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生词的意思;2.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与人合作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景这一主体教学环节,扎扎实实训练学生的语感;2.领悟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欣赏自然美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几张图片,和大家共同欣赏。(课件播放: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草木旺盛,绿树成荫的夏天;落叶飞舞,果实累累的秋天;冰雪覆盖,白雪皑皑的冬天。)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色吗?指名回答(板书:小兴安岭)指导学生用“兴”的不同读音组词。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看了这几张图片,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指名回答。(板书;美丽的)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说,小兴安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指名回答。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既是美丽的大花园,又是巨大的宝库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出示课件:中国地图,请学生找出小兴安岭的位置)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多美吗?
指导自学
1、请同学们快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2、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
检查自学
1、同学们,读完课文之后,请大家与生字朋友打打招呼吧。(出示课件:融、涨、葱、挡、浸、剑、舔、刮、汇、缕)指名读生字,及时正音。谁来找出几个后鼻音的生字?(融、涨、葱、挡)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吗?读得很正确,这里面还有一些前鼻音的字,还有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呢?(浸、剑、舔) 还剩下三个生字呢,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刮、汇、缕)
2、读得很好,下面我们把这些生字分别组成词语好吗?(多名学生口头组词,不当之处共同订正)。看老师也组了词语,我们来读一读,好吗?(出示课件:融化、涨满、葱葱笼笼、挡住、浸在、利剑、舔脚掌、刮过、汇成、千万缕)(多种方式读词语)
3、同学们,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又比较多,比较难读,对吧。那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4、下面老师请六位同学轮读课文,同学们还要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呢?(读后评价,及时正音)
5、读了这么多遍课文,能说说课文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春天,第三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夏天,第四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秋天,第五自然段主要小兴安岭的冬天,所以说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
6、这样一说,我们就更清楚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之后,用上课文中的语句简单的介绍美丽的小兴安岭。谁来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A、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数不清”这个词和省略号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很多;从“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懂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多得数不胜数。) (课件出示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出示课件: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齐读小兴安岭的树木可真多呀,同学们,让我们好好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B、谁能用更简单的话来介绍小兴安岭呢?(出示课件: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是啊,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大花园,又是一座大宝库。
指导写字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出示课件:汇成、欣赏、映在、挡住、视线、浸在、献出、药材、又松又软、刮过、舌头),这些词语中都含有我们要写的生字呢?请大家读一读,找一找吧。再来看看这些字(出示课件:舌、汇、挡、软、药、刮、浸、视、线、欣、赏、献、映、材),你觉得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欣赏”的“赏”字还不容易写漂亮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写一个。“浸”字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系,可我觉得浸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写,老师给大家范写一个。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语抄一遍,要是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还可以多写几个。
(三)精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大家喜欢在哪个季节去游览小兴安岭呢?指名回答。默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边读边画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树木、积雪、小鹿、)
(1)树木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抽出新枝,长出嫩叶的图片)“抽出”什么意思?(长出的意思)“抽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让学生比较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教师小结:“抽出”是长出的意思。但用了“抽出”,就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2)积雪呢?(课件点击:汇成小溪,淙淙流淌的图片)流水声大吗?从哪里看出来?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3)小鹿怎么样?(课件点击:溪边散步,喝水赏影的小鹿图片)指名看着图片回答,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鹿的活泼可爱写出来了,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看能不能接着作者的句子往下说。学生练习。
(4)过渡:是呀,春天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学生练习朗读。同学们想不想把这优美的语言记在你的小脑瓜里?现在就试一试,咱看谁的速度最快。(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学生练习背诵。
(四)归纳学习方法
师: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的?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读找景物——读写特点——读悟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