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降水量、降水量柱状图等概念,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式。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通过对各地降水柱状图的阅读,理解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及时间分布规律,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2、教学重点: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3、教学难点:
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特点
4、教学方法
探究法、图表分析法、问题教学法等。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学生用降水量绘制资料等。
6、教学环节
【“诗说降雨”—导入新课】 我国有许多丰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但老师最喜欢的是古诗,特别是描述各种地理现象的古诗。请同学们和老师看大屏齐读古诗。
【多媒体屏幕展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教师设问】 三句古诗都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教师总结】 这三句古诗都出现了一个“雨”字,它们都描写了下雨的景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降雨有关的知识。
【教师提问】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述天气的诗词歌赋呢?
(生答:下雨、雷阵雨、下雪、冰雹等)
【教师小结】 这些都属于降水的形式(注意:降水≠降雨);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下起淅淅沥沥绵绵的小雨,一会儿又是电闪雷鸣倾盆的大雨。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给雨划分等级,比如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之前我们还学了天气符号。
【PPT展示】 出示多种天气符号,学生判断哪些符号属于降水?可以归纳为哪些不同的形式?思考成都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雨、雪、雾、冰雹;降雨)
【教师小结】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补充】 主要降雨类型: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课外知识】 世界的雨极和旱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
【教师提问】气象部门怎么区分降水的不同等级?
(学生回答)
【教师解释】 (1)降水: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级别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24h降雨量 <10 10—25 25—50 ≥50
降雪: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雪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雪划分为小雪、中雪、大雪、暴雪等不同等级
级别 小雪 中雪 大雪 暴雪
24h降雪量 <2.5 2.5—5 5—10 ≥10
【指导阅读】 学生阅读P58“阅读材料”
【教师提问】 测量降水的基本仪器是什么?能用自已的话说出是怎么测量的吗?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图片】 演示现代气象部门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教师提问】 我们把24小时内的降水总量称为日降水量。一个月的降水量呢?一年的降水量呢?那么,今年的降水量与去年的有没有差异呢?
【总结】 日降水量:把一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日降水量
月降水量:一个月内每天的降水量之和
年降水量: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之和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注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
【教师总结】 所以,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承转】 我们经常听人说“今年的雨水真多”,这个说法说明了什么?
【PPT展示】 1、出示成都的几个年降水量值(最大的,最小的和平均值)
【提出问题】 学生感知降水的年际变化,提出问题“多年平均降水量”
2、PPT出示北半球某城市一年12个月的“月降水量值,学生感知月降水量的差异,教师介绍这个种差异往往以季节呈现,引出“降水的季节变化”
【承转】 怎样才能更直观地看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呢?
【学生活动】 绘制“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学生阅读方法,教师明确注意事项后,学生绘制柱状图,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全斑展示,并给予评价)
【PPT展示/绘制】 降水量柱状图
【提出问题】 该地哪几个月降水多?
该地哪几个月降水少?
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发现问题】 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问题:怎样才算“多”、“少”?
【提出疑问】 怎么估计年总降水量?从月份到季节需要注意什么?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北半球 春 夏 秋 冬
月份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次1 次2
南半球 秋 冬 春 夏
【得出答案】 教师介绍标准并引导学生找出答案。
【教师讲解】降雨量柱状图的阅读技巧:
a.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b.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c.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PPT展示】 教师继续出示不同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按照学到的方法阅读,并归纳出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
降水类型 分布地区 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型 赤道附近地区 各月降水都很多
夏季多雨型 南北纬10°—60°大陆东岸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全年湿润型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各月降水均匀,雨量适中
冬季多雨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全年少雨型 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 各月降水都很少
【承转】 PPT播放不同的降水季节变化下的景观展示。
【教师提问】 除了不同的降水会使植被景观产生差异,降水的形式、降水的多少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都很密切。联系生活中你看到的举例说一说降水的影响及对人类降水的影响。
(学生按小组交流并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
【教师小结】 1、降水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游等活动。例如,降水多的地区屋顶多为斜顶,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多为平顶;降水量的多少也决定着耕地类型,降水多的地区多为水田,降水少的地区耕地多为旱地。降水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缓解水资源短缺现象;讲说过多会造成水灾;降水过少会造成旱灾。
人类活动也能影响降水。例如,人工增雨、人工冰雹;人类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化,降水异常。
【承转】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教师解释】 等降水量线
含义: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作用:表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判读: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同
【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0mm以上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课堂小结】 古人用美好的诗词帮我们记录了大自然各种美妙的现象,而科学的知识可以给予我们一双解读自然的眼睛。地理学就是在人和自然间谱写美妙诗歌的学科,读懂地理数据,让我们智慧,用好地理规律,让我们通达。愿每一位走出地理课堂的小达人们,都能用所学更好地生活。
【板书设计】
降 水 的 变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