生字。正确认读“巡警、吵嚷、惩处、欺凌、疑惑不解、喝彩、铿锵有力、衣衫褴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华不振。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搜集周恩来的资料,有收获吗?谁来和大家交流交流?(生介绍)
2、师:老师也搜集了关于周恩来的资料,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生读)
3、师总结: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位总理,他的人品赢得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的敬仰,1976年周总理去世时,联合国降半旗表示哀悼,这是多么罕见的事。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 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4、师:看老师板书课题,认认真真的看,看到眼里记到心里。
5、师:谁来读课题?(一生读)“崛起”是个生词,谁再来读?(生读)齐读课题
6、通过课前读书你觉得课题是什么意思?谈出你的想法。(生说)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下面再来品读文章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出示课件自学记录卡)课前同学们读了课文认写了生字词,不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画出了一些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下面就大家的自学做一些交流!
2、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这几个词是老师通过反翻阅同学们的自学记录卡后,大家普通认为难读的词,老师把它整理出来了。
3 、师、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看他读准了吗?
4、师:字音他读得准么?(师评:准!真厉害!坐!你来试试!生读)
5、师:下面我们开火车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如果正确了同学们跟着读,读错了,同学们帮他纠正。
6、字音都读得非常准确了,通过读文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意思。谁来说一说,(生说,评:回答的非常准确)你是怎样了解的?(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谁再来说说你理解的?(生说)你是怎样了解的?(找近义词)(评: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7、那老师这有个词语不明白谁预习时查了有关租界的资料呀!(生说)(师评:你介绍的很清楚。)这还有几个词,我们来看一下,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三个词是这篇课文的多音字。)(处理读音。)
8、同学们生字读准了,生词读懂了,这两个字是大家认为容易些错的字,也是本课要求写的字,先看“嚷”这个字在写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那个地方?(指名回答)(评:他的提醒很关键)老师重点指导“嚷”:右半部“撇”不要忘掉,要写的舒展一些,三横写紧凑些,这样就能把字写规范、写美观了!师重点指导并板书:“巡”的撇点。
9、拿起笔在记录卡的旁边认认真真地各写一遍吧,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书写姿势)
10、师:巡回指导评价总结 **同学用漂亮的姿势告诉老师他已经写完了,大家看写的十分工整,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写的字。
(三)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同学们把笔放好,端正坐姿,老师认为课堂上认真读书写字的姿势是最美的姿势!(出示课件)通过课前读书,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看着自学卡同学们来填一填!
2、师、(指名填)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以给他补充,也可以给他修改。(指名填)(评:有和他填的不一样的么?真棒!)
3、师总结并顺势板书主要内容(周恩来--------租界)
4、现在看看板书再来一起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
1、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孩子们为什么呀?(出示课件)默读课文,思考: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找出相关的段落,仔细读一读,写下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带着老师的读书要求开始吧!(思考完后,放声地朗读课文!)
3、好,我发现同学们很会学习,划了不少周恩来立下志向原因的句子,并写下了感受,下面请同学们交流,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4、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是什么?你找出相关的段落了吗?(生答第八自然段)
5、师:同学们同意么?(同意)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八自然段。(出示课件)请你来读!
6、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妇女可怜)(出示课件)从哪里看出她很可怜?“衣衫褴褛”这说明了什么 (家里很穷)多可怜的妇女啊!(请你读出自己的感受!)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洋人可恨)洋人有何表现?(得意洋洋)为什么?(他把中国妇女的亲人扎死了)多么可恨的洋人(请你来生读)
7、这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在哭诉着什么?(自己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炸扎了)仅是因为亲人扎了她这么伤心吗?(不是)那又是为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8、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巡警?(可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中国巡警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依仗洋人的势力“胡作非为”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少年周恩来也在一旁看到了此情此景,怒火心中燃起(你再来读!)
9、围观的中国人怎么样?(师做动作)孩子们紧握起你的拳头(一起来读)(出示课件)紧握拳头想干什么?(指生答)敢吗(生:不敢)为什么(生答)(师引导:你感受到的围观的中国人无奈了吗?请你再来读一遍吧。)外国租界里,惹了麻烦,没处说理去(你再来试试)是呀,谁又敢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体会着人们的无奈读一读吧。(齐读)
10、妇女的不幸因发生在租界里,孩子们那时的租借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生读“一条条.....”(出示课件)租界里的洋人和巡警什么样的生活?(生答)
11、让我们走进那个年代,再来一起感受!(出示课件背景资料师讲述:)
(五)升华朗读
1、孩子们历史已经过去,受屈辱的历史早已远去,今天的中国人以崭新的面貌站在世界人民面前,让我们再记住这段历史吧!(配乐读)(你来读你来读齐读)
2、最后一句话这时...........这时恩来才明白伯父在车站的那句话孩子们读.......
3、从租借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一次修身课上,魏校长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
4、周恩来的回答..........(出示课件)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铿锵有力的回答......
5、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1917年周恩来去日本留学前,又写下了一首预发救国抱负的诗篇(出示课件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师领学生齐读。周恩来用词是表达了自己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及立志救国的抱负!
(六)课外小活动!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把读书同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作为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而读书?我们该立下怎样的读书志向?请同学们课下好好思考,再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