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测试训练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C.锌和稀硫酸反应 D.生石灰与水反应[来
2.如图将一根铜丝绕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B.清除了可燃物
C.降低了着火点 D.隔绝了氧气
3.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4.化学在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变废为宝,将地沟油转化为航空燃油
C.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节能又环保
D.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5.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消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7.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我们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自燃 B.用干冰人工降雨
C.以煤为原料制造医药 D.用催化剂将水变汽油
8.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C.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D.TiO2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9.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c两处均不燃烧
B.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C.此实验能验证燃烧所需的条件
D.管口小气球可防止生成产物污染环境
10.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采用图 1 装置对可燃性粉尘爆炸进行探究,爆炸的剧烈程度可用产生的最大压力来衡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若容器无盖,可燃性粉尘也会爆炸
B.实验中施加给打气筒的压力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根据图 2 可知,可燃性粉尘颗粒直径越大,爆炸威力越大
D.根据图 3 可知,降低可燃物粉尘的浓度可防止爆炸
11.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弯腰、紧靠墙壁迅速走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12.近年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警钟,操作不当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B.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都要严禁烟火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并打开门窗通风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3.学习化学后,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1)家用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是________。
(2)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酸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的同学到郊外野炊,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首次在南海试采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获得成功,对促进能源安全保障、优化结构都具有重大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烷的化学式是__ __。
(2)可燃冰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 __能。
(3)甲烷不充分燃烧会生成__ __、CO2 和水,要使其充分燃烧,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
(4)可燃冰__ __(填“属于”或“不属于”)新能源,目前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 __(填一种即可)。
15.《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新能源开发中,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通过图2示意的Ⅰ、Ⅱ、Ⅲ三个环节,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图中c、d是最终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
①在一定温度、一定压强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环节Ⅰ除生成CO外,还生成了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图中c和d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发现c和d的分子组成完全相同,但其分子结构不同,化学上将其称为同分异构体。你认为c和d的化学性质是否完全相同?________(填“是”或“否”)。
16.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1)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__ 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实验B和实验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共12分)
17.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给生活与生产带来了很大便利,但燃烧不当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1)燃料不完全燃烧既浪费资源,产生的气体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研究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现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将燃烧匙内小木炭块灼烧至红热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将注射器内氧气迅速推入集气瓶内,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白光。该实验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燃烧的剧烈程度还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 (举一日常生活实例)。
(2)小明、小刚同学在研究灭火的原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分别在两个小铁盒中倒入少量植物油并点燃,小明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冰水共存的水面上,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该实验证明了灭火的原理是 ,小刚同学将一块湿抹布盖在小铁盒上,火焰也立即熄灭,他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四、综合应用题(6分)
18. 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环保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nCaSO4;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则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多少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6AACADA 7-12DDBDAD
二、填空题
13.(1)CO(或一氧化碳)
(2)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答案合理即可)
(3)与空气接触面积小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14.(1)CH4
(2)热
(3)CO 增大氧气的浓度
(4)属于 太阳能
15. (1)天然气 (2)其他可再生能源
(3)①H2+CO2 CO+H2O
②否
16. (1)C 4P+5O22P2O5
(2)在与氧气接触的情况下,可燃物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三、实验探究题
17. (1)氧气的浓度(或氧气的含量、氧气的纯度、氧气的质量分数、氧气的体积分数) 木柴架空后燃烧更旺(答案合理即可)
(2)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四、综合应用题
18. 解:(1)2
(2)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70 t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70 t×80%=56 t,
2CaO+2SO2+O2===2CaSO4
112 128
56t x
=,x=64 t,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64 t二氧化硫。