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能力提升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练习
一、单选题,共11小题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 B.分子的运动速度改变
C.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D.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2.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3.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对该物质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一般由质子、中子构成
B.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C.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
5.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 1 42 10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20 6 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10: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 g
6.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n克共热后完全分解得到氧气a克,则剩余固体中所含氯化钾的质量为
A.(m-n)克 B.(m+n-a)克
C.(m-a)克 D.(m-n-a)克
7.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时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 26 2 12
A.乙是反应物 B.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4
9.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10:1
10.草酸钙(CaC2O4)固体高温分解的反应为:CaC2O4CaO+CO↑+CO2↑。现取一定量的草酸钙进行加热,某变量 y 随加热时间变化趋势图所示。则 y 表示的是
A.剩余固体质量 B.生成气体的质量
C.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34g 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3.2
B.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C.X的化学式为NO2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
12.高温或猛烈撞击均会使化肥硝酸铵发生剧烈的分解反应,生成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因而发生爆炸。已知硝酸铵爆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2N2↑+O2↑+4X,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13.鱼是很多人喜欢的观赏动物,用鱼缸养鱼有门道。
(1)鱼缸中一般安装有循环水泵,能将鱼缸里的水抽到放有蓬松棉的净化槽中,其净化原理是___。
(2)为保证鱼的正常生活,鱼缸需要增氧。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在缓慢释放氧气的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物质。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______。
A.CaCO3 B.Ca(OH)2 C.CaO
14.下图是水电解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B中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解释由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3)画出与1个氧分子质子数相同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4)由A→C过程是分解反应,你判断的微观依据是________。
15.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16.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①如图1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如图2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填离子符号)。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
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
②图3虚线方框处的微粒是_______(填化学式)。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上述说法错误的有:________。
17.质量守恒定律微观分析
(1)从原子、分子观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从原子、分子观点来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重新组合转变成_______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和______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2)化学反应的五个不变: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不变
②元素的________不变
③原子的种类不变
④原子的数目不变
⑤原子的质量不变
(3)化学反应的两个一定改变:
①宏观:物质的_______一定改变
②微观:________的种类一定改变
(4)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改变:_______可能改变。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分子的间隔发生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子的运动速率改变不会发生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了破裂,原子发生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分子,故D正确。
故选D。
2.D
【分析】
由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
【详解】
A、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B、由上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一种物质,故说法正确;
C、由上图可知,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故说法正确;
D、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故选:C。
4.B
【详解】
A、原子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B、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说法正确;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会改变,说法正确。
故选:B。
5.B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待测值=4+1+42+10-20-6-31=0;根据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减少,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可以判断反应物为:甲和丙,而生成物为乙和丁,反应物为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4g-0g):(42g-6g)=4:36g=1:9,故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以知道,参加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跟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积的比值,由于不知道反应中乙和丁的化学计量数,所以无从判断反应中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比,故错误;
D、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来说,该定律成立的原因是:“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三不变”。
6.C
【详解】
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氯酸钾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即氯化钾的质量为(m-a)g,故选C。
7.D
【详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A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产生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通电的电灯,不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是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选项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选项D正确;
故选:D。
8.A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了20克,是反应物;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反应物还少5克,所以甲是反应物,所以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反应物是甲和丁,生成物是乙,是化合反应.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
【详解】
A、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乙质量增加了25克,是生成物,说法错误;
B、由分析可知,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质量不变,可能做催化剂,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5:20=1:4,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9.D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20+15+2=m+29+0+8,m=1,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不变,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乙的质量增加,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小,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20):(8-2)=3:2,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
A、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剩余固体质量减小,选项说法不正确;
B、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钙元素质量不变,但草酸钙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钙元素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草酸钙受热完全分解后,钙元素质量分数保持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D、草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前草酸钙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00%=50%,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分数为×100%≈28.6%,所以受热完全分解后,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1.D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34g﹣21.6g﹣9.2g=3.2g,正确;
B、硝酸银固体在光照条件下易分解,故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正确;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X中氮元素的质为,氧元素质量为,6.4g+2.8g=9.2g,故X中只含氮氧元素,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则X的化学式为NO2,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错误;
故选D。
12.H2O
【详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有4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生成物中有4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故每个X分子应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填:H2O。
13.
(1)过滤
(2) AC
【分析】
(1)
蓬松棉的净化槽中,其净化原理是过滤。故填:过滤。
(2)
①过氧化氢是一种绿色增氧剂,其增氧原理是常温下缓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②A、根据质量守恒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不含碳元素,不可能生成碳酸钙,A错误。
B、过氧化钙和水反应,反应物含有钙、氢、氧元素,可以生成氢氧化钙,B正确。
C、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C错误。
故选:AC。
14.
(1) ( 补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2)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3)
(4)水分子一种分子反应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两种分子(一种分子生成两种分子或水分子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
(1)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B中应补充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图片为 。
(2)
A到B的过程是水分子拆分成氢氧原子的过程,微观实质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3)
1个氧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1个氧原子有8个质子,所以2个氧原子有16个质子。质子数=原子序数,16号元素是硫元素,硫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4)
A→C过程中,水分子一种分子反应生成氧分子和氢分子,两种分子,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15.B
【详解】
A、从图示看出,该反应中共有三种不同的小球,代表三种不同的原子,故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从图示看出,反应物中有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有一种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表示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成新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6.
(1) 28.09 8 得到 O2-
(2) 1:4:1 H2O
(3)①②③
【分析】
(1)
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②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2+6=8;
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到2个电子,从而带上2个单位的负电荷,形成O2-;
(2)
①由图可知,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6、2,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1、4、1,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H、1个O,故图3虚线方框处的微粒是H2O;
(3)
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错误;
②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错误;
③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但是不同原子中,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不一定相同,错误。
故填:①②③。
17.
(1) 原子 原子 分子 种类 数目 质量
(2) 总质量 种类
(3) 种类 分子
(4)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
【分析】
(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转变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故填:原子;原子;分子;种类;数目;质量。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五个不变为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原子的种类不变④原子的数目不变⑤原子的质量不变,故填:总质量;种类。
(3)
化学反应的两个一定改变:①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故填:种类;分子。
(4)
化学反应中可能的改变: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分子的总数不变 ,氢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子的总数发生改变,但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填:分子总数或元素的化合价。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