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木瓜恰恰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木瓜恰恰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02 10:1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木瓜恰恰恰 》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 年级 四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主义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 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知道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2、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弱起小节和切分音。3、能随着音乐用拍手来准确的表现听到的恰恰恰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感受、模仿、对比、表演的过程中学习歌曲《木瓜恰恰恰》。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 2、使用较长的气息演唱歌曲中的连续切分音。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环节目标:调节学生紧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说明:在有听课教师和录像的情况下学生显得很不自然,有些紧张,反着做的游戏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引到做动作中,缓解了紧张情绪。也对接下来的反着唱练习做了铺垫。活动1.1——反着做游戏(1)此刻我们都有些紧张,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反着做。(2)将你听到的三个音反顺序唱出来并在五线谱中找到它们的位置,sdm srf dfl活动1.2——视唱以这三组音为主音的旋律(1)视唱歌曲第一乐段前三乐句(2)这段旋律有结束感么?(3)教师接唱第四乐句旋律,并带领学生熟悉四个乐句旋律(4)观察四句旋律,体会弱起和节奏重复的特点。二、歌曲学唱:环节目标: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感知乐段,知道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歌曲。设计说明:通过之前对歌曲第一乐段曲谱的视唱,学生对这一乐段的旋律已经熟悉,在聆听全曲的过程中很容易分辨旋律分别出现在歌曲的开始和结尾,也进而能对歌曲的结构有了进一步感知。活动2.1——欣赏全曲,感知歌曲情绪,揭示题目,划分乐段。教师播放《木瓜恰恰恰》,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情绪。介绍歌曲题目、国家。我们熟悉的旋律分别出现在歌曲的什么位置?你能试着给歌曲划分乐段么?活动2.2——复听全曲,演唱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歌词。每个乐段是什么情绪的?高潮在哪里? 填词演唱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熟练演唱歌曲1、3乐段歌词活动2.3——学唱歌曲第二乐段,感受音区和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为什么我们感受到歌曲的高潮在第二乐段?音区和节奏是如何变化的?这时候卖水果的老板是怎样的心情?介绍切分节奏,学习切分节奏读法,用切分节奏说说水果的名字再拍一拍。按节奏读第二乐段歌词跟琴演唱第二乐段歌词活动2.4——完整演唱歌曲,了解印尼人文特点,表达歌曲情感。跟随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你对印尼有什么了解?欣赏印尼美景,教师简介印尼人文特点:这是印度尼西亚人民非常喜欢的一首的歌曲,你对印尼有什么了解?印尼在赤道附近,那里没有四季,温度一直在25度左右,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 ( http: / / baike. / view / 23899.htm" \t "_blank ),它被称作千岛之国,由一万七千多个岛屿组成,那里盛产各种热带水果,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国家你现在就是热情好客的水果老板,再来演唱这首歌曲。有感情演唱歌曲,加入吆喝声,在恰恰恰处拍手。课堂小结:在印度尼西亚,还有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甘美兰,甘美在印尼语是敲击的意思,整个乐队是以打击乐为主,如果你感兴趣去上网搜索甘美兰音乐,更多的了解印尼音乐文化。四、学习评价方式(一)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中利用自评、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评价手段,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2.关注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力。3.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